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906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涉及工业加工技术领域。包括钻头组件和收集组件,钻头组件包括钻头,且钻头的底端设有预钻组件,预钻组件包括和钻头固定连接的冲击头,冲击头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冲击峰,冲击峰的相对侧开设有直角剖缺口,冲击峰之间卡接有预钻头,收集组件包括安装箱,安装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罩,收集罩外侧的底部箍接有磁环,安装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箍环。通过设置收集罩,将收集罩通过磁环和轮毂在磁力作用下吸附,同时进行钻孔工作,在钻孔工作过程中,钻出的碎屑落入收集罩内部,而非散落于轮毂周围,避免散落的碎屑对轮毂损坏磨损,提高轮毂生产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加工
,具体为一种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
技术介绍
轮毂是轮胎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钻头依靠旋转和冲击来工作,单一的冲击是非常轻微的,但高冲击频率可产生连续的力,冲击钻工作时在钻头夹头处有调节旋钮,可调普通手电钻和冲击钻两种方式,冲击钻是利用内轴上的齿轮相互跳动来实现冲击效果,现有的轮毂加工用钻头在使用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钻头在工作中会破坏被钻物体,使得被钻物体排放出大量的碎屑,而轮毂的碎屑较为尖锐分离,现有的钻头机构不利于将碎屑及时收集清除,散落的碎屑对轮毂存在一定损坏磨损隐患,降低轮毂的生产品质;2、现有技术中,由于轮毂为较为坚硬产品,现有的钻头在初步冲钻操作时,若采用钻头直接冲击钻孔的方式,存在一定偏移风险,不利于钻头与背钻的部位进行对准,提高轮毂的废弃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具备避免散落的碎屑对轮毂损坏磨损,提高轮毂生产品质,避免钻孔方向的偏移,利于钻头与背钻的部位进行对准等优点,解决了散落的碎屑对轮毂存在一定损坏磨损隐患,降低轮毂的生产品质,不利于钻头与背钻的部位进行对准,提高轮毂的废弃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避免散落的碎屑对轮毂损坏磨损,提高轮毂生产品质,避免钻孔方向的偏移,利于钻头与背钻的部位进行对准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包括钻头组件和收集组件,所述钻头组件包括钻头,且钻头的底端设有预钻组件,所述预钻组件包括和钻头固定连接的冲击头,所述冲击头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冲击峰,所述冲击峰的相对侧开设有直角剖缺口,所述冲击峰之间卡接有预钻头,所述收集组件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罩,所述收集罩外侧的底部箍接有磁环,所述安装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箍环,所述安装箱内壁四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结构环,所述结构环内插接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外套接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顶部和结构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箍环和内套筒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滑圈,所述内套筒的顶部固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和结构环之间设有套接于内套筒外圈的压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圈的圈体剖面为直角折弯形,所述防滑圈的内圈和内套筒的内圈位于同一竖直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钻头前部的一侧和背部的另一侧分别和冲击峰相对侧开设的直角剖缺口卡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钻头的顶部为凸起的冲击尖,且冲击尖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相背斜向的预钻剖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罩的侧部开设有透气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套筒的外圈底部固定连接有摩擦套筒,且摩擦套筒外圈和外套筒内圈套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通过设置收集罩,将收集罩通过磁环和轮毂在磁力作用下吸附,同时进行钻孔工作,在钻孔工作过程中,钻出的碎屑落入收集罩内部,而非散落于轮毂周围,避免散落的碎屑对轮毂损坏磨损,提高轮毂生产品质。2、该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通过设置预钻组件,将预钻头安装后,小幅度转动钻头,预钻头将轮毂被钻部进行初步破坏,产生一定凹槽,而后拆卸预钻头,进行正式钻孔操作,由于凹槽存在,避免钻孔方向的偏移,利于钻头与背钻的部位进行对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收集罩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预钻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钻头组件;2、预钻组件;21、冲击头;22、冲击峰;23、直角剖缺口;24、预钻头;241、预钻剖面;3、收集组件;31、收集罩;4、安装箱;41、顶箍环;42、防滑圈;43、结构环;44、内套筒;45、外套筒;5、磁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包括钻头组件1和收集组件3,所述钻头组件1包括钻头,且钻头的底端设有预钻组件2,所述预钻组件2包括和钻头固定连接的冲击头21,所述冲击头2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冲击峰22,所述冲击峰22的相对侧开设有直角剖缺口23,所述冲击峰22之间卡接有预钻头24,所述收集组件3包括安装箱4,所述安装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罩31,所述收集罩31外侧的底部箍接有磁环5,所述安装箱4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箍环41,所述安装箱4内壁四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结构环43,所述结构环43内插接有内套筒44,所述内套筒44外套接有外套筒45,所述外套筒45的顶部和结构环4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箍环41和内套筒44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滑圈42,所述内套筒44的顶部固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和结构环43之间设有套接于内套筒44外圈的压簧。具体的,所述防滑圈42的圈体剖面为直角折弯形,所述防滑圈42的内圈和内套筒44的内圈位于同一竖直线。本实施方案中,在防滑圈42和钻头共同向下移动作用下,内套筒44向下移动,在压簧作用下,为内套筒44提供一定阻力效果,避免钻头插入时瞬间位移过大。具体的,所述预钻头24前部的一侧和背部的另一侧分别和冲击峰22相对侧开设的直角剖缺口23卡接,所述预钻头24的顶部为凸起的冲击尖,且冲击尖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相背斜向的预钻剖面241。本实施方案中,冲击尖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相背斜向的预钻剖面241可在轮毂被钻部预先钻出一定凹陷,利于正式钻孔操作的定位。具体的,所述收集罩31的侧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内套筒44的外圈底部固定连接有摩擦套筒,且摩擦套筒外圈和外套筒45内圈套接。本实施方案中,收集罩31的侧部开设有透气孔可在其与轮毂吸附后,为内外提供空气流通防止难以取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钻头插入安装箱4内顶箍环41之间,在防滑圈42作用下,内套筒44向下移动,在压簧作用下,为内套筒44提供一定阻力效果,避免钻头插入时瞬间位移过大,将收集罩31通过磁环5磁性吸附于轮毂被钻部,在钻孔时,钻出的碎屑落入收集罩31内部,而非散落于轮毂周围,且在磁环5作用下,位于收集罩31底部附近的碎屑被吸附,将预钻头24安装于直角剖缺口23后,小幅度转动钻头,预钻头24将轮毂被钻部进行初步破坏,产生一定凹槽,而后拆卸预钻头24,进行正式钻孔操作。综上所述,该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通过设置收集罩31,将收集罩31通过磁环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包括钻头组件(1)和收集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组件(1)包括钻头,且钻头的底端设有预钻组件(2),所述预钻组件(2)包括和钻头固定连接的冲击头(21),所述冲击头(2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冲击峰(22),所述冲击峰(22)的相对侧开设有直角剖缺口(23),所述冲击峰(22)之间卡接有预钻头(24) ,所述收集组件(3)包括安装箱(4),所述安装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罩(31),所述收集罩(31)外侧的底部箍接有磁环(5),所述安装箱(4)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箍环(41),所述安装箱(4)内壁四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结构环(43),所述结构环(43)内插接有内套筒(44),所述内套筒(44)外套接有外套筒(45),所述外套筒(45)的顶部和结构环(4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箍环(41)和内套筒(44)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滑圈(42),所述内套筒(44)的顶部固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和结构环(43)之间设有套接于内套筒(44)外圈的压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加工用快速排屑的钻头装置,包括钻头组件(1)和收集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组件(1)包括钻头,且钻头的底端设有预钻组件(2),所述预钻组件(2)包括和钻头固定连接的冲击头(21),所述冲击头(2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冲击峰(22),所述冲击峰(22)的相对侧开设有直角剖缺口(23),所述冲击峰(22)之间卡接有预钻头(24),所述收集组件(3)包括安装箱(4),所述安装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罩(31),所述收集罩(31)外侧的底部箍接有磁环(5),所述安装箱(4)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箍环(41),所述安装箱(4)内壁四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结构环(43),所述结构环(43)内插接有内套筒(44),所述内套筒(44)外套接有外套筒(45),所述外套筒(45)的顶部和结构环(4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箍环(41)和内套筒(44)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滑圈(42),所述内套筒(44)的顶部固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和结构环(43)之间设有套接于内套筒(44)外圈的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涛戴祥田祥正周欣于恒李春博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戴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