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7654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包括:真空加热炉,用于负极片加热裂解,形成铜片和石墨粉;分离机,用于裂解得到的铜片和石墨粉的分离,分离后形成铜片和石墨粉混合物;筛分装置,用于对铜片和石墨粉混合物进行筛分;集料器,用于收集筛分装置筛分出来的石墨粉。本发明专利技术铜片回收率高,同时回收的石墨粉纯度高,能重复使用,且不影响后续使用性能,而且负极片经真空加热炉裂解后粘结剂等被碳化,不会造成粘结剂等污染。

Regeneration treatment system and technology of battery negativ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负极片回收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电压高、比容量大、寿命长和无记忆效应等显著优点,自其商业化以业更快速占领了便携式电子电器设备的动力源市场,且产量逐年增大。锂电池是电子消耗品,使用寿命约3~5年。报废后的锂电池,如处理处置不当,其所含的六氟磷酸锂、磷酸酯类有机物以及钴、铜等重金属必然会对环境构成潜在的污染威胁。而另一方面,废锂电池中的钴、锂、铜及塑料等均是宝贵资源,具有极高的回收价值。因此,对废锂电池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处置,不仅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而且具有良好地的经济效益。锂电池主要由外壳、正极、负极、电解液与隔膜组成。正极是通过起粘结作用的PVDF将钴酸锂粉末涂布于铝箔集流体两侧构成;负极结构与正极类似,由碳粉粘结于铜箔集流体两侧构成。现有锂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粘结剂(CMC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胶乳(SBR由丁二烯和苯乙烯聚合而成)污染;2、回收的石墨粉含杂质高;3、铜片回收率低,4.石墨粉和铜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真空加热炉,用于负极片加热裂解,形成铜片和石墨粉;/n分离机,用于裂解得到的铜片和石墨粉的分离,分离后形成铜片和石墨粉混合物;/n筛分装置,用于对铜片和石墨粉混合物进行筛分;/n集料器,用于收集筛分装置筛分出来的石墨粉;/n所述分离机包括机架、外筒体、进料筒、盖合机构、搅拌甩打机构、减震机构、初级筛分机构,所述外筒体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搅拌甩打机构包括内筒体、螺旋搅拌轴、甩打棒、第一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橡胶柱、减震弹簧,所述初级筛分机构包括过滤筛、第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内筒体位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螺旋搅拌轴呈垂直状态地转动安装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真空加热炉,用于负极片加热裂解,形成铜片和石墨粉;
分离机,用于裂解得到的铜片和石墨粉的分离,分离后形成铜片和石墨粉混合物;
筛分装置,用于对铜片和石墨粉混合物进行筛分;
集料器,用于收集筛分装置筛分出来的石墨粉;
所述分离机包括机架、外筒体、进料筒、盖合机构、搅拌甩打机构、减震机构、初级筛分机构,所述外筒体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搅拌甩打机构包括内筒体、螺旋搅拌轴、甩打棒、第一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橡胶柱、减震弹簧,所述初级筛分机构包括过滤筛、第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内筒体位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螺旋搅拌轴呈垂直状态地转动安装于所述内筒体的中心,且所述内筒体的上方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与所述外筒体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与所述螺旋搅拌轴相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螺旋搅拌轴转动的方向和驱动所述内筒体转动的方向相反;所述内筒体的内壁上安装有若干所述甩打棒;所述内筒体的下方与所述外筒体转动连接;所述内筒体下方的出料端呈漏斗形结构;所述内筒体出料端的外表面设有球形凹槽圈;
所述减震柱的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接,另一端呈球形结构,且所述减震柱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球形凹槽圈内;所述减震柱外套所述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顶住所述内筒体和机架;
所述内筒体位于其出料端的大径端设有环形槽,所述过滤筛安装于所述环形槽内,且所述过滤筛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内筒体的外壁,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过滤筛旋转,使所述过滤筛封闭所述内筒体的出料端和打开所述内筒体的出料端;
所述外筒体上方的侧面设有外进料口,所述内筒体上方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外进料口相对的内进料口,所述外进料口和内进料口之间设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与所述外筒体内壁相连接;所述内进料口通过所述盖合机构打开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齿轮、过渡齿轮、设于所述内筒体上方的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外筒体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过渡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外筒体上,所述过渡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相啮合,且所述过渡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圈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二电机、第二主动齿轮、设于所述过滤筛一端的外齿圈,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内筒体外壁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外齿圈相啮合,所述外齿圈通过转轴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进料口、内进料口、进料筒均呈由所述外筒体向所述内筒体方向向下倾斜的结构;所述盖合机构包括直线驱动组件、盖合板,所述内筒体上设有与所述内进料口相垂直并连通的移动槽,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内筒体上,所述盖合板安装于所述移动槽内并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盖合板关闭/打开所述内进料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负极片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加热炉包括炉体、储料机构,所述储料机构包括第三旋转驱动组件、储料单元组件、中心轴,所述储料单元组件包括皮带、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传动轴、网框、蜗轮、移动驱动组件、传动齿轮、旋转轴、第二内齿圈,多个所述储料单元组件圆周均布设于所述炉体内,所述中心轴位于所述炉体的中心;所述储料单元组件中的两传动轴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心轴的两端转动连接,且两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炉体内壁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分别安装于两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通过所述皮带相连接,其中安装有所述主动带轮的传动轴上设有与所述蜗轮相配合的蜗杆段,所述蜗轮和传动齿轮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
申请(专利权)人:韶山润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