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赶猪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234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赶猪台,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下表面两侧有滚轮机构,底板左端上方有转动板,转动板左端活动连接有下折板,转动板上表面两侧有固定板一,底板左部前后两侧面有固定板二,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有撑杆,底板上表面中部有转运通道机构,底板右部开设有两个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有支撑架,支撑架右端贯穿有支撑架转动杆,支撑架转动杆与支撑架为转动连接,底板右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液压杆孔,液压杆孔内有助力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可实现猪舍口与运输车之间自由连接,节省空间,设置有助力机构在升起转运通道时省力,设置可调节高度的转运通道机构,方便适用不同高度的运输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赶猪台
本技术属于一种养猪辅助转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赶猪台。
技术介绍
目前集约化养殖厂越来越多,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家畜的转运,在家畜装运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而猪用转运装置,大多数的猪从猪圈中转到运输车上多为采用一个倾斜转运台,例如中国技术专利号为CN201520218085.0的一种装猪滑梯,包括用于猪通过的工作侧和与所述工作侧相对的用于支撑该滑梯的支撑侧,所述工作侧包括梯面和设置在所述梯面侧面的护栏,所述装猪滑梯一端设有铰接装置,另一端设有过渡装置,该过渡装置为所述梯面的延伸部分并且可枢转,所述支撑侧包括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设置为使所述装猪滑梯的铰接装置与装猪台铰接连接同时使得所述过渡装置接触所述运送车车厢底部或者与其相距安全的距离。该装置通过装猪滑梯将装猪台和不同高度的运送车辆搭接起来,并且梯面与装猪台地面和运送车车厢底部接触,活禽通过时顺利、方便并且安全,使运送活家畜的过程实现了无需人工抱起运送,避免了传统家畜运送过程耗时耗力和易导致活家畜受伤等问题,具有节能、便捷、安全、干净的优点。但是该装置没有转动机构,装置较为笨重,需要人工将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耗费大量的人力,且该装置只能垂直位于猪舍门与运输车之间,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够灵活,且目前猪舍外空间有限,该装置使用时有一定的空间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赶猪台。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赶猪台,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下表面两侧设置有滚轮机构,底板左端上方设置有转动板,转动板中部设置有圆形凹槽,底板左端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凸台,圆形凸台位于圆形凹槽内,圆形凸台与转动板之间设置有滚子轴承,转动板左端活动连接有下折板,转动板上表面两侧设置有固定板一,底板左部前后两侧面设置有固定板二,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设置有撑杆,底板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转运通道机构,底板右部开设有两个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左端的底板上开设有矩形槽,条形通孔内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右端贯穿设置有支撑架转动杆,支撑架转动杆与支撑架为转动连接,支撑架转动杆两端固定连接在条形通孔右部底板的前后两侧面上;底板右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液压杆孔,液压杆孔内设置有助力机构。所述的滚轮机构包括有前轮耳板、前轮转杆、前轮轴承、前轮、前轮支撑板、前轮支撑杆、转动轴承、后轮耳板、后轮转杆、后轮轴承、后轮,前轮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底板下表面左侧,前轮支撑杆下部与前轮支撑板通过转动轴承连接,前轮耳板固定连接在前轮支撑板的下表面,前轮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前轮转杆,前轮转杆与前轮之间通过前轮轴承连接;后轮耳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下表面右侧,后轮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后轮转杆,后轮转杆与后轮之间通过后轮轴承连接。所述的转运通道机构包括有转动凸台、转运底板、侧围板、轴杆一、轴杆二40、上折板,所述的转动凸台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左侧,转动凸台与转运底板左端通过轴杆一活动连接,转运底板上表面前后两侧设置有侧围板,转运底板右侧与上折板通过轴杆二活动连接,转运底板下表面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的助力机构包括有液压杆、上耳板、下耳板、液压杆下转轴、液压杆上转轴,所述的下耳板固定连接在液压杆孔两侧的底板下表面,液压杆下转轴固定连接在液压杆底端,下耳板之间开设有下转轴通孔,液压杆下转轴两端与下耳板连接,液压杆下转轴与下转轴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可相对转动,液压杆上转轴与液压杆输出端固定连接,上耳板固定连接在转运底板下表面中部,上耳板之间开设有上转轴通孔,液压杆上转轴两端与上耳板连接,液压杆上转轴与上转轴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可相对转动。所述的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相近的两端为弧形凸起结构,弧形凸起内开设有撑杆槽。所述的撑杆中部为矩形,撑杆两端下部为圆柱形,撑杆两端位于撑杆槽内,撑杆与撑杆槽为间隙配合。本技术使用时,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由于设置有滚轮机构,推动起来较为方便省力,推动至指定位置后,转动转动板,转动板绕圆形凸台转动,使下折板位于猪舍口内,将多个一定长度的撑杆两端分别放入至撑杆槽内,避免猪从转动板两侧跑出,抬起转运底板右端,使其绕轴杆一转动,由于设置有助力机构,液压杆在人力的作用下,对转运底板的升起起助力作用,也防止转运底板突然失去人力支撑而发生安全事故,当转运底板右端抬起至与运输车相同的高度时,将两个支撑架从矩形槽内取出,使其绕支撑架转动杆转动,将支撑架左端放入至转运底板下表面的卡槽内,由此来避免转运底板受力向下移动,再将上折板绕轴杆二转动,使其放入至运输车内。本技术设置有滚轮机构方便转运该装置,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板可以实现猪舍口与运输车之间自由连接,能够实现一定角度的转运,节省空间,设置有助力机构在升起转运通道时省力,设置可调节高度的转运通道机构,方便实现适用不同高度的运输车。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的撑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的滚轮结构剖视图。图4为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技术的部分滚轮结构及助力机构示意图。图6为技术的助力机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赶猪台,包括底板1,所述的底板1下表面两侧设置有滚轮机构,滚轮机构包括有前轮耳板17、前轮转杆18、前轮轴承19、前轮20、前轮支撑板21、前轮支撑杆16、转动轴承15、后轮耳板29、后轮转杆31、后轮轴承30、后轮9,前轮支撑杆16固定连接在底板1下表面左侧,前轮支撑杆16下部与前轮支撑板21通过转动轴承15连接,前轮耳板17固定连接在前轮支撑板21的下表面,前轮耳板17之间固定连接有前轮转杆18,前轮转杆18与前轮20之间通过前轮轴承19连接;后轮耳板29固定连接在底板1下表面右侧,后轮耳板29之间固定连接有后轮转杆31,后轮转杆31与后轮9之间通过后轮轴承30连接。底板1左端上方设置有转动板2,转动板2中部设置有圆形凹槽,底板1左端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凸台12,圆形凸台12位于圆形凹槽内,圆形凸台12与转动板2之间设置有滚子轴承13,转动板2左端活动连接有下折板3,转动板2上表面两侧设置有固定板一8,底板1左部前后两侧面设置有固定板二5,固定板一8与固定板二5之间设置有撑杆4,撑杆4中部为矩形,撑杆4两端下部为圆柱形,撑杆4两端位于撑杆槽内,撑杆4与撑杆槽为间隙配合;固定板一8与固定板二5相近的两端为弧形凸起结构,弧形凸起内开设有撑杆槽。底板1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转运通道机构,转运通道机构包括有转动凸台22、转运底板10、侧围板6、轴杆一23、轴杆二40、上折板26,所述的转动凸台22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转动凸台22与转运底板10左端通过轴杆一23活动连接,转运底板10上表面前后两侧设置有侧围板6,转运底板10右侧与上折板26通过轴杆二40活动连接,转运底板10下表面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卡槽39。底板1右部开设有两个条形通孔32,条形通孔32左端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赶猪台,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下表面两侧设置有滚轮机构,底板左端上方设置有转动板,转动板中部设置有圆形凹槽,底板左端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凸台,圆形凸台位于圆形凹槽内,圆形凸台与转动板之间设置有滚子轴承,转动板左端活动连接有下折板,转动板上表面两侧设置有固定板一,底板左部前后两侧面设置有固定板二,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设置有撑杆,底板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转运通道机构,底板右部开设有两个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左端的底板上开设有矩形槽,条形通孔内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右端贯穿设置有支撑架转动杆,支撑架转动杆与支撑架为转动连接,支撑架转动杆两端固定连接在条形通孔右部底板的前后两侧面上;底板右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液压杆孔,液压杆孔内设置有助力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赶猪台,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下表面两侧设置有滚轮机构,底板左端上方设置有转动板,转动板中部设置有圆形凹槽,底板左端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凸台,圆形凸台位于圆形凹槽内,圆形凸台与转动板之间设置有滚子轴承,转动板左端活动连接有下折板,转动板上表面两侧设置有固定板一,底板左部前后两侧面设置有固定板二,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设置有撑杆,底板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转运通道机构,底板右部开设有两个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左端的底板上开设有矩形槽,条形通孔内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右端贯穿设置有支撑架转动杆,支撑架转动杆与支撑架为转动连接,支撑架转动杆两端固定连接在条形通孔右部底板的前后两侧面上;底板右部中间位置开设有液压杆孔,液压杆孔内设置有助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赶猪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机构包括有前轮耳板、前轮转杆、前轮轴承、前轮、前轮支撑板、前轮支撑杆、转动轴承、后轮耳板、后轮转杆、后轮轴承、后轮,前轮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底板下表面左侧,前轮支撑杆下部与前轮支撑板通过转动轴承连接,前轮耳板固定连接在前轮支撑板的下表面,前轮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前轮转杆,前轮转杆与前轮之间通过前轮轴承连接;后轮耳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下表面右侧,后轮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后轮转杆,后轮转杆与后轮之间通过后轮轴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聪霍勇张景锋王文棣张天勇郭朝辉孙文杰魏新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