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74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具有机架及支撑扩张机构;机架具有底板,底板上设置前板及后板,前板与后板之间设置若干横轴,前板与后板之间设置中间板,前板上设置四个前移动口,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前移动口,每个前移动口内侧设置有前滑轨,前滑轨上设置前滑块,中间板上设置四个中间移动口,分别为第一中间移动口、第二中间移动口、第三中间移动口及第四中间移动口,每个中间移动口处设置中间滑轨,中间滑轨处设置中间滑块;支撑扩张机构,其具有第一支撑扩张轴、第二支撑扩张轴、第三支撑扩张轴及第四支撑扩张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方便检测,节省了人工搬运时间和检测时间,提高自动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品检测环节,用来检测环形的原材料、中间体和成品的机构,采用人工翻动或滚动检测是比较常见的方法,这种方式在场地空间足够,检测人员充足的场合还是合适的。现有检测方式的缺点:现有检测存在占用空间大,人工成本高,在应用于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则表现出诸多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法实现工厂产业链加工环节跟成品检测环节之间的自动物流对接。2、人工检需要翻动或滚动物体检测,场地占用大,若检测物重量较重则对检测人员耗时更耗力,工作效率低。3、检测材料内部时,干扰因素多,对操作工人要求高且有一定的漏检率。4、检测物需要从前端生产线上搬运过来,检测完成后还要再搬运至后续产线,该流程效率不高且无法做到自动化生产检测,局限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利于检测的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机架及支撑扩张机构,所述机架具有底板(101),所述底板(101)上设置前板(102)及后板(103),所述前板(102)与后板(103)之间设置若干横轴(104),所述前板(102)与后板(103)之间并位于横轴(104)上设置中间板(105),所述前板(102)上设置四个前移动口,分别为第一前移动口(102a)、第二前移动口(102b)、第三前移动口(102c)及第四前移动口(102d),每个前移动口内侧设置有前滑轨,所述前滑轨上设置前滑块,所述中间板(105)上设置四个中间移动口,分别为第一中间移动口(105a)、第二中间移动口(105b)、第三中间移动口(105c)及第四中间移动口(105d),每个中间移动口处设置中间滑轨,所述中间滑轨处设置中间滑块;所述支撑扩张机构,其具有第一支撑扩张轴(201)、第二支撑扩张轴(202)、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及第四支撑扩张轴(204),所述第一支撑扩张轴(201)前部与第一前滑座(201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扩张轴(201)尾部与第一后滑座(201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一前滑座(201a)接于第一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一后滑座(201b)接于第一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扩张轴(202)前部与第二前滑座(202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扩张轴(202)尾部与第二后滑座(202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二前滑座(202a)接于第二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二后滑座(202b)接于第二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前部与第三前滑座(203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尾部与第三后滑座(203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三前滑座(203a)接于第三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三后滑座(203b)接于第三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四支撑扩张轴(204)前部与第四前滑座(204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扩张轴(204)尾部与第四后滑座(204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四前滑座(204a)接于第四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四后滑座(204b)接于第四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方便检测,节省了人工搬运时间和检测时间,提高自动化效率。本专利技术利用位置控制方式,能够确保同规格的目标撑胎扩胎位置保持一致,避免因设备误差带来的检测干扰。本专利技术实现与物流线的自动对接,减少人工操作环节,缩短了检测时间,空间利用率得到了提高。通过该机构可实现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最新科技手段,利用相机等采集工具收集目标瑕疵数据,结合算法建立模型等方式自动判别目标的瑕疵类别和具体位置,实现了整个物流的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第一个方向立体图。图2为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第二个方向立体图。图3为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第三个方向立体图。图4为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拆掉部分侧面板后第一个方向立体图。图5为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拆掉部分侧面板后第二个方向立体图。图6为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拆掉部分侧面板后第三个方向立体图。图7为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拆掉前板及部分侧面板后立体图。图8为张紧机构一个方向立体图。图9为张紧机构另一个方向立体图。图10为第一、第二及第三张紧轮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到图10,一种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具有机架及支撑扩张机构。所述机架具有底板101,所述底板101上设置前板102及后板103,所述前板102与后板103之间设置若干横轴104,所述前板102与后板103之间并位于横轴104上设置中间板105,所述前板102上设置四个前移动口,分别为第一前移动口102a、第二前移动口102b、第三前移动口102c及第四前移动口102d,每个前移动口内侧设置有前滑轨,所述前滑轨上设置前滑块,所述中间板105上设置四个中间移动口,分别为第一中间移动口105a、第二中间移动口105b、第三中间移动口105c及第四中间移动口105d,每个中间移动口处设置中间滑轨,所述中间滑轨处设置中间滑块。实施例中前滑块、中间滑块等滑块可以采用的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电机滑块,可参考现有技术。所述支撑扩张机构,其具有第一支撑扩张轴201、第二支撑扩张轴202、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及第四支撑扩张轴204,所述第一支撑扩张轴201前部与第一前滑座201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扩张轴201尾部与第一后滑座201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一前滑座201a接于第一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一后滑座201b接于第一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扩张轴202前部与第二前滑座202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扩张轴202尾部与第二后滑座202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二前滑座202a接于第二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二后滑座202b接于第二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前部与第三前滑座203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尾部与第三后滑座203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三前滑座203a接于第三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三后滑座203b接于第三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四支撑扩张轴204前部与第四前滑座204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扩张轴204尾部与第四后滑座204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四前滑座204a接于第四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四后滑座204b接于第四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四根支撑扩张轴在滑座(滑块)带动下可以向内或向外移动,由于支撑扩张轴与滑座连接处为轴承,故每根支撑扩张轴可以周向转动。工作原理:物流线将目标(待检测环形件,例如轮胎)输送至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机架及支撑扩张机构,/n所述机架具有底板(101),所述底板(101)上设置前板(102)及后板(103),所述前板(102)与后板(103)之间设置若干横轴(104),所述前板(102)与后板(103)之间并位于横轴(104)上设置中间板(105),所述前板(102)上设置四个前移动口,分别为第一前移动口(102a)、第二前移动口(102b)、第三前移动口(102c)及第四前移动口(102d),每个前移动口内侧设置有前滑轨,所述前滑轨上设置前滑块,所述中间板(105)上设置四个中间移动口,分别为第一中间移动口(105a)、第二中间移动口(105b)、第三中间移动口(105c)及第四中间移动口(105d),每个中间移动口处设置中间滑轨,所述中间滑轨处设置中间滑块;/n所述支撑扩张机构,其具有第一支撑扩张轴(201)、第二支撑扩张轴(202)、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及第四支撑扩张轴(204),所述第一支撑扩张轴(201)前部与第一前滑座(201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扩张轴(201)尾部与第一后滑座(201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一前滑座(201a)接于第一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一后滑座(201b)接于第一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扩张轴(202)前部与第二前滑座(202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扩张轴(202)尾部与第二后滑座(202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二前滑座(202a)接于第二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二后滑座(202b)接于第二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前部与第三前滑座(203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尾部与第三后滑座(203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三前滑座(203a)接于第三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三后滑座(203b)接于第三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四支撑扩张轴(204)前部与第四前滑座(204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扩张轴(204)尾部与第四后滑座(204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四前滑座(204a)接于第四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四后滑座(204b)接于第四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外观检测撑胎扩胎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机架及支撑扩张机构,
所述机架具有底板(101),所述底板(101)上设置前板(102)及后板(103),所述前板(102)与后板(103)之间设置若干横轴(104),所述前板(102)与后板(103)之间并位于横轴(104)上设置中间板(105),所述前板(102)上设置四个前移动口,分别为第一前移动口(102a)、第二前移动口(102b)、第三前移动口(102c)及第四前移动口(102d),每个前移动口内侧设置有前滑轨,所述前滑轨上设置前滑块,所述中间板(105)上设置四个中间移动口,分别为第一中间移动口(105a)、第二中间移动口(105b)、第三中间移动口(105c)及第四中间移动口(105d),每个中间移动口处设置中间滑轨,所述中间滑轨处设置中间滑块;
所述支撑扩张机构,其具有第一支撑扩张轴(201)、第二支撑扩张轴(202)、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及第四支撑扩张轴(204),所述第一支撑扩张轴(201)前部与第一前滑座(201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扩张轴(201)尾部与第一后滑座(201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一前滑座(201a)接于第一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一后滑座(201b)接于第一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扩张轴(202)前部与第二前滑座(202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扩张轴(202)尾部与第二后滑座(202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二前滑座(202a)接于第二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二后滑座(202b)接于第二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前部与第三前滑座(203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扩张轴(203)尾部与第三后滑座(203b)通过轴承连接,其中,第三前滑座(203a)接于第三前移动口处的前滑块,第三后滑座(203b)接于第三中间移动口处的中间滑块;所述第四支撑扩张轴(204)前部与第四前滑座(204a)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扩张轴(204)尾部与第四后滑座(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发叶生群楼真玮杨勇孔有财傅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咸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