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式水轮机叉管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7183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冲击式水轮机叉管设计方法,在保证叉管外侧型线不变基础上,利用六个圆形截面生成五个圆锥段,五个圆锥段共同组成叉管,叉管内侧弯肘处型线利用四段直线近似圆弧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叉管设计方法,可使叉管弯肘处型线更加光顺,水流流动更加顺畅,降低叉管内水流的湍流动能和水力损失,保证射流质量和机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式水轮机叉管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式水轮机,尤其涉及一种冲击式水轮机叉管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冲击式水轮机的高效稳定运行需要依靠高质量的射流保证,射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机组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射流质量下降将会造成机组振动噪声,并缩短冲击式转轮的使用寿命。而影响冲击式水轮机射流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叉管,叉管将管路中的水流进行分配,使每个直流喷管获得近乎相同的流量,同时叉管还会影响水流的湍流动能和水力损失。湍流动能则直接影响射流质量,叉管水力损失则影响整个机组的效率。在原型机设计过程中由于叉管的直径比较大,通常采用钢板折弯成型后焊接的工艺,为便于成型加工需要保证叉管各个截面均为圆形。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既能方便成型焊接,又能降低叉管水力损失和湍流动能的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为常规冲击式水轮机叉管设计型线图,由第一圆、第二圆、第三圆、第四圆为基础,分别作第二圆与第一圆、第三圆、第四圆的公切线,第三公切线的延长线和第六公切线的延长线交于第一点,第四公切线和第五公切线交于第二点;第一公切线的延长线和第四公切线的延长线交于第三点,第二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式水轮机叉管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n1)作第一圆(1)和第二圆(2)的第一公切线(5),第五圆(18)与第一圆(1)和第二圆(2)的第一公切线(5)相切,第五圆(18)的半径小于第一圆(1)的半径;以第一圆(1)的圆心和第五圆(18)的圆心连线为旋转轴,第九公切线(22)为边旋转得到第四圆锥(32);/n2)第六圆(19)与第三圆(3)和第二圆(2)的第四公切线(8)相切,第六圆(19)和第二圆(2)的第七公切线(20)与第六圆(19)和第三圆(3)的第八公切线(21)交于第八点(22),第八点(22)偏向管路内侧;/n3)分别作第二圆(2)与第五圆(18)、第四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式水轮机叉管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作第一圆(1)和第二圆(2)的第一公切线(5),第五圆(18)与第一圆(1)和第二圆(2)的第一公切线(5)相切,第五圆(18)的半径小于第一圆(1)的半径;以第一圆(1)的圆心和第五圆(18)的圆心连线为旋转轴,第九公切线(22)为边旋转得到第四圆锥(32);
2)第六圆(19)与第三圆(3)和第二圆(2)的第四公切线(8)相切,第六圆(19)和第二圆(2)的第七公切线(20)与第六圆(19)和第三圆(3)的第八公切线(21)交于第八点(22),第八点(22)偏向管路内侧;
3)分别作第二圆(2)与第五圆(18)、第四圆(4)、第六圆(19)的公切线,第六公切线(10)的延长线和第七公切线(20)的延长线交于第九点(23),第四公切线(8)和第五公切线(9)交于第二点(12);
4)第一公切线(5)的延长线和第四公切线(8)的延长线交于第三点(13),第七公切线(20)和第十公切线(25)交于第十点(24);第一公切线(5)和第六公切线(10)交于第十一点(26),第十公切线(25)的延长线和第五公切线(9)的延长线交于第十二点(27),第九点(23)和第二点(12)的连线、第三点(13)和第十点(24)的连线,第十一点(26)和第十二点(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新王茜芸夏溢许彬于洋李树林朱彦楠高洋王义涛张金伟刘智良王庆斌徐用良孙琦鹏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