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具体为一种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属于地热能转化
技术介绍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的热量非常高,为了方便进行提取,需要利用换热装置将地热能量与外部管道进行换热,从而将热量进提取,然而传统的换热装置是直接与流动的地热水进行接触,这样一来流动地热水热量变化大,从而换热效率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能够对地热水进行储存放置,并定时进行排出,从而使地热水与换热器接触热量均匀,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箱体(1)和安装于所述箱体(1)内部的换热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2)包括第一出水管(21)、第二出水管(22)、第一进水管(23)、第二进水管(24)、储水槽(25)、换热槽(26)和换热管(27),所述箱体(1)的内部顶侧设有所述储水槽(25),所述箱体(1)的底部内侧设有所述换热槽(26);所述箱体(1)的一端侧壁顶侧安装有所述第一进水管(23),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侧壁顶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出水管(21),且所述第一出水管(21)与所述储水槽(25)内部连通;所述箱体(1)的一端侧壁底侧安装有所述第二进水管(24),所述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包括箱体(1)和安装于所述箱体(1)内部的换热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2)包括第一出水管(21)、第二出水管(22)、第一进水管(23)、第二进水管(24)、储水槽(25)、换热槽(26)和换热管(27),所述箱体(1)的内部顶侧设有所述储水槽(25),所述箱体(1)的底部内侧设有所述换热槽(26);所述箱体(1)的一端侧壁顶侧安装有所述第一进水管(23),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侧壁顶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出水管(21),且所述第一出水管(21)与所述储水槽(25)内部连通;所述箱体(1)的一端侧壁底侧安装有所述第二进水管(24),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侧壁底侧安装有所述第二出水管(22),且所述第二进水管(24)与所述换热槽(26)的内部底侧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22)与所述换热槽(26)的顶部内侧连通;多个所述换热管(27)为“S”形结构,多个所述换热管(27)等距设于所述换热槽(26)的内部,且多个所述换热管(27)的一端贯穿于所述箱体(1)与所述第一进水管(23)连接,多个所述换热管(27)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槽(25)内部连通;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侧壁内部安装有缓流机构(4),所述缓流机构(4)包括压缩弹簧(41)和皮塞(42),所述皮塞(42)安装于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侧壁内部,且所述皮塞(42)的顶部安装有所述压缩弹簧(41),所述皮塞(42)通过所述压缩弹簧(41)与所述箱体(1)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皮塞(42)的底部与所述换热槽(26)内部连通,所述皮塞(42)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出水管(2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水式地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内侧安装有收集机构(3),所述收集机构(3)包括收纳盒(31),所述收纳盒(31)与所述箱体(1)的底部内侧滑动连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