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器件朝着更高的元件密度,以及更高的集成度的方向发展。在目前的半导体产业中,集成电路产品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型:逻辑、存储器和模拟电路,为实现高级程度和更为广泛的应用,需要将不同功能的器件同时形成在一个芯片上,以形成嵌入式半导体装置。例如将核心器件和输入输出器件集成在同一芯片内。核心器件承担了半导体器件的主要功能,核心器件的尺寸决定了半导体制造行业的水平,因此核心器件的关键尺寸不断缩小,从而导致核心器件所能承受的电压较低。输入输出器件用于处理电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因此要求输入输出器件所能承受的电压较高。然而,现有技术中形成集成了多种功能器件的半导体器件的制程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以简化形成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制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n在所述衬底第一区上形成第一栅极结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包括第一栅介质层;/n在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侧壁形成第一侧墙;/n形成第一侧墙过程中,在部分衬底第二区上形成第二栅介质层,所述第二栅介质层的厚度大于第一栅介质层的厚度;/n在所述第二栅介质层上形成第二栅极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
在所述衬底第一区上形成第一栅极结构,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包括第一栅介质层;
在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侧壁形成第一侧墙;
形成第一侧墙过程中,在部分衬底第二区上形成第二栅介质层,所述第二栅介质层的厚度大于第一栅介质层的厚度;
在所述第二栅介质层上形成第二栅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100埃~500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第二栅介质层后,形成第二栅极层前,在所述衬底和第一栅极结构上形成介质层,所述介质层内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第二栅介质层;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形成第二栅极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衬底和第一栅极结构上形成初始介质层;在所述初始介质层上形成在所述初始介质层表面形成第一图形层,所述第一图形化层暴露出部分第二区初始介质层表面;以所述第一图形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介质层,直至暴露出第二栅介质层,形成所述第一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还包括:位于第一栅介质层表面的第一栅极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栅极层上形成第一栅极插塞,所述第一栅极插塞与第一栅极层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栅极层的过程中,形成所述第一栅极插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极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铜、钨、镍、铬、钛、钽和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和第二栅介质层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衬底第一区和衬底第二区表面、以及第一栅极结构表面形成初始第二栅介质膜;在初始第二栅介质膜表面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位于部分衬底第二区上;形成掩膜层后,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第二栅介质膜,直至暴露出衬底和第一栅极结构表面,在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侧墙,且在所述衬底第二子区表面形成第二栅介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书,马燕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