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定植物根系营养元素吸收的装置。该测定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情况的装置,包括由盒底和盒壁组成的盒体,其中,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一对底部设有若干半圆形通孔的横条,每对横条中至少有一根是可拆装的;所述横条与盒壁围成小室;与所述小室相邻的内腔为缓冲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多个小室或亚室,可实现同时测定根系不同区域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情况,测定效率高;且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凡士林或硅胶对缝隙进行封闭,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因而可以模拟植物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根吸收水分与营养元素的情况;因设有小室和缓冲室,该装置可以准确地测定植物根系营养元素吸收的部位、数量及速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定植物根系营养元素吸收情况的装置。
技术介绍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及各种矿质元素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矿质元素对植物来说至关重要,有些可起到调节植物生理功能的作用,有些甚至还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矿质元素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才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然后通过中柱运输到其它器官加以同化。只有细胞与土壤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植物才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矿质元素以维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借助原子示踪法进行研究得知,不仅无机物可以离子形式透过细胞质到达液泡,一些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等)也能通过细胞质。尽管矿质元素可以以扩散的形式很容易地进入植物根部的表皮细胞和皮层细胞,但大部分的矿质元素则无法以此方式通过内皮层细胞,因为在内皮层细胞的四周具有主要由木质和栓质沉积形成的凯氏带。研究表明,矿质元素只可由两个区域进入中柱(1)在新生根尖的顶端尚未分化形成内皮层的区域;(2)在主根和侧根连接处,因主根的中柱与侧根的中柱尚未完全封闭,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类似于枝隙的“根隙”。那么,矿质元素究竟是通过上述哪一部位进入中柱呢?植物学界对此长期存在不同看法。专利技术创造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定效率高的测定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状况的装置。本技术所提供的测定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的装置,包括由盒底和盒壁组成的盒体,其中,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一对底部设有若干半圆形通孔的横条,每对横条中至少有一根是可拆装的;所述横条与盒壁围成小室;与所述小室相邻的内腔为缓冲室。所述可拆装的横条可通过立柱或凹槽连接于盒壁。为防止在测定过程中溶液蒸发或受到污染,所述盒体还可带有一个盖。组成小室的每对横条底部半圆形通孔的位置、数量及尺寸可根据待测植物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有多种选择。为了提高该装置的测定效率,在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还设有至少一根可将每个小室和/或所述缓冲室分成两个亚小室和/或亚缓冲室的纵条。所述纵条与盒体是固定连接的或为可拆装的。所述测定盒材质的选择可以是多样的,如有机塑料或玻璃条等,优选为有机塑料。在实际应用中,若检测植物根毛区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情况,只需先将植物的根系安放于一根永久固定的横条底部的半圆形通孔内,然后使根系穿过可拆卸横条的另一个半圆形通孔,同时将该横条固定,使根毛区位于上述两根横条及盒壁围成的小室之中,使根系的其它部位位于缓冲室,最后用不透水的凡士林或硅胶将该小室的所有缝隙封闭,即可向根毛区所在的小室中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溶液,进行测定;若检测植物根尖营养元素的吸收情况,只需相应地将根尖置于小室中,进行测定。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多个小室或亚室,可实现同时测定根系不同区域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情况,测定效率高;且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凡士林或硅胶对缝隙进行封闭,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因而可以模拟植物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根吸收水分与营养元素的情况;因设有小室和缓冲室,该测定盒可以准确地测定植物根系营养元素吸收的部位、数量及速率;此外,若向小室中添加荧光探针,还可对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的情况进行原位检测。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亚小室和亚缓冲室的测定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具有亚小室和亚缓冲室的测定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的装置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由盒底1和盒壁2组成的盒体,其中,盒体的内腔中设有1对底部设有半圆形通孔3的固定横条4,和1对底部设有半圆形通孔3的可拆装横条7,其中,由一根固定横条及一根可拆装横条和盒壁围成小室5;与小室5相邻的内腔为缓冲室6。其中可拆装的横条7是通过盒壁上设有的立柱8固定于盒体。纵条9将小室5分成两个亚小室51,将缓冲室6分成两个亚缓冲室61。纵条9一端固定于盒壁2,另一端穿过固定横条4固定于可拆装横条7。所述盒体的材质为有机塑料,由盒底和盒壁紧密粘接而成。该测定盒长22cm、宽10cm、高2.7cm;小室5的宽为1cm,长为10cm,高为2.7cm;缓冲室6的宽为3cm,长为10cm,高为2.7cm;横条4和7底部均设有三个半圆形通孔,其孔径为0.2cm,相邻两孔间隔2cm,每个小室的两根横条底部半圆形通孔的位置连线与盒壁平行。实施例2、测定植物不同部位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速率具体步骤如下1)将水稻种子浸泡在生理盐水中使其萌发,5天后取出正常生长的根系;2)将长出根系的水稻种子分为两组,一组将根毛区放入小室中,一组将根尖放入小室中,用凡士林封闭缝隙(操作要小心不要损伤根系);3)在第一组根尖所处的小室中加入25μM NaCl,在第二组根毛区所处的小室中加入上述相同的盐溶液,并分别于24小时、36小时和48小时后测定植株吸收的盐份,并计算吸收速率,结果表明在48小时之内,第一组仅由根尖所吸收的盐离子几乎无法在叶片中检测出来,而第二组由根毛区吸收而进入水稻叶片的盐浓度大致在1.5-2.7μM。权利要求1.一种测定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的装置,包括由盒底和盒壁组成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一对底部设有若干半圆形通孔的横条,每对横条中至少有一根是可拆装的;所述横条与盒壁围成小室;与所述小室相邻的内腔为缓冲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是带盖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定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还设有至少一根可将每个小室和/或所述缓冲室分成两个亚小室和/或亚缓冲室的纵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条与盒体是固定连接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条是可拆装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测定植物根系营养元素吸收的装置。该测定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情况的装置,包括由盒底和盒壁组成的盒体,其中,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一对底部设有若干半圆形通孔的横条,每对横条中至少有一根是可拆装的;所述横条与盒壁围成小室;与所述小室相邻的内腔为缓冲室。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多个小室或亚室,可实现同时测定根系不同区域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情况,测定效率高;且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凡士林或硅胶对缝隙进行封闭,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因而可以模拟植物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根吸收水分与营养元素的情况;因设有小室和缓冲室,该装置可以准确地测定植物根系营养元素吸收的部位、数量及速率。文档编号G01N33/00GK2742440SQ200420118139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林金星, 房克凤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定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的装置,包括由盒底和盒壁组成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设有至少一对底部设有若干半圆形通孔的横条,每对横条中至少有一根是可拆装的;所述横条与盒壁围成小室;与所述小室相邻的内腔为缓冲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金星,房克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