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导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内束外绞电缆导体及其加工方法。所述的导体包括束线和包覆在束线外的绞线;所述的束线由多根内部单线不规则排列而成,所述的绞线由多根最外层单线规则排列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内束外绞结构电缆导体外观圆整、生产效率高,且由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加工方法制得的电缆导体绝缘厚度均匀,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束外绞电缆导体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导体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内束外绞电缆导体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电缆的柔软性,电缆导体常常采用多根单线束绞而成。束线是导体的常见束绞方式之一。束线是指所有单线都按同一方向、通过一道并线模进行绞合的过程。束线的全部单线只需通过一道并线模具,无须分层排列,束线导体的每根单线到导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所以这种绞合方式叫做不规则绞合。由于参与绞合的单线均只需通过一道模具绞合而成,所以,束线对绞合设备要求简单,生产效率高,6mm2及以下、要求按第5类、第6类导体结构的YZ、RV等产品导体一般采用束线工艺生产;由于束线导体中的各单线位置变化不定,所以束线导体不圆整,绝缘挤出时很难保证绝缘厚度均匀,经常出现绝缘平均厚度偏大且最薄处厚度不达标的现象,这是一直困扰电缆生产企业的难题,电缆企业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绝缘厚度,以保证绝缘最薄处达标,不仅浪费材料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束线方式得到的电缆导体不圆整、绝缘厚度不均匀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内束外绞电缆导体。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内束外绞电缆导体,所述的导体包括束线和包覆在束线外的绞线;所述的束线由多根内部单线不规则排列而成,所述的绞线由多根最外层单线规则排列而成。专利技术人通过设计上述全新结构的电缆导体,该导体结构便于加工生产,可以在同一台束绞设备上一次性加工完成,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高,节约生产成本;且得到的电缆导体外观圆整、绝缘厚度均匀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成功的克服了现有束线方式制备电缆导体的上述不足。进一步地,所述的绞线为单层结构。优选地,最外层单线根数n与单线总根数N、单线直径d以及导体的外径D满足如下关系:n=INT{π(D-d)/d}±3;式中:n——最外层单线根数;D——导体的外径;N——单线总根数;d——单线直径。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表明,最外层单线根数n与单线总根数N、单线直径d以及导体的外径D满足上述关系是,可以保证导体最外层单线排列紧密。优选地,所述的电缆导体为6mm2及以下的电缆导体第5类或第6类电缆导体。上述内束外绞电缆导体的加工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导体绞制前在束绞设备的主分线板与并线模之间增加定位分线板,所述定位分线板的中间位置装有辅助并线模,所述辅助并线模的周围均匀分布多个绞线定位孔;导体绞制时,N-n根内部单线通过主分线板中间分线孔后进入定位分线板中间的辅助并线模;n根最外层单线通过主分线板外围分线孔后再通过定位分线板上的绞线定位孔,与N-n根内部单线合并于并线模;再进入绞笼进行绞合即得所述的内束外绞电缆导体。专利技术人研究表明,在以束绞方式制备电缆导体过程中,通过在主分线板与并线模之间增加定位分线板;结合定位分线板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导体绞制;可以实现在同一台束绞设备上一次性加工完成,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高,节约生产成本;且通过该方法得到的电缆导体外观圆整、绝缘厚度均匀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方法成功的克服了现有束线方式加工电缆导体存在的上述不足。优选地,电缆导体中最外层单线根数n与单线总根数N、单线直径d以及导体的外径D满足如下关系:n=INT{π(D-d)/d}±3;式中:n——最外层单线根数;D——导体的外径;N——单线总根数;d——单线直径。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加工过程中,最外层单线根数n与单线总根数N、单线直径d以及导体的外径D满足上述关系是,可以保证导体最外层单线排列紧密。优选地,定位分线板上绞线定位孔的个数与最外层单线根数相等;n根最外层单线通过分线板外围分线孔后,按每孔一根分别通过定位分线板上的绞线定位孔。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表明,定位孔的个数与最外层单线根数相等是最佳的方式,可以使得最外层单线均匀分布,可以防止绞合过程中最外层单线跳线。优选地,定位分线板上绞线定位孔的个数小于最外层单线根数;n根最外层单线通过分线板外围分线孔后,部分绞线定位孔按每孔二根,部分绞线定位孔按每孔一根,分别通过定位分线板上的绞线定位孔;所述的每孔二根与每孔一根均匀分布。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当最外层单线根数量大于绞线定位孔时,可以采用部分绞线定位孔按每孔二根,部分绞线定位孔按每孔一根的方式通过绞线定位孔,但每孔二根与每孔一根的绞线定位孔必须分布均匀,否则在绞合过程中最外层单线易发生跳线。同时,也禁止最外层单线按一孔三根或以上通过绞线定位孔;否则得不到外观圆整、绝缘厚度均匀以及产品质量稳定的电缆导体。优选地,定位分线板与主分线板与并线模之间的距离分别为5-20cm。优选地,导体绞制在同一台束绞设备上一次性加工完成。优选地,所述的电缆导体为6mm2及以下的电缆导体第5类或第6类电缆导体。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内束外绞结构电缆导体的制备方法,有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内束外绞结构电缆导体外观圆整、生产效率高、绝缘厚度均匀、质量稳定,该方法特别适合6mm2及以下的第5类、第6类导体的生产。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一种内束外绞结构电缆导体的结构图。图2显示为一种内束外绞结构电缆导体的绞合过程示意图。图3显示为定位分线板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须知,下列实施例中所述的束绞设备(包括分线板及绞笼)均采用本领域内常规的束绞设备(包括分线板及绞笼);所述的并线模常用本领域内常规的并线模,且模具孔径尺寸应满足绞线工艺的要求。此外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除非另有说明;还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束绞设备、主分线板、辅助分线板、并线模及绞笼之间的组合连接关系并不排斥在所述设备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设备/装置。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束外绞电缆导体,其内部为由多根内部单线不规则排列的束线11,束线11外包覆一层由多根最外层单线规则排列的绞线12。所述的内束外绞电缆导体结构为48/0.25,即单线总根数为48,单线直径为0.25mm,外径为2.0mm,最外层绞线单线根数n=21(根据公式n=INT{π(D-d)/d}±3确定)。不考虑绞合过程存在紧压,直接确定组成绞线12的最外层单线的根数为21,组成束线11的内部单线的根数为27。如图2所示,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束外绞电缆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包括束线和包覆在束线外的绞线;所述的束线由多根内部单线不规则排列而成,所述的绞线由多根最外层单线规则排列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束外绞电缆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包括束线和包覆在束线外的绞线;所述的束线由多根内部单线不规则排列而成,所述的绞线由多根最外层单线规则排列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束外绞电缆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线为单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束外绞电缆导体,其特征在于,最外层单线根数n与单线总根数N、单线直径d以及导体的外径D满足如下关系:
n=INT{π(D-d)/d}±3;
式中:n——最外层单线根数;
D——导体的外径;
N——单线总根数;
d——单线直径。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束外绞电缆导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导体绞制前在束绞设备的主分线板与并线模之间增加定位分线板,所述定位分线板的中间位置装有辅助并线模,所述辅助并线模的周围均匀分布多个绞线定位孔;
导体绞制时,N-n根内部单线通过主分线板中间分线孔后进入定位分线板中间的辅助并线模;n根最外层单线通过主分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琴,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