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用管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热换热井用管道,具体为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用管道,属于地热换热井用管道
技术介绍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换热是指冷热两流体间所进行的热量传递,是一种属于传热过程的单元操作,地热换热过程主要通过地热换热器完成,地热井的换热过程中,热量传递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向,一是当管道内水流温度低于管道外岩层温度时,热量由岩层向流体传递,这一区域主要存在于地热井的下行段下部、水平段和上行段的下部,二是当管道内水流温度高于管道外岩层温度时,热量由流体向岩层传递,这一区域主要存在于地热井的下行段上部和上行段上部。然而,地热换热井用的管道通常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螺栓长时间受到水和氧气的侵蚀后会生锈,进而使得螺栓拆卸时的困难加大,并且当螺栓受到侵蚀断裂后,会使两个不同输送管之间的密封性能下降,造成热能泄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用管道,采用外端卡接的方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用管道,包括输送管(1)及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管(1)一端的限位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2)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固定结构(3),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卡块(31)、转动杆(32)、按钮(33)、限位板(34)、齿条(35)、齿轮(36)、扭力弹簧(37)、复位弹簧(38)和卡杆(39),所述限位结构(2)背离所述输送管(1)的一端设有所述卡块(31),所述卡块(31)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块(31)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管(1)另一端的外侧,所述转动杆(32)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32)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结构(2)的一侧,所述转动杆(3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用管道,包括输送管(1)及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管(1)一端的限位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2)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固定结构(3),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卡块(31)、转动杆(32)、按钮(33)、限位板(34)、齿条(35)、齿轮(36)、扭力弹簧(37)、复位弹簧(38)和卡杆(39),所述限位结构(2)背离所述输送管(1)的一端设有所述卡块(31),所述卡块(31)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块(31)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管(1)另一端的外侧,所述转动杆(32)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32)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结构(2)的一侧,所述转动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齿轮(36),所述齿轮(36)的一端啮合有所述齿条(35),所述齿条(35)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管(1)的外侧,所述限位板(34)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34)对称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管(1)的外端,所述限位板(34)与所述限位结构(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齿轮(36)与所述限位结构(2)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扭力弹簧(37),所述按钮(33)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杆(32)的一端,且所述按钮(33)与所述转动杆(3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复位弹簧(38),所述按钮(3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卡杆(39),所述卡杆(39)与所述卡块(31)之间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4),且所述密封板(4)为圆形,所述密封板(4)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输送管(1)的最小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2)包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