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晓晨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伺服电机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72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伺服电机外壳,包括内壳体与外壳体,内壳体为外壳体端部均为开口结构,内壳体与外壳体端部通过连接板连接,内壳体、外壳体与连接板之间形成一空腔,外壳体尾部设有排风口,排风口内设有排风扇,外壳体底部和顶部靠近外壳体端部一侧均设有多个通风孔,外壳体端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端盖,外壳体底部两侧均安装有L形减震钢板,通过在外壳体尾部设置排风扇,当排风扇打开,空腔内的气体可通过排风口快速排出,同时外界的空气通过通风孔进入到空腔内,加快了空腔了气体的流速,从而提高了电机外壳的散热效率,通过在外壳体底部两侧设置L形减震钢板,在L形减震钢板底部设置减震垫,可提高电机外壳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伺服电机外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伺服电机外壳,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伺服电机外壳。
技术介绍
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伺服电机长时间工作发热会影响其性能,使其工作不稳定,现有伺服电机外壳一般情况下都是外置增加散热片对其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效果不好,而且伺服电机在工作时减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伺服电机外壳散热效果差且减震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伺服电机外壳,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伺服电机外壳,包括内壳体与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为外壳体端部均为开口结构,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端部通过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伺服电机外壳,包括内壳体(1)与外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为外壳体(2)端部均为开口结构,所述内壳体(1)与外壳体(2)端部通过连接板(3)连接,所述内壳体(1)、外壳体(2)与连接板(3)之间形成一空腔(4),所述外壳体(2)尾部设有排风口(5),所述排风口(4)内设有排风扇(6),所述外壳体(2)底部和顶部靠近外壳体(1)端部一侧均设有多个通风孔(7),所述外壳体(1)端部通过螺栓(8)安装有端盖(9),所述外壳体(1)底部两侧均安装有L形减震钢板(10),所述L形减震钢板(10)底部设有减震垫(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伺服电机外壳,包括内壳体(1)与外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为外壳体(2)端部均为开口结构,所述内壳体(1)与外壳体(2)端部通过连接板(3)连接,所述内壳体(1)、外壳体(2)与连接板(3)之间形成一空腔(4),所述外壳体(2)尾部设有排风口(5),所述排风口(4)内设有排风扇(6),所述外壳体(2)底部和顶部靠近外壳体(1)端部一侧均设有多个通风孔(7),所述外壳体(1)端部通过螺栓(8)安装有端盖(9),所述外壳体(1)底部两侧均安装有L形减震钢板(10),所述L形减震钢板(10)底部设有减震垫(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伺服电机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赵晓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