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水箱装置及冷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06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42
贮水箱装置(1)具备第一贮水箱(10)、第二贮水箱(20)、流路切换部(40)及气液分离部(30)。第一贮水箱10)贮存在发动机冷却回路(110)中循环的冷却水。第二贮水箱(20)贮存在辅机冷却回路(120)中循环的冷却水。流路切换部(40)对禁止冷却水在发动机冷却回路(110)与辅机冷却回路(120)之间流动的状态和允许冷却水在发动机冷却回路(110)与辅机冷却回路(120)之间流动的状态进行切换。气液分离部(30)设置于第一贮水箱(10),从在第一贮水箱(10)内流动的冷却水分离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贮水箱装置及冷却系统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在2018年3月1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47124号和在2019年2月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9-17187号,并将其记载内容通过参照而编入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的贮水箱装置以及具备该贮水箱装置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利用在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防冻液或水(以下,称为“冷却水”)来对车辆的发动机以及辅机等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在冷却水回路中设置有用于吸收因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贮水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贮水箱具备气液分离部。该气液分离部通过形成于贮水箱内的迷宫结构而能够将冷却水中含有的气泡从冷却水分离。一般而言,贮水箱所具备的气液分离部具有将在向冷却水回路注入冷却水时被卷入冷却水的气泡从冷却水分离的功能。另外,贮水箱所具备的气液分离部具有当在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产生气泡时将该气泡从冷却水分离的功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20906号公报然而,近年来,随着搭载于车辆的冷却对象的多样化,具备按冷却水的温度而独立的多个冷却水回路的车辆正在增加。对于这样的车辆,若在设置于多个冷却水回路的所有的贮水箱都设置气液分离部,则存在冷却系统的体型大型化这样的问题。另外,在冷却对象与贮水箱串联配置的冷却水回路中,若在贮水箱设置气液分离部,则存在在冷却水回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损失增加这样的问题。<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体型小型化并降低压力损失的贮水箱装置及冷却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一种贮水箱装置,设置于发动机冷却回路以及辅机冷却回路,该发动机冷却回路供用于对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该辅机冷却回路供用于对搭载于所述车辆的辅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在该贮水箱装置中,具备:第一贮水箱,该第一贮水箱贮存在发动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第二贮水箱,该第二贮水箱贮存在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流路切换部,该流路切换部对禁止冷却水在发动机冷却回路与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和允许冷却水在发动机冷却回路与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进行切换;以及气液分离部,该气液分离部设置于第一贮水箱,从在第一贮水箱内流动的冷却水分离气泡。由此,若通过流路切换部的工作来设为冷却水在发动机冷却回路与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并从第一贮水箱注入冷却水,则能够向发动机冷却回路和辅机冷却回路双方都注入冷却水。此时,在注水时被卷入到冷却水中的气泡通过设置于第一贮水箱的气液分离部而从冷却水分离,因此能够向发动机冷却回路和辅机冷却回路双方供给不含气泡的冷却水。因此,该贮水箱装置在向发动机冷却回路和辅机冷却回路注入冷却水时能够共用设置于第一贮水箱的气液分离部。因此,能够不在第二贮水箱设置气液分离部、或减小设置于第二贮水箱的气液分离部的设置面积。另外,若通过流路切换部的工作来设为禁止冷却水在发动机冷却回路与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则在发动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和在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不会混合。此时,在发动机运转时在发动机冷却回路中流动的冷却水产生的气泡通过设置于第一贮水箱的气液分离部而从冷却水分离。另一方面,在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几乎不会产生气泡。因此,该贮水箱装置在第二贮水箱不设置气液分离部或在第二贮水箱减小气液分离部,从而能够使第二贮水箱的体型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在辅机冷却回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损失。另外,根据其他观点,一种贮水箱装置,其设置于多个辅机冷却回路,该辅机冷却回路供用于对搭载于车辆的多个辅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在该贮水箱装置中,具备:第一贮水箱,该第一贮水箱贮存在多个辅机冷却回路中的第一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第二贮水箱,该第二贮水箱贮存在多个辅机冷却回路中的第二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流路切换部,该流路切换部对禁止冷却水在第一辅机冷却回路与第二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和允许冷却水在第一辅机冷却回路与第二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进行切换;以及气液分离部,该气液分离部设置于第一贮水箱,从在第一贮水箱内流动的冷却水分离气泡。由此,若通过流路切换部的工作而设为冷却水在第一辅机冷却回路与第二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并从第一贮水箱注入冷却水,则能够向第一辅机冷却回路和第二辅机冷却回路双方都注入冷却水。此时,在注水时被卷入到冷却水中的气泡通过设置于第一贮水箱的气液分离部而从冷却水分离,因此能够向第一辅机冷却回路和第二辅机冷却回路双方供给不含气泡的冷却水。因此,该贮水箱装置在向第一辅机冷却回路和第二辅机冷却回路注入冷却水时能够共用设置于第一贮水箱的气液分离部。因此,能够不在第二贮水箱设置气液分离部、或减小设置于第二贮水箱的气液分离部的设置面积。因此,贮水箱装置能够使体型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在第二辅机冷却回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损失。另外,若通过流路切换部的工作来设为禁止冷却水在第一辅机冷却回路与第二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则在第一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和在第二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不会混合。因此,能够使在第一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和在第二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成为各不相同的温度。因此,能够将由第一辅机冷却回路冷却的第一辅机和由第二辅机冷却回路冷却的第二辅机冷却至各个辅机作为目标的温度。此外,根据另一个其他观点,一种冷却系统,其搭载于车辆,在该冷却系统中,具备:上述的一个观点或其他观点记载的贮水箱装置;以及多个冷却回路,该多个冷却回路供贮存于贮水箱装置所具备的第一贮水箱和第二贮水箱的冷却水循环,对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或辅机进行冷却。由此,与上述的一个观点或其他观点同样地,该冷却系统也共用设置于第一贮水箱的气液分离部,从而能够在第二贮水箱不设置气液分离部或在第二贮水箱减小气液分离部。因此,该冷却系统能够使贮水箱装置的体型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在供贮存于第二贮水箱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回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损失。此外,对上述各结构标注的括号内的符号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结构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装置的冷却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在图1的II部分的放大图中表示贮水箱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系统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设置有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装置的冷却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图8是在图7的VIII部分的放大图中表示贮水箱装置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水箱装置的剖视图。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贮水箱装置,设置于发动机冷却回路(110)以及辅机冷却回路(120),该发动机冷却回路供用于对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2)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该辅机冷却回路供用于对搭载于所述车辆的辅机(3)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所述贮水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贮水箱(10),该第一贮水箱贮存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n第二贮水箱(20),该第二贮水箱贮存在所述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n流路切换部(40),该流路切换部对禁止冷却水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与所述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和允许冷却水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与所述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进行切换;以及/n气液分离部(30),该气液分离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贮水箱,从在所述第一贮水箱内流动的冷却水分离气泡。/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14 JP 2018-047124;20190201 JP 2019-0171871.一种贮水箱装置,设置于发动机冷却回路(110)以及辅机冷却回路(120),该发动机冷却回路供用于对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2)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该辅机冷却回路供用于对搭载于所述车辆的辅机(3)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所述贮水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贮水箱(10),该第一贮水箱贮存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
第二贮水箱(20),该第二贮水箱贮存在所述辅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
流路切换部(40),该流路切换部对禁止冷却水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与所述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和允许冷却水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与所述辅机冷却回路之间流动的状态进行切换;以及
气液分离部(30),该气液分离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贮水箱,从在所述第一贮水箱内流动的冷却水分离气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分离部未设置于所述第二贮水箱、或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二贮水箱的设置面积比在所述第一贮水箱的设置面积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贮水箱和所述第二贮水箱形成为一体,构成一体贮水箱(4),
能够注入冷却水的冷却水注水口(14)以及能够开闭所述冷却水注水口的盖(15)设置在所述一体贮水箱的一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贮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贮水箱和所述第二贮水箱形成为一体,构成一体贮水箱,
能够注入冷却水的冷却水注入口(14)和能够开闭所述冷却水注入口的盖(15)设置在所述第一贮水箱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贮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切换部具备:
连结通路(41),该连结通路连结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和所述辅机冷却回路;以及
开关阀(42),该开关阀设置在所述连结通路的中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贮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切换部具备:
连结通路(41),该连结通路连结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和所述辅机冷却回路;以及
三通阀(43),该三通阀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与所述连结通路的连接部位、或所述辅机冷却回路与所述连结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太一真田良一山中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