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之全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记数功能的手摇式地基钎探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320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建筑基槽荷载能力的测试工具,是一种地基钎探仪,两根立管、定位撑、立柜分别固定在带腿的基座面上,升降支架的两管插入两立管中,记数器固定在立管的外壁上,带有摇把的绳轮固定在立柜上,双股呈Y字型的钢丝绳一端通过升降支架上端框架下的限位撑的圆孔分别系结在用弹簧把卡手与托板连为一体的卡手的弓背上,单股钢丝绳置于升降支架的定滑轮中,滑锤与托板套在带有锤座的钎杆上,卡钉将卡手限制在钎杆上,锤座下的钎杆通过定位撑直对地面。(*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建筑物基槽荷载能力的测试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记数功能的手摇式地基钎探仪。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设计施工前均应对基槽(础)荷载能力进行测试,以便科学设计。大型、高层、重载建筑物的基槽(础)荷载测试,均为机械钻探法。而一般低层(5层以下)建筑物的基槽(础)荷载测试,通常采用人工钎探法,其做法是工具为铁锤、钢钎。钎尖垂直立于地面,一人扶钎,一人抡锤砸向钢钎的上端,在铁锤下砸钢钎一定次数后。通过测量钢钎进入测试点地面以下的长度来计算地槽(基)的荷载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工具少。但也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劳动量大,不安全。因为钎探用锤一般较重,抡砸的时间长了,人体消耗大,过于劳累或精力稍不集中,落锤不准易将扶钎人砸伤;如遇松软土质,钢钎下伸过长,起钎费力。二是数据不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人体消耗快,记数不准时有发生,加上抡锤用力的不一,锤在砸向钢钎上端部落点的不同,提供得数据往往不真实,给设计工作带来一定麻烦。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人工锤、钎钎探法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既省力、记数又准确的手摇式地基钎探仪。一种带有记数功能的手摇式地基钎探仪,由基座面16、用固定螺丝A19固定在基座面16上的钎杆定位撑20、钎杆22,用固定螺丝B21固定在基座面16上的两根立管15,插入立管15中的升降支架3,固定在升降支架3上端方框中部下边的限位撑31和钢丝绳4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外丝头和内丝孔相互连接的多节钎杆22最上一节的下部带有锤座23,中间带有圆孔的滑锤24和托板26从最上一节不带锤座23的钎杆22的一端依次套在锤座23上部的钎杆22上,拉簧25和连结簧28将两个卡手27分别对称连结在托板26上,钎尾30上的卡钉29将卡手27与托板26的连结体限制在其套入的钎杆22上,钢丝绳4的一端为Y字型,其两个端点分别连接两个在卡手27的弓背上,钢丝绳4的另一端通过升降支架3上部方框上的定滑轮A1、B2的轮槽系结在绳轮7的中心连结轴上,记数器6安装在立管15的外壁上,从其中引出的两根导体引线5的一根的端部固定连结在卡手27弓背上的导片上,另一根固定在卡钉29下折部的端点处。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带有记数功能的手摇式地基钎探仪,其特征还在于与计数器6的导体引线5相连通的卡手27弓背上的导片通过非导体固定在卡手27的弓背上,而固定另一根导体引线5的卡钉29的下折端部设有绝缘层,且该根导体引线5的端点与该卡钉29下折端的绝缘层的端点处于同一平面。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带有记数功能的手摇式地基钎探仪,其特征还在于固定在钎杆22上的锤座23为倒圆锥台状。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带有记数功能的手摇式地基钎探仪,其特征还在于带有摇把11的绳轮7安装固定在基座面16上的立柜13的上面。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带有记数功能的手摇式地基钎探仪,其特征还在于绳轮7的边缘和支撑绳轮7的支架上的销板9的两端分别带有可互相重合的销孔A8和销孔B10。附图为本技术整体组装及部分零部件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定滑轮A2--定滑轮B3--升降支架4--钢丝绳 5--引线 6--记数器7--绳轮 8--销孔A 9--销板10--稍孔B 11--揺把 12--升降销13--立柜 14--钎杆接头 15--立管16--基座面17--基座腿18--起钎器19--固定螺丝A 20--定位撑21--固定螺丝B22--钎杆 23--锤座 24--滑锤25--拉簧 26--托板 27--卡手28--连接簧29--卡钉 30--钎尾31--限位撑图2为图1的俯视角度部分构件连结结构示意图,其中1--定滑轮A2--定滑轮B3--升降支架7--绳轮 9--销板 11--揺把13--立柜 15--立管 16--基座面17--基座腿21--固定螺丝B图3为部分构件与卡手27连续结构示意图,其中4—钢丝绳 25--拉簧 26--托板27--卡手 28--连接簧31--限位撑图4为部分构件与钎尾30连结结构示意图,其中5--引线 29--卡钉 30--钎尾图5为钎杆定位撑20结构示意图,其中20--钎杆定位撑32--固定孔33--钎杆穿孔综合附图,叙述本技术一种带有记数功能的手摇式地基钎探仪的实现过程本技术主要由基座(基座由基座腿17和基座面16构成)、立架(立架由立管15和升降支架3构成)、钎杆22、记数器6及可使套在钎杆22上的滑锤24能上、下移动的卡手27、绕有钢丝绳4的并带有摇把11的绳轮7组成。以下分别加以叙述基座也就是本技术的支撑座,所有构件均安装于其上面,由基座腿17和基座面16组成。用角铁加工一个四腿长方形支架,高度适当,四腿底部适当向外倾斜。将一厚度适当,长、宽适当比支架长方形的长、宽尺寸稍大的钢板固定在支架的上边,并使其四边适当部分均匀处于支架角铁的外侧,便于搬运。基座下部外倾的四腿便是基座腿17,支架上面的钢板便是基座面16。基座面16的上面带有适当数量、位置、孔径适宜的圆孔,中间(心)位置的圆孔供钎杆22上、下移动,其余圆孔安装固定立管15、钎杆定位撑20及立柜13等。立管15立管15为一直圆管,其下部焊接在带有固定孔的钢板地,共两根,用固定螺丝B21分别固定在基座面16长度方向钎杆穿孔33的两侧。其内径稍大于升降支架3立管的外径,其上部相同位置、同一方向钻有透过其两壁的小孔,以便在升降过程中起定位作用的升降销12从中穿过。升降支架3其上、下垂直部分为两根相同的圆管,长度适当,其外径小于立管15的内径。两管上端用一长方形金属框连结,两管上端部固定在长方形金属框两端宽度下部的中间。定滑轮A1固定在升降支架3上端的长方形金属框内部的中间,定滑轮B2固定在升降支架3上端长方形金属框其中一端宽度的中间,两定滑轮转动的方向与升降支架3上端的长方形金属框长度方向一致。升降支架3的下端无连结件,两管下部相同位置分别钻有透过两管壁、且与立管15上的孔洞方向、直径相同的圆孔,以便升、降定位时使用。钎杆22钎杆22为直径适当的实芯圆钢,长度适当,若干节。最下面一节的下端为圆锥状,以减少钎探过程中的阻力,不带圆锥的一端加工有内丝圆孔,便于同上一节的外丝头连结。其余丝杆22每一节均为一端加工有内丝圆孔,另一端带有与内丝圆孔相匹配的外丝头。只是套有滑锤24的一节与其余钎杆22不同,这一节外丝头这端的上部带有倒圆锥台形状的锤座23。滑锤24套在这一节锤座23上部的钎杆22上。卡手27与托板26的连结托板26为一圆形板材,中间钻有直径比钎杆22的外径稍大的圆孔,中间圆孔的外侧及边缘位置钻有相互对应的小孔,边缘的两个小孔为拉簧25的挂孔,稍靠里边两个小孔为连结簧28的挂孔。卡手27计两个,相同、弓形、弓形一端带有内钩,靠近内钩的位置设一挂环(钩),以便用拉簧25将其与托板26相连结。卡手27不带内钩的一端也有一挂环(钩),以便用连结簧28将其与托板26相连结。卡手27的弓背上也设有一挂环(钩),以便系结钢丝绳4。绳轮7与立柜13的连结安装立柜13固定在立管15外侧的基座面16上,其中可放置工具及零配件。带有摇把11的绳轮7用支架固定在立柜13的上面,摇把11与绳轮7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记数功能的手摇式地基钎探仪,由基座面16、用固定螺丝A19固定在基座面16上的钎杆定位撑20、钎杆22,用固定螺丝B21固定在基座面16上的两根立管15,插入立管15中的升降支架3,固定在升降支架3上端方框中部下边的限位撑31和钢丝绳4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外丝头和内丝孔相互连接的多节钎杆22最上一节的下部带有锤座23,中间带有圆孔的滑锤24和托板26从最上一节不带锤座23的钎杆22的一端依次套在锤座23上部的钎杆22上,拉簧25和连结簧28将两个卡手27分别对称连结在托板26上,钎尾30上的卡钉29将卡手27与托板26的连结体限制在其套入的钎杆22上,钢丝绳4的一端为Y字型,其两个端点分别连接两个在卡手27的弓背上,钢丝绳4的另一端通过升降支架3上部方框上的定滑轮A1、B2的轮槽系结在绳轮7的中心连结轴上,记数器6安装在立管15的外壁上,从其中引出的两根导体引线5的一根的端部固定连结在卡手27弓背上的导片上,另一根固定在卡钉29下折部的端点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之全雷福同刘明启姜广雷李昭锋杨玉堂李文学刘培刚张永
申请(专利权)人:黄之全雷福同刘明启姜广雷李昭锋杨玉堂李文学刘培刚张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