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锅炉的能源回收利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67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7
本申请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锅炉的能源回收利用工艺,包括如下工艺过程:过程一:建设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过程二:余热蒸汽回收并降噪:将余热蒸汽收集到两根余热蒸汽回收汇总管道中,并进行降噪处理;过程三:余热蒸汽利用:通过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将余热蒸汽输送到一级余热集水池内,得到温度大于95℃的高温热水,再将高温热水送到锅炉;通过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将余热蒸汽输送到料浆池和预养室中。本申请对余热蒸汽进行回收,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将余热蒸汽的热能充分利用起来,节能效益显著,并能在余热蒸汽回收过程中完成了噪音的治理,噪音下降到45分贝以下,噪音治理效果非常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锅炉的能源回收利用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节能环保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对建筑物结构保温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用量迅速增加,生产企业和生产规模也随之急剧增加。但由于受设计、工艺、管理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在对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蒸压养护后,在分汽缸管路的阀门控制开关调节下形成0.4-0.6MPa/cm3的余热蒸汽是直接排入大气中的,余热蒸汽严重浪费,且余热蒸汽排放时,噪音非常大,造成了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锅炉的能源回收利用工艺,以解决现有蒸压釜余热蒸汽直接排放造成余热浪费和噪音污染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应用于锅炉的能源回收利用工艺,包括如下工艺过程:过程一:建设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一级余热集水池、预养室、料浆池、设置在蒸压釜中部的中部排汽管道以及设置在蒸压釜的底部的底部管道,所有蒸压釜的中部排汽管道共同连接一根消声排汽管道;底部管道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锅炉的能源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过程:/n过程一:建设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一级余热集水池、预养室、料浆池、设置在蒸压釜中部的中部排汽管道以及设置在蒸压釜的底部的底部管道,所有蒸压釜的中部排汽管道共同连接一根消声排汽管道;底部管道具有排汽出口,所有蒸压釜的排汽出口共同连通一根疏水排汽管道,疏水排汽管道的两端以及消声排汽管道的两端均设有消声器,且位于同一侧疏水排汽管道和消声排汽管道共同连通有一根余热蒸汽回收汇总管道;/n一级余热集水池内设有第一换热器,预养室内设有管路吸热、放热设施;其中一根余热蒸汽回收汇总道的端部设有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锅炉的能源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过程一:建设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一级余热集水池、预养室、料浆池、设置在蒸压釜中部的中部排汽管道以及设置在蒸压釜的底部的底部管道,所有蒸压釜的中部排汽管道共同连接一根消声排汽管道;底部管道具有排汽出口,所有蒸压釜的排汽出口共同连通一根疏水排汽管道,疏水排汽管道的两端以及消声排汽管道的两端均设有消声器,且位于同一侧疏水排汽管道和消声排汽管道共同连通有一根余热蒸汽回收汇总管道;
一级余热集水池内设有第一换热器,预养室内设有管路吸热、放热设施;其中一根余热蒸汽回收汇总道的端部设有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控制阀并连通有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与一级余热集水池内的第一换热器连通;一级余热集水池的出水口设有循环泵,循环泵通过管道与锅炉连通;另一根余热蒸汽回收汇总管道的端部设有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控制阀并连通有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同时与料浆池以及预养室的管路吸热、放热设施连通;
过程二:余热蒸汽回收并降噪:通过疏水排汽管道和消声排汽管道将余热蒸汽收集到两根余热蒸汽回收汇总管道中,并在余热蒸汽回收过程中,利用疏水排汽管道两端以及消声排汽管道两端的消声器进行降噪处理;
过程三:余热蒸汽利用:通过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将余热蒸汽输送到一级余热集水池内,由第一换热器导热交换,将一级余热集水池内的水加热,得到温度大于95℃的高温热水,再由循环泵将一级余热集水池内的高温热水送回到锅炉,经锅炉加热后变为所需压力的蒸汽,供蒸压釜循环使用;
通过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将部分余热蒸汽分通入预养室内,通过预养室的管路吸热、放热设施,对预养室内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半成品进行预养,预养温度为40-60℃;另一部分余热蒸汽直接通入料浆池内与物料混合升温,温度为40-50℃,完成混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锅炉的能源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级余热集水池的余热蒸汽回收利用过程:在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设置二级余热集水池,二级余热集水池内设有第二换热器;一级余热集水池设置有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的第一余汽管道,第一余汽管道与二级余热集水池内的第二换热器连通;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根李丽娜张跃齐业永张承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清康环保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