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557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缆,具有外护层、四根光单元和四根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由八个弧形的外护层主体构成,并形成四个凹点a和四个凸点b,四个凹点a处的外护层内侧沿同一方向形成四个隔离保护部件,每个隔离保护部件一端弯曲形成一个开口的光单元容腔,四个光单元容腔之间形成一个中心容腔,每个凸点b对应的外护层主体与对应的隔离保护部件形成一个电单元容腔和一个脱离口,所述光单元位于光单元容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施工方便、效率高、节省资源、抗压、抗冲击、抗扭转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缆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缆。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5G建设的大范围推广,光电混合缆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技术中,如CN210956243U公开了了一种散热电缆,包括电缆外层和电芯,电缆外层内设有一层防水层,防水层和电缆外层的内壁紧贴,防水层上设有多个延伸部,延伸部内设有电芯布置通道,电芯布置通道内布置有电芯,延伸部面向电缆外层的一侧设有一个凹槽,电缆外层上设有多个与凹槽相导通的进风孔,进风孔的另一端与外部环境相导通;相邻两个延伸部之间通过一个透气组件连接,延伸部上设有多个与电芯相导通的出气孔,透气组件隔离出气孔;电缆外层的表面包裹一层防水膜,电缆外层上设有多个透气微孔,防水膜罩住透气微孔。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憾:1.结构复杂,需要在电缆内部的部件上形成各种出气孔、透气微孔、进风孔等,加工不方便;2.电芯位置紧固,抗震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缆,具有外护层(1)、四根光单元和四根电单元,所述光单元由松套管(2)和位于松套管(2)内至少一根光通信部件构成、所述电单元由导电体(5)和挤塑于导电体(5)外的绝缘层(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1)由八个弧形的外护层主体(11)构成,并形成四个凹点a和四个凸点b,四个凹点a处的外护层(1)内侧沿同一方向形成四个隔离保护部件(13),每个隔离保护部件(13)一端弯曲形成一个开口的光单元容腔(14),四个光单元容腔(14)之间形成一个中心容腔(15),每个凸点b对应的外护层主体(11)与对应的隔离保护部件(13)形成一个电单元容腔(12)和一个脱离口(16),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缆,具有外护层(1)、四根光单元和四根电单元,所述光单元由松套管(2)和位于松套管(2)内至少一根光通信部件构成、所述电单元由导电体(5)和挤塑于导电体(5)外的绝缘层(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1)由八个弧形的外护层主体(11)构成,并形成四个凹点a和四个凸点b,四个凹点a处的外护层(1)内侧沿同一方向形成四个隔离保护部件(13),每个隔离保护部件(13)一端弯曲形成一个开口的光单元容腔(14),四个光单元容腔(14)之间形成一个中心容腔(15),每个凸点b对应的外护层主体(11)与对应的隔离保护部件(13)形成一个电单元容腔(12)和一个脱离口(16),所述光单元位于光单元容腔(14)内,光单元外径大于光单元容腔(14)的开口,所述电单元位于电单元容腔(12)内,电单元外径小于脱离口(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保护部件(13)的材料为隔热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点a位于对应相邻两个凸点b连线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通信部件为光纤(3)或至少两根光纤(3)并带而成的光纤带(6),所述的光纤(3)为G.652型光纤或G.653型光纤或G.654型光纤或G.655型光纤或G.656型光纤或G.657型光纤或A1a型光纤或A1b型光纤或A1c型光纤。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丽芬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高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