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玉胜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循环地热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64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循环地热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罐本体、进水口、搅拌结构、转杆、滑杆、搅拌杆、搅拌桨、支撑杆和过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两只搅拌杆的端部与滑杆之间转动连接,而两只搅拌杆的端部之间相啮合,使两只搅拌杆之间可以进行同步的转动,从而保证两只搅拌杆与滑杆之间的角度保持一致,对除垢药液起到最佳的搅拌效果,使得药液与水垢之间充分的混合接触,搅拌杆的侧面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保证搅拌杆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搅拌杆的侧面设有搅拌桨,搅拌桨可以增加搅拌杆与药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搅拌效果,转杆和换热罐本体之间转动连接,使得操作者可以在换热罐本体外部进行搅拌桨的转动,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循环地热换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具体为一种地下循环地热换热装置,属于地热换热

技术介绍
地热能(Geothermal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换热是指冷热两流体间所进行的热量传递,是一种属于传热过程的单元操作。换热的目的主要有:物料的加热、冷却、汽化或冷凝,以达到或保持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或相态;热量的综合利用,用待冷却的热流体向待加热的冷流体供热,以提高热量利用率地热换热过程主要通过地热换热器完成。地热井的换热过程中,热量传递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向,一是当管道内水流温度低于管道外岩层温度时,热量由岩层向流体传递,这一区域主要存在于地热井的下行段下部、水平段和上行段的下部;二是当管道内水流温度高于管道外岩层温度时,热量由流体向岩层传递,这一区域主要存在于地热井的下行段上部和上行段上部。在通过换热罐进行长期的换热过程后,换热罐内壁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水垢等杂质影响内部管道之间的换热效果,降低地热能的利用效果,为通过添加除垢剂进行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循环地热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罐本体(1)的一侧设有进水口(2),所述换热罐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搅拌结构(3),所述搅拌结构(3)包括转杆(33)、滑杆(34)、搅拌杆(35)、搅拌桨(36)和支撑杆(37),所述转杆(33)与所述换热罐本体(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3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杆(34),所述滑杆(3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所述搅拌杆(35),两个所述搅拌杆(35)之间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搅拌杆(35)的端部之间相啮合,所述搅拌杆(35)的另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搅拌桨(36),所述搅拌杆(35)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支撑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循环地热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罐本体(1)的一侧设有进水口(2),所述换热罐本体(1)的另一侧设有搅拌结构(3),所述搅拌结构(3)包括转杆(33)、滑杆(34)、搅拌杆(35)、搅拌桨(36)和支撑杆(37),所述转杆(33)与所述换热罐本体(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3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杆(34),所述滑杆(3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所述搅拌杆(35),两个所述搅拌杆(35)之间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搅拌杆(35)的端部之间相啮合,所述搅拌杆(35)的另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搅拌桨(36),所述搅拌杆(35)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支撑杆(37),所述支撑杆(3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杆(34)的侧面,所述进水口(2)的内部设有过滤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循环地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3)还包括调节轮(32)和第二垫圈(39),所述调节轮(32)的中部与所述转杆(33)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轮(32)的端部与所述滑杆(34)背离所述搅拌杆(3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轮(3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垫圈(39),所述第二垫圈(39)与所述滑杆(34)的内侧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循环地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3)还包括摇杆(31),所述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胜葛佳文
申请(专利权)人:高玉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