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元件以及具有该动力元件的膨胀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07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43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焊接的热而引起的树脂制的止动部件的变形的动力元件以及具有该动力元件的膨胀阀。在膨胀阀(1)中,动力元件(30)的上盖部件(31)、承接部件(32)以及隔膜(33)的外周部(31a、32a、33a)被焊接以成为一体。树脂制的止动部件(34)收容于在隔膜(33)与承接部件(32)之间形成的制冷剂流入室37,并且具有与在承接部件(32)的中央部设置的贯通孔(35)的周缘部(35a)相接的凸缘部(34b)。并且,凸缘部(34b)中的与承接部件(32)相接的部分(S)与外周部(31a、32a、33a)的外周端(T)的径向距离(D)为6mm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动力元件以及具有该动力元件的膨胀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循环的感温机构内置型的膨胀阀,以及该膨胀阀所具有的动力元件。
技术介绍
以往,在搭载于汽车的空调装置等的制冷循环中,使用基于温度调整制冷剂的通过量的感温机构内置型的膨胀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这样的膨胀阀具有阀主体和作为安装于阀主体的阀部件驱动装置的动力元件。在阀主体设有供高压的制冷剂流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该第一制冷剂流路由入口端口、阀室、阀孔以及出口端口依次相连构成。另外,在阀主体设有与动力元件连通的第二制冷剂流路。在阀室配置有球状的阀部件。该阀部件通过螺旋弹簧被朝向设于阀孔的阀室侧开口部的阀座按压。另外,在阀孔插通有阀杆。该阀杆的一方的端部隔着阀部件与螺旋弹簧相对,另一方的端部安装于动力元件。动力元件通过在上盖部件与承接部件之间夹着承受压力而弹性变形的薄板的隔膜而构成。在上盖部件与隔膜之间形成有压力工作室。在隔膜与承接部件之间配置有金属制的止动部件。止动部件设有与阀杆的另一方的端部抵接的承接部。在动力元件中,当在第二制冷剂流路流动的制冷剂的热经由止动部件和隔膜传递到压力工作室时,填充在压力工作室的气体膨胀。由此,隔膜以向止动部件侧鼓起的方式变形,并经由止动部件和阀杆驱动阀部件来控制阀部件与阀座之间的开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00136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96982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由于搭载于汽车时的空间和重量的限制,膨胀阀被要求小型化。当使膨胀阀小型化时,由于第二制冷剂流路与动力元件接近,因此制冷剂的热容易传递到压力工作室,动力元件中的对制冷剂的温度变化的灵敏度提高。由此,存在产生制冷剂的流量以短周期反复变动的所谓的振荡现象的担忧。这种振荡现象可以通过采用热传导率低的树脂制的止动部件使对制冷剂的温度变化的灵敏度适当化来抑制。另外,动力元件的承接部件在中央部设有贯通孔,通过止动部件的凸缘部与该贯通孔的周缘部接触来防止止动部件的脱落。为了可靠地防止脱落,希望使树脂制的止动部件的凸缘部进一步向外侧扩展。但是,动力元件中,使上盖部件与隔膜、承接部件重合,并通过焊接将外周部接合而使上盖部件与隔膜、承接部件成为一体。因此,存在止动部件受到焊接时的热的影响而变形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焊接的热而引起的树脂制的止动部件的变形的动力元件,以及具有该动力元件的膨胀阀。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着眼于焊接时的热主要通过承接部件传递到止动部件,制作了承接部件的形状、厚度等不同的大量的动力元件,一边并用模拟,一边对焊接时的热给止动部件带来的影响反复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发现了能够与承接部件的形状、厚度等无关地有效地抑制上述影响的结构,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动力元件具有:隔膜;上盖部件,该上盖部件与所述隔膜的一方的面重叠,在该上盖部件与所述隔膜之间形成压力工作室;承接部件,该承接部件与所述隔膜的另一方的面重叠,在该承接部件与所述隔膜之间形成制冷剂流入室;以及树脂制的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收容于所述制冷剂流入室,在所述承接部件的中央部设有贯通孔,所述止动部件具有与所述承接部件的所述贯通孔的周缘部相接的凸缘部,所述上盖部件、所述承接部件以及所述隔膜的外周部被焊接以成为一体,所述凸缘部中的与所述承接部件相接的部分与所述外周部的外周端的径向距离为6mm以上。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构成为:当所述压力工作室的压力与所述制冷剂流入室的压力相等时,在所述隔膜与所述止动部件之间产生间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的膨胀阀具有:阀主体,该阀主体设有具备阀室和阀孔的制冷剂流路;阀部件,该阀部件配置于所述阀室;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将所述阀部件向所述阀孔的阀室侧开口部按压;阀杆,该阀杆插通于所述阀孔,并且该阀杆隔着所述阀部件而与所述螺旋弹簧相对配置;以及动力元件,该动力元件经由所述阀杆驱动所述阀部件,所述动力元件由上述动力元件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上盖部件、承接部件以及隔膜的外周部被焊接而成为一体。树脂制的止动部件被收容于形成在隔膜与承接部件之间的制冷剂流入室,并且具有与设于承接部件的中央部的贯通孔的周缘部接触的凸缘部。并且,凸缘部中的与承接部件接触的部分与外周部的外周端的径向的距离为6mm以上。由此,能够使通过承接部件传递到止动部件的焊接的热减小,从而能够抑制因焊接的热而引起的止动部件的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膨胀阀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膨胀阀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的膨胀阀所具有的动力元件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3的动力元件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膨胀阀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膨胀阀的纵剖视图。图7是图5的膨胀阀所具有的动力元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以下,参照图1~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膨胀阀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的膨胀阀通过螺纹结构将动力元件安装于阀主体。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膨胀阀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膨胀阀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的膨胀阀所具有的动力元件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3的动力元件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指各图中的上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膨胀阀1具有阀主体10、动力元件30,阀部件40、支承部件45、螺旋弹簧50、调整螺纹件55、阀杆60以及防振部件65。阀主体10例如通过对大致四角柱状的挤压成形体进行机械加工而得到,该挤压成形体通过在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挤压铝(或铝合金)而成形。阀主体10设有第一制冷剂流路11、第二制冷剂流路12、动力元件安装部20以及调整螺纹件安装部22。第一制冷剂流路11具有入口端口13、阀室14、阀孔15以及出口端口16。它们依次相连。入口端口13在阀主体10的前表面10a开口。入口端口13经由小径孔13a从侧方通向阀室14。出口端口16在阀主体10的后表面10b开口。出口端口16经由成为节流孔的阀孔15从上方通向阀室14。在阀孔15的阀室侧开口部设有阀座17。第二制冷剂流路12设于第一制冷剂流路11的上方。第二制冷剂流路12在阀主体10的后表面10b设有入口,并在前表面10a设有出口。第二制冷剂流路12从后表面10b到前表面10a直线状地贯通阀主体10。另外,在阀主体10设有上下延伸的通孔18。阀室14、阀孔15、通孔18以及后述的均压孔21配置成各自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在通孔18的第二制冷剂流路12侧的端部设有大径部18a。动力元件安装部20是设于阀主体10的上表面10c的圆柱状的孔部。在动力元件安装部20的内周面切有内螺纹。在动力元件安装部20的底面设有通向第二制冷剂流路12的均压孔21。动力元件安装部20的中心轴方向(图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n隔膜;/n上盖部件,该上盖部件与所述隔膜的一方的面重叠,在该上盖部件与所述隔膜之间形成压力工作室;/n承接部件,该承接部件与所述隔膜的另一方的面重叠,在该承接部件与所述隔膜之间形成制冷剂流入室;以及/n树脂制的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收容于所述制冷剂流入室,/n在所述承接部件的中央部设有贯通孔,/n所述止动部件具有与所述承接部件的所述贯通孔的周缘部相接的凸缘部,/n所述上盖部件、所述承接部件以及所述隔膜的外周部被焊接以成为一体,/n所述凸缘部中的与所述承接部件相接的部分与所述外周部的外周端的径向距离为6mm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0 JP 2018-0518571.一种动力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隔膜;
上盖部件,该上盖部件与所述隔膜的一方的面重叠,在该上盖部件与所述隔膜之间形成压力工作室;
承接部件,该承接部件与所述隔膜的另一方的面重叠,在该承接部件与所述隔膜之间形成制冷剂流入室;以及
树脂制的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收容于所述制冷剂流入室,
在所述承接部件的中央部设有贯通孔,
所述止动部件具有与所述承接部件的所述贯通孔的周缘部相接的凸缘部,
所述上盖部件、所述承接部件以及所述隔膜的外周部被焊接以成为一体,
所述凸缘部中的与所述承接部件相接的部分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浩高桥祐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