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铸造方法、板坯铸坯及连续铸造机技术

技术编号:261800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38
一种连续铸造方法,将从铸模输送的铸坯内的未凝固部用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和配置在比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靠上述铸坯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电磁搅拌装置分别搅拌后、将上述铸坯用压下辊压下,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向上述铸坯交替地赋予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向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的一侧电磁力和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的另一侧电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续铸造方法、板坯铸坯及连续铸造机
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涉及连续铸造方法、板坯铸坯及连续铸造机。
技术介绍
已知有用电磁搅拌器搅拌从铸模输送来的铸坯内的未凝固部的连续铸造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10-179342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09/133739号及日本特开2005-3055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此外,有如下技术:抑制由于偏析(凝固偏析)而规定成分浓化的钢液(以下称作“浓化钢液”)作为宏观偏析(macrosegregation)残留于铸坯上的技术。作为该技术,有将具有未凝固部的铸坯用压下辊压下、将未凝固部内的浓化钢液从压下辊向铸模侧推回的(排出)技术。但是,被从压下辊向铸模侧推回的浓化钢液难以与被从铸模向压下辊输送的钢液(母钢液)混合。因而,为了抑制浓化钢液作为宏观偏析而残留在铸坯上,有进一步的改善的余地。此外,如果在铸坯的未凝固部内存在多个枝晶(dendrite),则这些枝晶成为被从压下辊向铸模侧推回的浓化钢液的流动阻力(障碍)。因此,难以从压下辊向铸模侧将浓化钢液推回,在铸坯上容易残留宏观偏析。进而,在相邻的枝晶间,容易捕捉到半宏观偏析。因此,如果在铸坯的未凝固部存在枝晶,则在铸坯上容易残留半宏观偏析。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其目的在于减小铸坯的宏观偏析及半宏观偏析。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连续铸造方法,在将从铸模输送的铸坯内的未凝固部用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和配置在比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靠上述铸坯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电磁搅拌装置分别搅拌后、将上述铸坯用压下辊压下,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向上述铸坯交替地赋予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向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的一侧电磁力和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的另一侧电磁力。根据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连续铸造方法,将从铸模输送的铸坯内的未凝固部用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及第二电磁搅拌装置分别搅拌。接着,由压下辊将具有未凝固部的铸坯压下。由此,未凝固部内的浓化钢液被从压下辊向铸模侧推回(被排出)。此外,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向铸坯交替地赋予使未凝固部向铸坯的宽度方向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的一侧电磁力和使未凝固部向铸坯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的另一侧电磁力。这样,由一侧电磁力使未凝固部向铸坯的宽度方向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从而在未凝固部内的枝晶的前端部作用规定值以上的剪切力。与此同样,由另一侧电磁力使未凝固部向铸坯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从而在未凝固部内的枝晶的前端部作用规定值以上的剪切力。结果是枝晶的前端部被切断,容易生成等轴晶。进而,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将一侧电磁力和另一侧电磁力交替地向铸坯赋予。由此,在本技术方案中,与由第一电磁搅拌装置使未凝固部仅向铸坯的宽度方向一侧流动的情况相比,未凝固部内的枝晶的前端部容易被切断。并且,如果枝晶的前端部被切断,则被从压下辊向铸模侧推回的浓化钢液的流动阻力(障碍物)减小。由此,浓化钢液容易被从压下辊向铸模侧推回。因而,进一步抑制了浓化钢液作为宏观偏析而残留在铸坯上的情况。此外,由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将枝晶的前端部切断,从而在枝晶间被捕捉到的半宏观偏析减少。因而,抑制了半宏观偏析残留于铸坯。这样,在本技术方案中,能够减少铸坯的宏观偏析及半宏观偏析。有关第2技术方案的连续铸造方法:在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连续铸造方法中,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将上述一侧电磁力和上述另一侧电磁力间歇性地向上述铸坯赋予。根据上述的连续铸造方法,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将一侧电磁力和另一侧电磁力间歇性地向铸坯赋予。即,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将一侧电磁力和另一侧电磁力隔开时间地向铸坯赋予。由此,例如在从针对铸坯的一侧电磁力的赋予被停止到另一侧电磁力的赋予被开始的期间中,未凝固部的流动速度减小。因此,在针对铸坯的另一侧电磁力的赋予被开始时,未凝固部的流动方向的反转被平滑地进行,未凝固部容易向铸坯的宽度方向另一侧流动。与此同样,在向铸坯赋予的电磁力被从另一侧电磁力向一侧电磁力切换时,未凝固部的流动方向的反转也被平滑地进行,未凝固部容易向铸坯的宽度方向一侧流动。因而,能够降低第一电磁搅拌装置的耗电,并且将未凝固部内的枝晶的前端部切断。有关第3技术方案的连续铸造方法:在有关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连续铸造方法中,上述铸坯具有内包上述未凝固部的凝固壳部;向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施加满足式(1)的交流电流,使该第一电磁搅拌装置产生上述一侧电磁力及上述另一侧电磁力。根据上述的连续铸造方法,向第一电磁搅拌装置施加满足式(1)的交流电流,使第一电磁搅拌装置产生一侧电磁力及另一侧电磁力。这里,未凝固部内的枝晶的前端部的位置根据凝固壳部的厚度而变动。具体而言,如果凝固壳部的厚度变厚,则枝晶的前端部的位置向铸坯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侧移动。另一方面,如果凝固壳部的厚度变薄,则枝晶的前端部的位置向铸坯的厚度方向的表面侧移动。此外,电磁力(一侧电磁力及另一侧电磁力)对于铸坯的深度(渗透深度)根据向第一电磁搅拌装置施加的交流电流的频率而变动。具体而言,如果向第一电磁搅拌装置施加的交流电流的频率变小,则电磁力对于铸坯的渗透深度变深。另一方面,如果向第一电磁搅拌装置的电磁线圈施加的交流电流的频率变大,则电磁力对于铸坯的渗透深度变浅。所以,在本技术方案中,将满足式(1)的频率的交流电流向第一电磁搅拌装置施加。具体而言,随着凝固壳部的厚度变厚,减小向第一电磁搅拌装置施加的交流电流的频率。另一方面,随着凝固壳部的厚度变薄,增大向第一电磁搅拌装置施加的交流电流的频率。由此,不论凝固壳部的厚度如何,都能够使一侧电磁力及另一侧电磁力作用于枝晶的前端部。因而,能够将枝晶的前端部有效率地切断。有关第4技术方案的连续铸造方法:在有关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的任一项的连续铸造方法中,上述一侧电磁力及上述另一侧电磁力使上述未凝固部的凝固界面处的流动速度分别成为5cm/s以上。根据上述的连续铸造方法,通过一侧电磁力及另一侧电磁力,使未凝固部的凝固界面处的流动速度分别成为5cm/s以上。由此,能够将枝晶的前端部有效率地切断。有关第5技术方案的连续铸造方法:在有关第1技术方案~第4技术方案的任一项的连续铸造方法中,上述第二电磁搅拌装置搅拌由上述压下辊向上述铸模侧推回的上述未凝固部内的钢液。根据上述的连续铸造方法,第二电磁搅拌装置搅拌(电磁搅拌)从压下辊向铸模侧推回的未凝固部内的浓化钢液。由此,从压下辊向铸模侧被推回的浓化钢液容易与从铸模向压下辊输送的钢液(母钢液)混合。结果是浓化钢液被稀释。因而,抑制了浓化钢液作为宏观偏析残留在铸坯上。有关第6技术方案的连续铸造方法:在有关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的任一项的连续铸造方法中,上述第二电磁搅拌装置向上述铸坯交替地赋予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铸造方法,将从铸模输送的铸坯内的未凝固部用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和配置在比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靠上述铸坯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电磁搅拌装置分别搅拌后,将上述铸坯用压下辊压下,/n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向上述铸坯交替地赋予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向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的一侧电磁力和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的另一侧电磁力。/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8 JP 2018-0421061.一种连续铸造方法,将从铸模输送的铸坯内的未凝固部用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和配置在比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靠上述铸坯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电磁搅拌装置分别搅拌后,将上述铸坯用压下辊压下,
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向上述铸坯交替地赋予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向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的一侧电磁力和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以5cm/s以上的流动速度流动的另一侧电磁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铸造方法,
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将上述一侧电磁力和上述另一侧电磁力间歇性地向上述铸坯赋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铸造方法,
上述铸坯具有内包上述未凝固部的凝固壳部;
向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施加满足式(1)的交流电流,使该第一电磁搅拌装置产生上述一侧电磁力及上述另一侧电磁力,
[数式1]



其中,
F为交流电流的频率(Hz),
D为第一电磁搅拌装置侧的凝固壳部的厚度(m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方法,
上述一侧电磁力及上述另一侧电磁力使上述未凝固部的凝固界面处的流动速度分别为5cm/s以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方法,
上述第二电磁搅拌装置搅拌由上述压下辊向上述铸模侧推回的上述未凝固部内的钢液。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方法,
上述第二电磁搅拌装置向上述铸坯交替地赋予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向一侧流动的一侧电磁力和使上述未凝固部向上述铸坯的宽度方向另一侧流动的另一侧电磁力。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方法,
设上述铸坯的厚度为250~300mm的范围内;
设上述铸坯的输送速度为0.7~1.1m/min的范围内;
在从上述铸模内的弯液面沿着上述铸坯的输送方向向下游侧6~10m的范围内,配置上述第一电磁搅拌装置。


8.一种板坯铸坯,
具备:
中心负偏析带,被生成在板坯铸坯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区域,Mn偏析度的最低值处于0.92~0.95的范围内;
表面侧负偏析带,被生成在上述板坯铸坯的式(3)的区域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井真二沟口利明久保宪司石井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