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648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适当进行过热度控制的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通过将从一次端口(221)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驱动构件(6),从而能够加热操作室(66),抑制操作室(66)内的温度变得比感温筒(7)的温度低,能够在操作室(66)内使制冷剂难以冷凝。因此,能够根据感温筒(7)的温度变化使膜片(63)适当地变形,驱动阀芯(5),根据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调节阀端口(431)的开度,能够适当进行过热度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封入方式的膨胀阀及具备该膨胀阀的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温度式膨胀阀,提出了所谓块式的膨胀阀,即,在一个阀主体形成有从一次端口穿过阀端口到达二次端口以及使与热源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穿过的流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2的膨胀阀中,在工作室封入有气体,通过与热源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穿过流路,与封入气体进行热传递,从而阀芯被驱动,阀端口的开度被调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0667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5318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6-1177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2记载那样的块式的膨胀阀中,为了使与热源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穿过,与阀主体连接的配管的根数增加。此时,需要在配管与阀主体之间设置O形环等保持气密性,但存在因O形环的劣化等而制冷剂漏出的可能性。配管的根数越多,制冷剂泄漏产生的可能性就越高。针对于此,作为温度式膨胀阀,提出了具备膜片室(驱动构件的操作室)和感温筒的气体封入式的膨胀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膨胀阀中,在膜片室封入制冷剂(封入气体),并且在蒸发器的出口侧设置感温筒,感温筒和膜片室通过毛细管连接。由此,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膜片室的内压发生变化,穿过膨胀阀的流出孔(阀端口)的制冷剂量被调节。在带感温筒的膨胀阀中,相比块式的膨胀阀,进行连接的配管数少,难以产生制冷剂泄漏。作为温度式膨胀阀的装料(封入)方式,已知有各种方式,其中,具有吸附装料(C装料)式和气体封入(G装料)式。在吸附装料式中,虽然具有封入气体难以冷凝的优点,但是在用于发热量显著变化的环境下的情况下,由于若蒸发温度变化大,则过热度偏差大,因此导致过热度因蒸发温度而大幅变化,存在冷冻效率变差的问题。因此,为了即使在发热量的变化大的环境下也确保冷冻效率较高,优选采用过热度偏差小的气体封入式。但是,在气体封入式中,为了进行准确的过热度控制,需要构成为,使驱动构件的温度(上盖、膜片、下盖等各部分的温度)始终比感温筒的温度高,封入气体仅在感温筒侧冷凝。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进行过热度控制的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为气体封入方式的温度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备:一次端口,其接收来自冷凝器的高压的制冷剂;阀主体,其具有使从上述一次端口流入的制冷剂穿过的阀端口;阀芯,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阀主体,且变更上述阀端口的开度;驱动构件,其具有膜片及操作室,且驱动上述阀芯;感温筒,其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利用封入气体使上述操作室的内压变化;以及二次端口,将穿过了上述阀端口的制冷剂送出至上述蒸发器,上述膨胀阀具备热传递单元,该热传递单元将从上述一次端口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上述阀主体及上述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根据以上这样的本专利技术,通过热传递单元,制冷剂的热传递给阀主体及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从而抑制驱动构件的操作室内的温度变得比感温筒的温度低,能够在操作室内使制冷剂难以冷凝。因此,能够根据感温筒的温度变化使膜片适当变形,驱动阀芯,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调节阀端口的开度,适当地进行过热度控制。此时,在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中,优选的是,具备容纳上述阀主体并且形成有上述一次端口及上述二次端口的外壳,上述外壳具备:容纳上述阀主体的容纳部;与上述一次端口连续且供制冷剂滞留的滞留空间;使上述滞留空间和上述容纳部连通且将制冷剂输送至该容纳部的连通流路;以及划分上述滞留空间和上述容纳部的界壁,上述热传递单元经由上述界壁将上述滞留空间内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上述阀主体及上述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根据这样的结构,从一次端口导入到外壳内的制冷剂依次穿过滞留空间、连通流路以及容纳部,朝向二次端口。此时,通过穿过滞留空间的制冷剂将热传递给阀主体及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能够抑制操作室内的温度降低。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中,优选的是,上述容纳部沿上述一次端口处的制冷剂的导入方向延伸,并且在上述一次端口侧与上述连通流路连通,在从上述一次端口分离的一侧设有上述驱动构件,上述滞留空间延伸至距离上述一次端口比上述连通流路远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从一次端口导入到外壳内的制冷剂以从一次端口分离的方式行进后,在滞留空间内改变朝向,以接近一次端口的方式行进,然后穿过连通流路朝向容纳部。这样,从一次端口朝向容纳部不会直接流动制冷剂,而是使制冷剂临时行进至从一次端口分离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配置于从一次端口分离的位置的驱动构件的操作室内的温度降低。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中,优选的是,上述滞留空间延伸至距离上述一次端口比上述阀端口远的位置,更优选的是,上述滞留空间延伸至距离上述一次端口比上述二次端口远的位置。即,滞留空间越延伸至驱动构件的附近,越能够抑制操作室内的温度降低。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中,优选的是,上述外壳为金属制,上述阀主体为树脂制,热传达率比上述外壳的金属低。根据这样的结构,滞留空间内的制冷剂和驱动构件容易仅由外壳进行热传递,穿过阀端口而膨胀并进行了温度降低的制冷剂和驱动构件容易被隔热。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室的温度降低。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中,优选的是,具备多个阀组体,该阀组体将上述阀主体、上述阀芯、上述驱动构件以及上述感温筒作为一组阀组体,在上述外壳形成有一个上述一次端口和上述阀组体各自的上述二次端口,并且上述阀组体各自形成有上述容纳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向形成于外壳的滞留空间导入制冷剂,能够加热多个阀组体中的阀主体及驱动构件的任意一方。本专利技术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将进行了压缩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冷凝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的上述任一项记载的膨胀阀;以及使进行了减压的制冷剂蒸发的一个或多个蒸发器。根据这样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上述地在膨胀阀加热操作室,能够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调节阀端口的开度,进行流量调节,能够在冷冻循环系统中适当地进行过热度控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能够通过热传递单元,制冷剂的热传递至阀主体及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从而抑制驱动构件的操作室内的温度变得比感温筒的温度低,能够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调节阀端口的开度,能够适当进行过热度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系统图。图2是表示设于上述冷冻循环系统的膨胀阀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膨胀阀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变形例的膨胀阀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00A—冷冻循环系统,10—膨胀阀,11—压缩机,12—冷凝器,13—蒸发器,2—外壳,221—一次端口,212—容纳部,213—二次端口,214—凹部(滞留空间、热传递单元),215—连通流路,216—界壁,3A、3B—阀组体,4—阀主体,5—阀芯,6—驱动构件,63—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膨胀阀,是气体封入方式的温度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备:/n一次端口,其接收来自冷凝器的高压的制冷剂;/n阀主体,其具有使从上述一次端口流入的制冷剂穿过的阀端口;/n阀芯,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阀主体,且变更上述阀端口的开度;/n驱动构件,其具有膜片及操作室,且驱动上述阀芯;/n感温筒,其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利用封入气体使上述操作室的内压变化;以及/n二次端口,将穿过了上述阀端口的制冷剂送出至上述蒸发器,/n上述膨胀阀具备热传递单元,该热传递单元将从上述一次端口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上述阀主体及上述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5 JP 2019-0844731.一种膨胀阀,是气体封入方式的温度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次端口,其接收来自冷凝器的高压的制冷剂;
阀主体,其具有使从上述一次端口流入的制冷剂穿过的阀端口;
阀芯,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阀主体,且变更上述阀端口的开度;
驱动构件,其具有膜片及操作室,且驱动上述阀芯;
感温筒,其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利用封入气体使上述操作室的内压变化;以及
二次端口,将穿过了上述阀端口的制冷剂送出至上述蒸发器,
上述膨胀阀具备热传递单元,该热传递单元将从上述一次端口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上述阀主体及上述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容纳上述阀主体并且形成有上述一次端口及上述二次端口的外壳,
上述外壳具备:容纳上述阀主体的容纳部;与上述一次端口连续且供制冷剂滞留的滞留空间;使上述滞留空间和上述容纳部连通且将制冷剂输送至该容纳部的连通流路;以及划分上述滞留空间和上述容纳部的界壁,
上述热传递单元经由上述界壁将上述滞留空间内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上述阀主体及上述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裕正当山雄一郎佐藤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