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7602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及制备方法,微探针包括透明衬底、透明衬底正面的发光结构、透明衬底背面的记录电极结构和电磁屏蔽结构,所述记录电极结构与电磁屏蔽结构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离层,所述记录电极结构包括记录电极、记录电极导线、记录电极焊盘和第一绝缘钝化层,所述记录电极通过记录电极导线与记录电极焊盘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钝化层上设有记录电极窗口、记录电极焊盘窗口和接地端窗口。该方法包括用于制备上述微探针结构的方法。通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优化生物信号的记录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及制备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半导体芯片领域。

A low noise two-sided integrated implantable biophotopole microprob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命科学半导体芯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光遗传学”是一个由光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生物工程等学科合并并且致力于用光作为工具实现对神经功能调控的交叉学科。该技术用光实现对神经元激活或抑制的控制,将遗传学和光学的结合,极大提高了对神经细胞特异性的鉴别与控制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并且有助于实现自由运动哺乳动物的清醒行为与长期植入性神经调控的关联的研究。光遗传学工具需要具备特异性靶向光调控和神经信号的记录两种功能,被定义为光电极,光电极可分为耦合光源式和注入光源式,目前,注入光源式光电极的光源驱动模块工作时,注入电流会对生物信号的记录带来电磁辐射干扰和工频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及制备方法,可优化生物信号的记录质量。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包括透明衬底、透明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衬底、透明衬底正面的发光结构、透明衬底背面的记录电极结构和电磁屏蔽结构,所述记录电极结构与电磁屏蔽结构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离层,所述记录电极结构包括记录电极、记录电极导线、记录电极焊盘和第一绝缘钝化层,所述记录电极通过记录电极导线与记录电极焊盘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钝化层上设有记录电极窗口、记录电极焊盘窗口和接地端窗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衬底、透明衬底正面的发光结构、透明衬底背面的记录电极结构和电磁屏蔽结构,所述记录电极结构与电磁屏蔽结构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离层,所述记录电极结构包括记录电极、记录电极导线、记录电极焊盘和第一绝缘钝化层,所述记录电极通过记录电极导线与记录电极焊盘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钝化层上设有记录电极窗口、记录电极焊盘窗口和接地端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设有通孔,所述电磁屏蔽结构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接地端,所述接地端与第一透明导电层通过通孔连接,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透明衬底和第一绝缘隔离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包括透明衬底、n型氮化镓、有源层、p型氮化镓、第二透明导电层、阳极结构、阴极结构、第二绝缘隔离层和第二绝缘钝化层,所述第二绝缘钝化层上设有阴极焊盘窗口和阳极焊盘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设有阳极结构和阴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阳极电极、阳极电极导线和阳极电极焊盘,所述阳极电极通过阳极电极导线与阳极电极焊盘连接,所述阴极结构包括阴极电极、阴极电极导线和阴极电极焊盘,所述阴极电极通过阴极电极导线与阴极电极焊盘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结构包括阳极基座、阳极导线、阳极焊盘和阳极电极,所述阳极电极通过阳极基座和阳极导线与阳极焊盘连接,所述阴极结构包括阴极基座、阴极导线、阴极焊盘和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通过阴极基座和阴极导线与阴极焊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阳极电极与阳极基座的连接处和阴极电极与阴极基座的连接处均设有铅锡焊料薄膜。


7.一种低噪声双面集成可注入生物光电极微探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透明衬底背面制备第一透明导电层;
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佰君沈俊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