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及硫化物固态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645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及硫化物固态电池。所述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固态电解质以及添加盐,所述添加盐在40~150℃发生吸热相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包括上述正极极片的硫化物固态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中添加了在40~150℃发生吸热相变的添加盐,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利用添加盐的相变吸热效应吸收正极极片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自身分解和副反应等放热过程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由于电池温度急剧升高引发的热失控风险、提高硫化物固态电池体系的热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及硫化物固态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及硫化物固态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锂离子电池已经很难满足日益提高的比能量的需求,具有高比容量优势的金属锂电极成为研究热点。金属锂的比容量为3860mAh/g,电化学势为-3.04V(vs标准氢电极),以锂作为负极的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锂金属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可达到400Wh/kg以上。早期开发的锂金属电池主要采用液态电解质材料,其中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导致液态锂金属电池安全隐患凸出。采用固态电解质层代替液态电解液,可有望消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更符合电动汽车和规模储能领域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本领域内正大力开发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目前,固态电解质种类繁多,按类型可分为有机聚合物、无机氧化物和无机硫化物等。其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在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在10-2S/cm级别,且电化学窗口宽,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热安全性有待提升。专利技术内容鉴于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固态电解质;/n其特征在于,/n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包括添加盐,所述添加盐在40~150℃发生吸热相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固态电解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还包括添加盐,所述添加盐在40~150℃发生吸热相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盐在60~110℃发生吸热相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盐的分解温度高于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盐选自碱金属的无机盐、碱金属的有机盐、碱金属的有机-无机复合盐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盐选自M-imide;其中,M为选自Li、Na、K、Rb、Cs中至少一种的阳离子,imide为下式(I)所示的磺酰亚胺阴离子,



式(I)中:
n选自0~4的整数;
X、Y各自独立地选自F、Cl、Br、I或碳原子数为1~4的含氟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盐选自Li[(FSO2)2N]、Na[(FS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勇郭永胜付佳玮胡波兵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