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炉水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974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炉水冷循环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真空炉,所述真空炉外包裹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右侧设置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的顶面固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抽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散热箱的底面固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底板的底面上固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第三连接管的下端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过滤装置与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底板并与外壳固接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流动的气流带走热水中的热量,起到冷却热水的作用,并通过不断的水循环对真空炉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好,且节省水资源。且节省水资源。且节省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炉水冷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炉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炉水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真空炉,即在炉腔这一特定空间内利用真空系统(由真空泵、真空测量装置、真空阀门等元件经过精心组装而成)将炉腔内部分物质排出,使炉腔内压强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炉腔内空间从而实现真空状态,这就是真空炉。
[0003]在真空炉上,通常需要将炉体外的热量及时带走,以免造成温度过高发生设备损坏或者人员伤害事故,因而需要水冷循环装置,将冷水远远不断输入以带走热量。
[0004]但是现有的水冷循环装置的冷却效果不佳,而且现有的水冷循环装置只通过一层过滤网对回收的水进行过滤,过滤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炉水冷循环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真空炉水冷循环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真空炉,所述真空炉外包裹有外壳,所述外壳为空腔结构,所述外壳的底面与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右侧设置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固设在底板的顶面上,所述散热箱的顶面固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抽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外壳固接且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的顶面并延伸至散热箱内;所述散热箱的底面固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下端依次贯穿散热箱的底面、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的底面上固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第三连接管的下端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过滤装置与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底板并与外壳固接且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散热箱内设置有储水盘,所述储水盘的顶面与第二连接管位于散热箱内的一端固接且连通,所述储水盘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喷头,多个所述喷头皆与储水盘固接且连通;所述散热箱的左侧面上固设有冷风机,所述冷风机的出风管的一端贯穿散热箱的左侧面并延伸至散热箱内,所述散热箱的右侧面顶部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贯穿散热箱的右侧面并与散热箱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储水盘的正下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散热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两个分流器,两个所述分流器的顶面皆与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分流器相对的一侧上皆固设有多个分流管,两个所述分流器相背离的一侧上皆固设有合流管,两个所述分流器之间设置有多个过滤管,多个所述过滤管两端皆连接有管接头,多个所述过滤管两端均通过管接头与两个分流器上的分流管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分流器上的合流管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管固接且连通,位于左侧的所述分流器上的
合流管的一端与第二水泵的抽水管固接且连通。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分流器的分流管上皆固设有第一阀门;所述过滤管内固设有滤芯。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的抽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上固设有第二阀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启动第一水泵,将外壳腔体内的热水抽出并输送到散热箱内,进入到散热箱内的热水经储水盘内的喷头喷出,再通过启动冷风机,使其产出冷风并经出风管输送到散热箱内,进入到散热箱内的冷风与喷洒的热水充分接触,然后风再经排气阀排出,利用流动的气流带走热水中的热量,起到冷却热水的作用,然后在启动第二水泵,将冷却后的水输送到外壳的腔体内,通过不断的水循环对真空炉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好。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过滤网与过滤管,对回收的水进行两次过滤,提高了过滤的效果;当需要更换、维修过滤管时,通过关闭需要更换过滤管两侧的第一阀门,然后转动两侧的管接头,从而使过滤管与两个分流器分离,在不影响对真空炉降温的情况下,完成更换、维修过滤管,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过滤机构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真空炉;2、外壳;3、底板;4、散热箱;5、第一水泵; 6、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8、储水盘;9、喷头;10、冷风机;11、出风管;12、排气阀;13、第三连接管;14、分流器;15、合流管;16、分流管;17、管接头;18、第一阀门;19、过滤管;20、第二水泵;21、第四连接管;22、出水管;23、过滤网;24、滤芯;25、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真空炉水冷循环装置,包括底板3,底板3上方设置有真空炉1,真空炉1外包裹有外壳2,外壳2为空腔结构,外壳2的底面与底板3 的顶面固定连接,外壳2的右侧设置有散热箱4,散热箱4固设在底板3的顶面上,散热箱4的顶面固设有第一水泵5,第一水泵5的抽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6,第一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外壳2固接且连通,第一水泵5的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7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4的顶面并延伸至散热箱4内;散热箱4的底面固设有第三连接管13,第三连接管13的下端依次贯穿散热箱4的底面、底板3并延伸至底板3的下方,底板3的底面上固设有第二水泵20,第二
水泵20与第三连接管13的下端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第三连接管13通过过滤装置与第二水泵20连接,第二水泵20的出水管22的一端贯穿底板3并与外壳2固接且连通,散热箱4内设置有储水盘8,储水盘8的顶面与第二连接管7位于散热箱4内的一端固接且连通,储水盘8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喷头9,多个喷头9皆与储水盘8固接且连通;散热箱4的左侧面上固设有冷风机 10,冷风机10的出风管11的一端贯穿散热箱4的左侧面并延伸至散热箱4内,散热箱4的右侧面顶部设置有排气阀12,排气阀12贯穿散热箱4的右侧面并与散热箱4固定连接,储水盘8的正下方设置有过滤网23,过滤网23与散热箱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过滤装置包括两个分流器14,两个分流器14的顶面皆与底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分流器14相对的一侧上皆固设有多个分流管16,两个分流器14相背离的一侧上皆固设有合流管15,两个分流器14之间设置有多个过滤管19,多个过滤管19两端皆连接有管接头17,多个过滤管19两端均通过管接头17与两个分流器14上的分流管16连接,位于右侧的分流器14上的合流管15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管13固接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炉水冷循环装置,包括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上方设置有真空炉(1),所述真空炉(1)外包裹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为空腔结构,所述外壳(2)的底面与底板(3)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的右侧设置有散热箱(4),所述散热箱(4)固设在底板(3)的顶面上,所述散热箱(4)的顶面固设有第一水泵(5),所述第一水泵(5)的抽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6),所述第一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外壳(2)固接且连通,所述第一水泵(5)的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7),所述第二连接管(7)的另一端贯穿散热箱(4)的顶面并延伸至散热箱(4)内;所述散热箱(4)的底面固设有第三连接管(13),所述第三连接管(13)的下端依次贯穿散热箱(4)的底面、底板(3)并延伸至底板(3)的下方,所述底板(3)的底面上固设有第二水泵(20),所述第二水泵(20)与第三连接管(13)的下端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第三连接管(13)通过过滤装置与第二水泵(20)连接,所述第二水泵(20)的出水管(22)的一端贯穿底板(3)并与外壳(2)固接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炉水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箱(4)内设置有储水盘(8),所述储水盘(8)的顶面与第二连接管(7)位于散热箱(4)内的一端固接且连通,所述储水盘(8)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喷头(9),多个所述喷头(9)皆与储水盘(8)固接且连通;所述散热箱(4)的左侧面上固设有冷风机(10),所述冷风机(10)的出风管(1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
申请(专利权)人:韶山润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