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合一定量尿沉渣离心管,其在离心管的下部管壁间所嵌入的定量形成部开设有锥形的渐尖孔,该渐尖孔自该离心管中孔渐斜向下在定量形成部的平底部中间渐缩为较小的渐尖的底孔,在定量形成部下方的离心管底部形成定量容积,于是在该离心管盛装以受检尿液进行离心操作后,可直接倒去上部的上层清液而留下离心管底部的尿沉渣残留液,由于受该定量形成部的平底部的阻隔,定量形成部的底孔直径已大幅减小,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离心管底部的尿沉渣残留液不会被倒出,而积留于该底部,以便利吸管的吸取,进行尿沉渣细胞的计算等医学检验。(*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合一定量尿沉渣离心管。技术背景目前尿沉渣的检查有助于尿道、膀胱及肾脏疾病的诊断,例如由尿中沉渣物检查、计数其脓球、红血球、尿圆柱(casts)、细菌、滴虫的数目,如数目异 常,则可诊断出相关的疾病。参阅图1、图2所示的公知尿沉渣离心管T,当 盛有尿液检体的离心管T离心沉淀出尿沉渣S (Sediment)于管底后,欲倾倒 上层清液L时,必须先以含有膨胀球B的吸管P插入离心管T中,膨胀球B 封住管底,此时如图2所示,倾倒上层清液时,必须十分小心,以手指或其它 方式抵紧吸管P使该膨胀球B如塞子塞住管底,使管底内的沉渣S不会倒出, 否则,功亏一篑,相当于未做先前的检验步骤。也由于需如此小心翼翼地倾倒 上层清液,且检验者为顾及其本身的卫生起见,必须十分小心来持拿该离心管 T,免被尿液沾污,检验操作不便,而显现其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更方便的二合一定量 尿沉渣离心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合一定量尿沉渣离心管,其包括离心管,其下部凹设锥形环槽;以及定量形成部,其设于所述离心管的下部且含有渐尖孔,所述渐尖孔连通所 述离心管的中孔并由上而下渐尖于所述定量形成部的底部并形成小直径的底 孔;所述离心管自所述定量形成部以下的管底部形成定量容积。 因此,本技术的一种二合一定量尿沉渣离心管在离心管的下部管壁间 所嵌入或设有的定量形成部开设有自该离心管中孔渐斜向下在定量形成部的平 底部中间渐缩为较小的渐尖孔底孔的锥形渐尖孔,而在定量形成部下方的离心 管底部形成定量容积,于是在该离心管盛装受检尿液于离心操作后,可直接倒 去上部的上层清液而留下离心管底部的尿沉渣残留液,由于受该定量形成部的 平底部的阻隔,而定量形成部底孔直径已大幅减小,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离 心管底部的尿沉渣残留液不会被倒出,而积留于管底部,以便利吸管的吸取进 行尿沉渣细胞的计算等医学检验。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离心管的直立示意图;图2为公知离心管倾倒上层清液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离心管与定量形成部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离心管与定量形成部嵌合后的部分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可取实体的嵌合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如图5所示的定量形成部的斜视图;图7为本技术再一可取实体的嵌合截面图;图8为图7所示的定量形成部的斜视图;图9为本技术在离心后直立离心管而沉渣沉淀于管底的示意图; 图10为自图9倾去上层离心清液留下管底的沉渣残留液以供进一步检验的 示意图;图11为本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可取实体,可由以下说明配合所附附图而得以明晰。 参阅图3、图4、图9及图10进行说明,本技术可取实体的定量尿沉渣离心管包括离心管1,及嵌入该离心管1下部的定量形成部2。该离心管1在其下部管壁10凹设该锥形环槽11,该离心管1含有上斜 槽12,其自该离心管1的中孔15渐斜内凹直通该锥形环槽11;下肩部13,其 约呈水平下连该锥形环槽11;以及管底部14,其连接该下肩部13,从而在该 下肩部13及所嵌合的定量形成部2以下部分在该管底部14之内形成定量 (Quantitative )容积V ( Quantitative ),其一般呈圆锥形,尤如图4所示,该定 量容积可例如为0.8cc。该定量形成部2可以为卡塞的方式,可用硅橡胶(Siliconrubber)、塑料或 其它适当材质制作。除图中所示的式样、形状及构造,其它适当的修饰或改变 也可加以应用在本技术中,本技术并未加予限制。该定量形成部2含有锥形部21吻合该离心管1的锥形环槽11,上斜部 22自该锥形部21向内向上倾斜以吻合该离心管1内的上斜槽12,平底部23 平设于该定量形成部2的底部以卡合该离心管1的锥形环槽11底部的下肩部 13而稳坐于该下肩部13上定位,以及锥形的渐尖孔24由上而下渐尖,渐尖孔 24上缘接续该离心管中孔15,渐尖孔24下缘渐缩为直径变小的底孔241以连 通该离心管1的管底部14的定量容积V。因此在该离心管1中盛装以受检尿液离心操作后,可直接倾去上层清液L, 而该离心管1底部内的尿沉渣则受制于该定量形成部2底部的小直径的底孔 241的表面张力,使残留液不致倒出,从而可直接供吸取检验之用。当定量形成部2嵌塞入离心管1的锥形环槽11中定位后,自定量形成部2 的平底部23以下,在离心管的管底部14的空间内形成定量容积(Quantitative volume ),例如可设计为0.8cc。在使用本技术时,当受检者或病患的尿液置入离心管1离心后,尿沉 渣沉淀积存于离心管1的底部如图9所示,此时可如图IO所示,直接倾去上层 清液L,而位于定量形成部2的平底部23下方的管底部14内的定量容积V的 沉渣残留液则因在定量形成部2的平底部23中央的尖孔状底孔241形成液体的 表面张力,被残留液约0.8cc滞留于离心管1的管底部14,不会滴流而尽。可再加入悬浮液(suspension solution)或稀释液,以吸管吸取滴入多功能 细胞计算盘(multi-function cells counting slide )的定量栅格(grid)中,而可以计数尿沉渣中的细胞数目或其它显微镜检验项目的之用。 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倾倒离心管的上层清液L时,因本技术的定量形成部2的作用, 管底残留液不会流出,故不必如公知离心管必须以含膨胀球B的吸管封住离心 管1的底部,再倒去上层清液,本技术便捷而轻松,可提高检验师的兴趣 与效率。2、 可变更定量形成部2的大小(此部分容后再述),而可调节离心管l底 部的定量容积V的体积,方便各项检验特定规格之需。3、 对于一些检验人员如果不使用如图1、图2所示的膨胀球B吸管P去封 住管底部14而直接倾倒上层清液L时,倾倒的量,容易因医务人员的疏忽, 将残留液悉数倒尽或倒去一大部分,影响尿沉渣检验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医病 诊断的正确性。而本技术因定量的残留液会留在管底部14没有流失的顾 虑,因而能确保医务检验与医疗诊断的质量。如图5、图6所示,本技术的定量形成部2自前述的定量形成部2的 平底部23向下延伸渐尖的突缘部25吻合该离心管1的管底部14的圆锥形孔, 该突缘部25乃自该定量形成部2的平底部23下伸,故使离心管1底部的定量 容积由前述的编号定量容积V降为定量容积VI,而如图7、图8所示,该渐尖 的突缘部25继续向下渐尖为渐尖部25a,这样定量容积再降为定量容积V2。 而渐尖的底孔241则渐缩为如图5所示的编号底孔241a,及图7所示的编号底 孔241b。由所嵌塞入离心管1的锥形环槽11中的各种定量形成部2的大小,可调整 离心管1的管底部14的定量容积的大小,如图4的定量容积V,图5的定量容 积V1及图7的定量容积V2,故可调整离心管1底部残留量的定量,可直接供 应后续检验所需吸取的某一定量液体,而加速检验工作的进行,提升医务检验 的效率。本技术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作适度的修饰或改变, 本技术并不限制。有关定量形成部2与离心管1嵌接的方式除以上所述外, 也可以粘剂组合,或者定量形成部2与管底部14以螺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合一定量尿沉渣离心管,其特征在于,该二合一定量尿沉渣离心管包括:离心管,其下部凹设锥形环槽;以及 定量形成部,其设于所述离心管的下部且含有渐尖孔,所述渐尖孔连通所述离心管的中孔并由上而下渐尖于所述定量形成部的底部并形成小直径的底孔;所述离心管自所述定量形成部以下的管底部形成定量容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懋桂,
申请(专利权)人:强实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