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功率保护的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功率保护的充电装置,属于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可充电电池能够进行充电,也能够进行放电,相比使用普通的电池,使用可充电电池不仅能够节省能源,而且能够减少电池对于环境的污染。使用可充电电池,需要使用充电装置给可充电电池充电,但是在使用充电装置给可充电电池充电池,造成可充电电池发热,电池发热不仅影响可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现有技术中的可充电电池保护装置无过热保护装置,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功率保护的充电装置,该专利技术在可充电电池V1的温度过高时,热敏电阻R4的电阻值变大,放慢电容C1和电容C2的充电放电的速度,降低可冲充电电池的充电功率,使得可冲充电电池的发热量减少,防止可充电电池温度较高引起安全事故,增加了该充电装置的安全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功率保护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功率保护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和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外壳体内,外壳体上设置有绕线器、充电指示灯D4、充电开关K1和调节旋钮,电路板上设置有充电电路,充电电路通过市电来供电,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功率保护电路和充电模块,功率保护电路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T1连接,充电模块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T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功率保护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和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外壳体内,外壳体上设置有绕线器、充电指示灯D4、充电开关K1和调节旋钮,电路板上设置有充电电路,充电电路通过市电来供电,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功率保护电路和充电模块,功率保护电路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T1连接,充电模块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T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功率保护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保护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滑动电阻器R2、电阻R3、热敏电阻R4、双向二极管D1和可控硅SCR,如图2所示。可控硅SCR的阳极与市电的正极连接,可控硅SCR的阴极与变压器初级线圈T1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1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一端均与可控硅SCR的阳极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与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与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1的第二端与可控硅SCR的阳极连接,滑动变阻器R2的第一端、滑动端与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2的第二端依次串联连接电阻R3、热敏电阻R4后与可控硅SCR的阴极连接,变压器初级线圈T1的第二端与市电的负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功率保护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二极管D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稳压二极管D3、NPN三极管Q1、PNP三极管Q2和可充电电池V1,二极管D2的阳极与变压器次级线圈T2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与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可充电电池V1的正极连接,PNP三极管Q2的基极与NPN三极管Q1的集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侠,吴琪,渠婉婉,陆涛,成国发,梅亦楠,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