除尘组件以及激光切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910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组件以及激光切割装置。除尘组件,包括:外罩,所述外罩上设置有激光工作孔、抽尘孔和集尘开口;吸盘组件,连接所述集尘开口,所述吸盘组件上设置有集尘腔,所述吸盘组件在所述集尘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集尘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在工作时贴近工件,所述吸盘组件设置有螺旋气道,所述螺旋气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集尘腔,所述螺旋气道通入空气以在所述集尘腔内形成螺旋气流,所述螺旋气流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经所述集尘开口送入所述外罩内;吸尘装置,连接所述抽尘孔,以吸走所述外罩内的粉尘。一种激光切割装置,包括激光头组件和除尘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尘组件以及激光切割装置
本技术涉及激光切割
,特别是涉及一种除尘组件以及激光切割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屏幕端子短路环通常通过激光切割装置进行切割,其采用全自动生产流程。但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雾以及粉尘。由于液晶平板显示领域对洁净度要求较高,因此对除尘要求较高。目前的除尘装置结构复杂,且与激光系统不配套设置,除尘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除尘组件以及激光切割装置。一种除尘组件,包括:外罩,所述外罩上设置有激光工作孔、抽尘孔和集尘开口;吸盘组件,连接所述集尘开口,所述吸盘组件上设置有集尘腔,所述吸盘组件在所述集尘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集尘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在工作时贴近工件,所述吸盘组件设置有螺旋气道,所述螺旋气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集尘腔,所述螺旋气道通入空气以在所述集尘腔内形成螺旋气流,所述螺旋气流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经所述集尘开口送入所述外罩内;吸尘装置,连接所述抽尘孔,以吸走所述外罩内的粉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盘组件包括上盖、内芯和底座,所述上盖、内芯和底座均为环状结构,所述上盖和内芯装配后中部连通形成所述集尘腔;所述内芯上设置槽状的螺旋气道,所述上盖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上盖与所述内芯装配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螺旋气道连通,所述内芯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出气口,空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螺旋气道,并从所述出气口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沿所述集尘腔的周向设置在所述集尘腔的靠近第二开口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为完整的环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气道包括靠近所述内芯中部设置的环形气道,以及若干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环形气道外周的子气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侧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子气道对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为长缝状,所述长缝状的缝隙小于螺旋气道的流径。一种激光切割装置,包括激光头组件和上述的除尘组件,所述激光头组件能够插入所述激光工作孔并对工件进行激光加工,所述除尘组件用于对激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清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工作孔与所述激光头组件之间形成间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激光头组件与所述除尘组件的支架组件。有益效果:吸盘组件内设置有螺旋气道,螺旋气道通入空气以在第二开口周围形成螺旋气流,螺旋气流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或烟雾经集尘开口送入外罩内。螺旋气道通入空气,空气沿着螺旋气道从出气口排入集尘腔内,在集尘腔内形成涡流状,涡流状的气流在集尘腔的外围形成风墙,能将切割产生的烟雾或粉尘等集中在集尘腔的中心区域;涡流状的气流的中部形成真空区或负压区,具有强大的吸入能力,能够高效的吸附烟雾或粉尘,这些烟雾或粉尘随气流从出气口排入集尘腔,经抽尘孔被吸尘装置吸走。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激光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除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吸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吸盘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吸盘组件的爆炸图。附图标记:10、除尘组件;100、外罩;111、激光工作孔;112、抽尘孔;200、吸盘组件;210、集尘腔;211、第一开口;212、第二开口;220、螺旋气道;221、出气口;222、子气道;223、环形气道;230、上盖;231、进气口;240、内芯;250、底座;300、支架组件;400、激光头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激光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激光切割装置包括激光头组件400和除尘组件10,除尘组件10安装在激光头组件400上,激光头组件400用于对工件进行激光切割,激光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或烟雾由除尘组件10收集并排走。如图2所示,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除尘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除尘组件10包括外罩100、吸盘组件200和吸尘装置(图中未示出)。外罩100上设置有激光工作孔111,工作时,激光头组件400穿过激光工作孔111以对工件进行激光切割。外罩100上还设置有抽尘孔112和集尘开口。其中,吸盘组件200连接集尘开口,以收集激光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或烟雾,这些粉尘或烟雾经过集尘开口进入外罩100内。抽尘孔112连接有吸尘装置,以吸走外罩100内的粉尘或烟雾。如图3所示,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吸盘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吸盘组件200设置有集尘腔210,吸盘组件200在集尘腔21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12,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集尘腔210上端为第一开口211,集尘腔210下端为第二开口212。第一开口211连接外罩100的集尘开口,第二开口212用于在工作时贴近工件。使用时,将第二开口212贴靠在工件表面,激光头组件400发射激光并穿过集尘腔210在第一开口211的范围内对工件进行激光加工,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或烟雾会扩散在集尘腔210内。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图5为图3所示的吸盘组件200的爆炸图。如图4所示,图4为图3所示的吸盘组件2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螺旋气道220的出气口221设置在集尘腔210的侧壁上。继续参见图5,吸盘组件200内设置有螺旋气道220,螺旋气道220的出气口221连接集尘腔210,螺旋气道220通入空气以在第二开口212周围形成螺旋气流,螺旋气流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或烟雾经集尘开口送入外罩100内。外罩100上的抽尘孔112连接有吸尘装置,以吸走外罩100内的粉尘或烟雾。本实施例中,螺旋气道220通入空气,空气沿着螺旋气道220从出气口221排入集尘腔210内,在集尘腔210内形成涡流状,涡流状的气流在集尘腔210的外围形成风墙,能将切割产生的烟雾或粉尘等集中在集尘腔210的中心区域;涡流状的气流的中部形成真空区或负压区,具有强大的吸入能力,能够高效的吸附烟雾或粉尘,这些烟雾或粉尘随气流从出气口221排入集尘腔210,经抽尘孔112被吸尘装置吸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吸盘组件200包括上盖230、内芯240和底座250,上盖230、内芯24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罩(100),所述外罩(100)上设置有激光工作孔(111)、抽尘孔(112)和集尘开口;/n吸盘组件(200),连接所述集尘开口,所述吸盘组件(200)上设置有集尘腔(210),所述吸盘组件(200)在所述集尘腔(2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12),所述第一开口(211)连接所述集尘开口,所述第二开口(212)用于在工作时贴近工件,所述吸盘组件(200)设置有螺旋气道(220),所述螺旋气道(220)的出气口(221)连通所述集尘腔(210),所述螺旋气道(220)通入空气以在所述集尘腔(210)内形成螺旋气流,所述螺旋气流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经所述集尘开口送入所述外罩(100)内;/n吸尘装置,连接所述抽尘孔(112),以吸走所述外罩(100)内的粉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罩(100),所述外罩(100)上设置有激光工作孔(111)、抽尘孔(112)和集尘开口;
吸盘组件(200),连接所述集尘开口,所述吸盘组件(200)上设置有集尘腔(210),所述吸盘组件(200)在所述集尘腔(2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12),所述第一开口(211)连接所述集尘开口,所述第二开口(212)用于在工作时贴近工件,所述吸盘组件(200)设置有螺旋气道(220),所述螺旋气道(220)的出气口(221)连通所述集尘腔(210),所述螺旋气道(220)通入空气以在所述集尘腔(210)内形成螺旋气流,所述螺旋气流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经所述集尘开口送入所述外罩(100)内;
吸尘装置,连接所述抽尘孔(112),以吸走所述外罩(100)内的粉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组件(200)包括上盖(230)、内芯(240)和底座(250),所述上盖(230)、内芯(240)和底座(250)均为环状结构,所述上盖(230)和内芯(240)装配后中部连通形成所述集尘腔(210);
所述内芯(240)上设置槽状的螺旋气道(220),所述上盖(230)设置有进气口(231),所述上盖(230)与所述内芯(240)装配后,所述进气口(231)与所述螺旋气道(220)连通,所述内芯(240)与所述底座(250)之间形成出气口(221),空气从所述进气口(231)进入螺旋气道(220),并从所述出气口(221)排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玲周辉苏芝旭尹建刚张晓路王祥万胜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