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687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所述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包括绝缘杆耐张紧线器和提升装置;所述绝缘耐张紧线器包括卡线连接装置、卡体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卡线连接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卡体装置的首端连接,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卡体装置的末端连接;所述卡线连接装置与导线连接并具有实现收紧导线的功能,所述绝缘耐张紧线器基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槽钢横担上;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吊钩和主体;所述吊钩的第一端基于绝缘蚕丝线与所述主体的首端连接,所述吊钩的第二端设置有弯钩部,所述弯钩部用于钩抓需更换的绝缘子。通过绝缘杆耐张紧线器和提升装置的结合,具有设计简单、使用便捷和绝缘遮蔽范围小等特点,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10kV线路不停电作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不停电作业在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传统的带电更换10kV线路耐张绝缘子的方法为绝缘手套作业法,该种方法不仅操作难道大,而且对人身伤害风险高,具体体现:为更换耐张绝缘子时需要对横担、绝缘子、引流线、导线等进行遮蔽,带电遮蔽的部位过多,操作难度大;更换耐张绝缘子时人体对相间、对接地体距离不足,容易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更换效率低,劳动程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具有设计简单、使用便捷和绝缘遮蔽范围小等特点,显著减少了作业人员的劳动程度,增加了人体与导线之间的安全距离,有效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包括绝缘杆耐张紧线器和提升装置;所述绝缘耐张紧线器包括卡线连接装置、卡体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卡线连接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卡体装置的首端连接,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卡体装置的末端连接;所述卡线连接装置与导线连接并具有实现收紧导线的功能,所述卡体装置为绝缘子提供空间,所述绝缘耐张紧线器基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槽钢横担上;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吊钩和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吊钩支撑固定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基于所述吊钩支撑固定装置固定在槽钢横担上;所述吊钩的第一端基于绝缘蚕丝线与所述主体的首端连接,所述吊钩的第二端设置有弯钩部,所述弯钩部用于钩抓需更换的绝缘子。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线连接装置包括紧线器和卡线器;所述紧线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首端设置有卡线器连接件;所述盒体内设置有第一蜗轮、第一蜗杆、平面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蜗杆基于对应规格的螺母垂直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所述第一蜗杆伸出所述盒体下表面部分设置有调节圆环,所述第一蜗轮沿轴向方向基于所述平面推力轴承与所述卡线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所述卡线器的末端基于所述卡线器连接件与所述紧线器的首端连接;所述调节圆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线连接装置包括紧线器和卡线器;所述紧线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首端设置有卡线器连接件;所述盒体内设置有第一蜗轮、第一蜗杆、平面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蜗杆基于对应规格的螺母垂直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所述第一蜗杆伸出所述盒体下表面部分设置有调节圆环,所述第一蜗轮沿轴向方向基于所述平面推力轴承与所述卡线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所述卡线器的末端基于所述卡线器连接件与所述紧线器的首端连接;所述调节圆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体装置包括第一接头、两个绝缘连接杆、绝缘杆、两个第二接头、两个绝缘拉板和前卡体;所述第一接头的首端与所述紧线器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的末端基于螺栓与所述绝缘连接杆连接的始端铰接,绝缘连接杆的末端基于螺栓与所述第二接头铰接,所述第二接头的末端与所述绝缘拉板的始端连接,所述绝缘拉板的末端与所述前卡体的的始端连接,同时两个所述绝缘拉板对应设置,在所述绝缘拉板之间设置有绝缘杆,且所述绝缘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接头连接。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绝缘拉板的材质为环氧玻璃钢。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上夹块、下夹块和固定块;所述上夹块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齿,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长度方向对应设置若干齿,所述下夹块、所述上夹块和所述固定块对应设置通孔,所述固定块、所述上夹块和所述下夹块依此通过调节螺杆进行连接固定。可选的实施方式,正反转装置和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第三通孔,所述转动臂的轴心方向设置第四通孔,所述正反转装置设置在所述转动臂的末端;所述绝缘蚕丝线从所述转动臂的始端经过第四通孔与设置在所述转动臂末端的所述正反转装置连接。可选的实施方式,垂直杆和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臂对应直径大小的第五通孔,所述调节器的侧壁设置有大小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的第六通孔,所述转动臂穿过所述第五通孔基于对应大小的螺栓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固定在所述调节器,所述调节器的下端与所述垂直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垂直杆的下端与所述吊钩支撑固定装置的上表面连接。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正反转装置包括配箱,所述配箱体内设置有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轮组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组和所述第二齿轮组与转动臂的设置方向垂直。可选的实施方式,正反转装置包括曲柄,所述曲柄的根部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组,所述曲柄的端部伸出所述配箱外。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吊钩支撑固定装置呈″U″型结构,所述吊钩支撑固定装置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个螺纹通孔。综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设置的固定装置和吊钩支撑固定装置分别用于将绝缘杆耐张紧线器和提升装置卡固在槽钢横担上;设置的卡线装置,用于将导线与绝缘杆耐张紧线器连接,并具有收紧导线的功能,通过使用绝缘操作杆对绝缘杆耐张紧线器进行调节,使得原与导线连接的耐张绝缘子的一端受到的拉力减少或降为零,一方面方便了对耐张绝缘子的更换,另一方面有效的保证了人体对相间和对接地体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身的安全;设置吊钩,用于对耐张绝缘子进行钩抓,有效防止在作业过程中耐张绝缘子跌落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绝缘耐张紧线器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紧线器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紧线器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反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包括绝缘杆耐张紧线器和提升装置;/n所述绝缘耐张紧线器包括卡线连接装置、卡体装置和固定装置;/n所述卡线连接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卡体装置的首端连接,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卡体装置的末端连接;/n所述卡线连接装置与导线连接并具有实现收紧导线的功能,所述卡体装置为绝缘子提供空间,所述绝缘耐张紧线器基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槽钢横担上;/n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吊钩和主体;/n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吊钩支撑固定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基于所述吊钩支撑固定装置固定在槽钢横担上;所述吊钩的第一端基于绝缘蚕丝线与所述主体的首端连接,所述吊钩的第二端设置有弯钩部,所述弯钩部用于钩抓需更换的绝缘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包括绝缘杆耐张紧线器和提升装置;
所述绝缘耐张紧线器包括卡线连接装置、卡体装置和固定装置;
所述卡线连接装置的末端与所述卡体装置的首端连接,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卡体装置的末端连接;
所述卡线连接装置与导线连接并具有实现收紧导线的功能,所述卡体装置为绝缘子提供空间,所述绝缘耐张紧线器基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槽钢横担上;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吊钩和主体;
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吊钩支撑固定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基于所述吊钩支撑固定装置固定在槽钢横担上;所述吊钩的第一端基于绝缘蚕丝线与所述主体的首端连接,所述吊钩的第二端设置有弯钩部,所述弯钩部用于钩抓需更换的绝缘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连接装置包括紧线器和卡线器;
所述紧线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首端设置有卡线器连接件;
所述盒体内设置有第一蜗轮、第一蜗杆、平面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蜗杆基于对应规格的螺母垂直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所述第一蜗杆伸出所述盒体下表面部分设置有调节圆环,所述第一蜗轮沿轴向方向基于所述平面推力轴承与所述卡线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
所述卡线器的末端基于所述卡线器连接件与所述紧线器的首端连接;
所述调节圆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更换耐张绝缘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装置包括第一接头、两个绝缘连接杆、绝缘杆、两个第二接头、两个绝缘拉板和前卡体;
所述第一接头的首端与所述紧线器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的末端基于螺栓与所述绝缘连接杆连接的始端铰接,绝缘连接杆的末端基于螺栓与所述第二接头铰接,所述第二接头的末端与所述绝缘拉板的始端连接,所述绝缘拉板的末端与所述前卡体的的始端连接,同时两个所述绝缘拉板对应设置,在所述绝缘拉板之间设置有绝缘杆,且所述绝缘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接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华章刘秀雄胡竞湘陈炜智陆振华赵嘉骏何金楗潘珍华曾建惠解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