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718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包括:建立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包括匹配连接的直螺纹钢筋模型及连接套筒模型;将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导入到3dMax软件中,制作直螺纹钢筋模型及连接套筒模型的直螺纹连接视频动画,控制直螺纹钢筋模型及连接套筒模型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将生成的视频动画导入到图形视频处理软件中,进行效果添加,导出处理后的视频文件;将导出的视频文件导入到后期剪辑软件中进行剪辑及配音,生成技术交底视频。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表达和交底的方式,使得工人更容易理解施工重点,一线施工管理人员质量把控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BIM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地铁项目中车站施工“高、大、难、特、新”特点的增多,施工工艺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以文字描述为主、口头讲授为辅的交底方式已无法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传统的交底方式存在较大弊端,不同的管理人员对同一道工序有着不同的理解,口头传授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再加上方案和图纸比较抽象,班组工人在理解时存在较大困难,尤其对于一些技术难点,班组工人更是晕头转向,理解偏差或错误的情况十有八九。班组工人一旦理解偏差或错误,就存在较大风险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对工程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可有效解决传统技术交底存在的问题,提高交底效率,减少返工,提高效益。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其包括步骤:参考设计图纸利用AutodeskRevit软件建立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所述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包括匹配连接的直螺纹钢筋模型及连接套筒模型;将所述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导入到3dMax软件中,制作所述直螺纹钢筋模型及所述连接套筒模型的直螺纹连接视频动画,控制所述直螺纹钢筋模型及所述连接套筒模型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将生成的所述视频动画导入到图形视频处理软件中,进行效果添加,导出处理后的视频文件;将导出的所述视频文件导入到后期剪辑软件中进行剪辑及配音,生成技术交底视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图形视频处理软件采用AdobeAfterEffectsCC软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AdobeAfterEffectsCC软件在导出所述视频文件的同时,还导出压缩文件,作为模板文件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后期剪辑软件采用AdobePremiereProCC软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建立所述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之前还包括步骤:收集钢筋直螺纹连接所用材料及机械、收集钢筋直螺纹连接纸质交底书作为参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制作所述直螺纹连接视频动画的步骤包括:选中一直螺纹钢筋模型,激活自动关键帧按钮;移动时间滑块,调节被选中的所述直螺纹钢筋模型至所述连接套筒模型处,移动时控制所述直螺纹钢筋模型和所述连接套筒模型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透视窗框下制作所述直螺纹连接视频动画,并观察所述直螺纹钢筋模型和所述连接套筒模型是否连接充分、所述直螺纹钢筋模型的连接处是否切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生成所述技术交底视频之后,还包括步骤:对所述技术交底视频生成专属二维码,供现场施工人员扫码获取所述技术交底视频。本专利技术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把复杂的直螺纹钢筋连接工艺拆解为工序并加载重要的注意信息,以三维动画的形式为施工人员进行讲解,更加直观形象,施工人员更易于理解,操作更加简单,更加彻底,节省大量技术交底的管理人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的操作步骤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目前传统的交底方式存在较大弊端,不同的管理人员对同一道工序有着不同的理解,口头传授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再加上方案和图纸比较抽象,班组工人在理解时存在较大困难,尤其对于一些技术难点,班组工人更是晕头转向,理解偏差或错误的情况十有八九。针对以上问题整理出了一套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交底的方法。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首先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主要通过三个层面来完成,分别是建模层、动画剪辑层、完成层,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步骤S1:参考设计图纸利用AutodeskRevit软件建立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该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包括匹配连接的至少一直螺纹钢筋模型及一连接套筒模型;本实施例中,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包括一连接套筒模型以及匹配连接于该连接套筒模型两端的两个直螺纹钢筋模型。建模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参数进行建模,以保证所建模型能够实现匹配。在建立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之前还包括步骤:收集钢筋直螺纹连接所用材料及机械、收集钢筋直螺纹连接纸质交底书作为参考,这一步也可以为后期合成技术交底视频时的效果添加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如提供音频、文字习惯等作为参考。步骤S2:将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导入到3dMax软件中,制作直螺纹钢筋模型及连接套筒模型的直螺纹连接视频动画,制作过程中,控制直螺纹钢筋模型及连接套筒模型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具体地,3dMax软件是一款现有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直螺纹钢筋模型及连接套筒模型可采用dwg或dxf格式导入到3dMax软件中,其中,制作直螺纹连接视频动画的步骤具体可包括:第一步:选中一直螺纹钢筋模型,激活自动关键帧按钮;第二步:移动时间滑块,调节被选中的直螺纹钢筋模型至连接套筒模型处,移动时控制直螺纹钢筋模型和连接套筒模型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线上;另外一侧的直螺纹钢筋模型和上面的步骤一样。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参考设计图纸利用Autodesk Revit软件建立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所述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包括匹配连接的直螺纹钢筋模型及连接套筒模型;/n将所述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导入到3d Max软件中,制作所述直螺纹钢筋模型及所述连接套筒模型的直螺纹连接视频动画,控制所述直螺纹钢筋模型及所述连接套筒模型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n将生成的所述视频动画导入到图形视频处理软件中,进行效果添加,导出处理后的视频文件;/n将导出的所述视频文件导入到后期剪辑软件中进行剪辑及配音,生成技术交底视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参考设计图纸利用AutodeskRevit软件建立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所述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包括匹配连接的直螺纹钢筋模型及连接套筒模型;
将所述钢筋直螺纹三维模型导入到3dMax软件中,制作所述直螺纹钢筋模型及所述连接套筒模型的直螺纹连接视频动画,控制所述直螺纹钢筋模型及所述连接套筒模型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
将生成的所述视频动画导入到图形视频处理软件中,进行效果添加,导出处理后的视频文件;
将导出的所述视频文件导入到后期剪辑软件中进行剪辑及配音,生成技术交底视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视频处理软件采用AdobeAfterEffectsCC软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dobeAfterEffectsCC软件在导出所述视频文件的同时,还导出压缩文件,作为模板文件使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交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期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博董加举朱湘旭郭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