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45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该隔离套包括外壳、支架和透光片;外壳中空,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尾部开口和头部开口;支架设置在外壳内;透光片通过支架固定在头部开口处;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凸起均朝向外壳的头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隔离套能够很好地将扫描头插入固定在外壳内,从而避免了扫描头在外壳内滑动影响检测结果。同时凸起及其凸起方向的设置也使得扫描头难以从外壳的尾部拉出,需要破坏外壳结构才能取出扫描头,从而实现隔离套只能使用一次的目的,避免了隔离套重复使用的情况出现,更干净卫生,避免病菌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
本技术涉及口腔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
技术介绍
在牙齿矫正过程中,为了了解牙齿在口腔中的位置情况,可以采用拍摄X光片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人体可能造成一定的辐射,不利于牙齿矫正过程中经常性使用。因此人们更愿意选择采用将扫描头伸入口腔中来收集数据的方法。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扫描头容易黏上唾液、口腔内皮细胞、血液、病毒,从而成为传播流感、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工具。因此,有必要在扫描头上使用隔离套,而且隔离套还必须是一次性的,以确保干净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包括外壳、支架和透光片;外壳中空,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尾部开口和头部开口;支架设置在外壳内;透光片通过支架固定在头部开口处;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凸起均朝向外壳的头部。进一步地,凸起为外壳内凹而成。进一步地,凸起的数量为12到24个。优选地,凸起的数量为18个。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壳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进一步地,外壳上设置有破损引导线。进一步地,破损引导线从外壳的尾部向外壳的头部延伸。进一步地,破损引导线的数量为1到3条。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壳具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一面的尾部向上扬,且第一面的头部向下弯,使得尾部开口所在平面与头部开口所在平面呈90°到110°夹角。优选地,该夹角为95°到105°。进一步地,4个面两两相接形成的棱呈圆弧状。进一步地,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上的凸起数目相同。进一步地,第一面上设置有6个凸起,从头部到尾部排列成两列,每列3个;第二面设有从头部到尾部纵向排列的3个凸起;第三面上的凸起的设置同第一面的设置;第四面上的凸起的设置同第二面的设置。具体地,破损引导线的数量为3条;其中1条设置在第一面的两列凸起之间,另外2条设置在两列凸起两侧。本技术提供的隔离套由于设计了内壁上的若干朝向外壳头部的凸起,因此有助于将扫描头从外壳的尾部插入,并固定在外壳内,避免扫描头在外壳内滑动影响检测结果。同时凸起及凸起方向的设置使得扫描头难以从外壳的尾部拉出,需要破坏外壳结构才能取出扫描头,从而实现隔离套只能使用一次的目的,避免了隔离套重复使用的情况出现,更干净卫生,避免病菌感染。破损引导线的设计使得撕裂外壳变得更加容易。具体地,本技术在外壳的内壁设计了若干凸起,且这些凸起的方向均是朝向外壳的头部,因此不会影响扫描头从外壳尾部向外壳头部插入,同时在扫描头插入时挤压凸起,使得扫描头能够更好地固定在外壳内。反之,若用力想要将位于外壳头部的扫描头从外壳尾部拔出,这些凸起就会产生很大的阻力,卡住扫描头,无法拔出,需要采用破坏外壳的方式取出扫描头。全过程为:工作前,将扫描头从外壳的尾部插入。工作时,扫描头透过头部的透光片采集扫描对象的相关数据。工作完成后,操作人员揪住第一面上扬的尾部,稍稍用力向上撕扯使得外壳沿破损引导线裂开,从而取出扫描头。由于这样的操作直接破坏了该隔离套,使得隔离套只能使用一次。如果没有凸起和破损引导线,那么使用完后隔离套还是完整的,从外观上很难看出是否使用过,为重复使用提供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隔离套用于口腔,由于隔离套的面和面之间形成的棱为圆弧状设计,尤其是外壳的头部圆顿,或者其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当套上这样的隔离套的扫描头伸入患者口腔进行检查时,就不容易引发患者口腔与棱角摩擦导致疼痛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涉及的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涉及的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方向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方向剖视图。图5是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面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6是支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透光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涉及的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如图1、2和6-8所示)包括外壳1、支架20和透光片31。外壳1中空,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尾部开口2和头部开口3。支架20设置在外壳1内。透光片31通过支架20固定在头部开口3处。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4,且凸起4方向均朝向外壳1的头部5。外壳1具有第一面9、第二面10、第三面11和第四面12。第一面9的尾部向上扬,且第一面9的头部向下弯,使得尾部开口2所在平面与头部开口3所在平面呈90°到110°夹角。4个面两两相接形成的棱13呈圆弧状(见图3和4)。尤其是在外壳1的头部5的4条棱13均呈圆弧状,如图4所示,从而减少外壳1头部5伸入口腔检测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外壳1的第一面9上设置有破损引导线6。破损引导线6从外壳1的尾部7向外壳1的头部5延伸,数量为2条,且在尾部7处有分叉8。支架20包括侧壁22、底座24、顶梁26和倒扣23。两块侧壁22将顶梁26架起。顶梁26和侧壁22将隔离套的头部5支撑起来,防止其塌陷。侧壁22上设置有侧壁镂空21,使得侧壁22具有一定弹性。底座24与侧壁22连接,为隔离套的头部开口3提供支撑,使其不变形。底座24上设置有底座镂空25和多个倒扣23。底座镂空25的大小及形状与透光片31的大小及形状相当,略小于透光片31。透光片31通过倒扣23卡扣在支架20的底座24上。倒扣23的数量为3-6个,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透光片31为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当为多边形时,其倒角32呈圆弧状。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片31为玻璃片,且为6边形,其6个倒角32均为圆弧形倒角(见图7)。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隔离套,凸起4为外壳1内凹而成(见图5)。从图5中也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凸起4方向均朝向外壳1的头部5。其余同实施例1。外壳1内凹形成凸起4有利于制备工艺时一体成型,且凸起4与外壳1采用相同材料制备,具有相同的物理属性,均具备耐灭菌性、低摩擦、持久柔韧性。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隔离套,凸起4的数量为18个。具体分布如下:第一面9上设置有6个凸起4,从头部到尾部排列成两列,每列3个;第二面10设有从头部到尾部纵向排列的3个凸起4;第三面11上的凸起4的设置同第一面9的设置;第四面12上的凸起4的设置同第二面10的设置。破损引导线6的数量为3条;其中1条设置在第一面9的两列凸起4之间,另外2条设置在两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支架和透光片;所述外壳中空,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尾部开口和头部开口;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透光片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头部开口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均朝向所述外壳的头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支架和透光片;所述外壳中空,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尾部开口和头部开口;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透光片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头部开口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均朝向所述外壳的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所述外壳内凹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破损引导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损引导线从所述外壳的尾部向所述外壳的头部延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在扫描头上的一次性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柳青屠嫩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健康口腔医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