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后模块的制造方法、车辆用后背门、车辆用后模块及车辆用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后模块的制造方法、车辆用后背门、车辆用后模块及车辆用模块。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树脂制的外侧面板的上侧部分,其一体地具有向上部弯曲的后扰流板部(凸出部),在与后扰流板部相比的下部配置有制动灯单元。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树脂制的后背门(Backdoor),其将由树脂制的外侧面板和内侧面板构成的车辆的后部的开口进行开闭。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后模块(外侧面板),其由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的透明的树脂面板构成,其一部分构成窗部。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后窗玻璃,其具有加热线(除雾器)。对车辆始终要求轻量化。因此专利文献1提出了将车辆的后部的开口进行开闭的树脂制的后背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271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2532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提出了通过树脂部件构成车辆的后背门。该后背门具有内侧面板和外侧面板。外侧面板是一体地具有窗部、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后模块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后模块安装为将在车辆的后部设置的开口进行开闭,/n在该车辆用后模块的制造方法中,/n所述车辆用后模块具有:/n通透部件,其一体地(monolithically)具有窗部和使至少制动灯和转向信号灯的光透过的灯部;以及/n着色部件,其从外部将至少车辆内部的一部分遮蔽,/n所述车辆用后模块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n从单一的树脂射出孔向第1空腔射出透明树脂而形成所述通透部件的工序;以及/n从多个树脂射出孔向第2空腔射出着色树脂而形成所述着色部件的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0 JP 2018-053289;20180320 JP 2018-053290;201.一种车辆用后模块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后模块安装为将在车辆的后部设置的开口进行开闭,
在该车辆用后模块的制造方法中,
所述车辆用后模块具有:
通透部件,其一体地(monolithically)具有窗部和使至少制动灯和转向信号灯的光透过的灯部;以及
着色部件,其从外部将至少车辆内部的一部分遮蔽,
所述车辆用后模块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从单一的树脂射出孔向第1空腔射出透明树脂而形成所述通透部件的工序;以及
从多个树脂射出孔向第2空腔射出着色树脂而形成所述着色部件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后模块的制造方法,其中,
向配置有所述通透部件的所述第2空腔射出所述着色树脂而形成所述着色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后模块的制造方法,其中,
向配置有所述着色部件的所述第1空腔射出所述透明树脂而形成所述通透部件。
4.一种车辆用后背门,其安装为将在车辆的后部设置的开口进行开闭,
该车辆用后背门具有车辆用后模块和后背门内侧部件,
该车辆用后模块具有:
通透部件,其一体地(monolithically)具有窗部和使至少制动灯和转向信号灯的光透过的灯部;以及
着色部件,其从外部将至少车辆内部的一部分遮蔽,
该后背门内侧部件与所述车辆用后模块相比设置于车辆的内侧,
所述车辆用后模块的所述着色部件与所述通透部件相比设置于车辆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后背门,其中,
在所述车辆用后模块中,所述通透部件和所述着色部件是通过双色成型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后背门,其中,
所述着色部件具有朝向车辆的内侧凸出的组装凸起部,
所述着色部件经由所述组装凸起部而安装于所述后背门内侧部件。
7.一种车辆用后背门,其安装为将在车辆的后部设置的开口进行开闭,
该车辆用后背门具有车辆用后模块和后背门内侧部件,
该车辆用后模块具有:
通透部件,其一体地(monolithically)具有窗部和使至少制动灯和转向信号灯的光透过的灯部;以及
着色部件,其从外部将至少车辆内部的一部分遮蔽,
该后背门内侧部件与所述车辆用后模块相比设置于车辆的内侧,
在俯视观察窗部时以对所述通透部件的外缘进行镶边的方式所述着色部件与通透部件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后背门,其中,
所述着色部件沿所述通透部件的外缘连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后背门,其中,
所述着色部件具有直线地延伸的直线部,所述直线部由蜂巢构造构成。
10.一种车辆用后模块,其安装为将在车辆的后部设置的开口进行开闭,
该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堤康章,望月大介,山本英明,吉村刚直,高桥祐贵,中林政昭,原弘明,小林正幸,金子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