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压力伺服变量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50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7
二维压力伺服变量泵,包括前端盖、泵体、后端盖、双联柱塞泵、压力伺服变量机构;压力伺服变量机构包括二维脉宽调制机构、二维压力伺服阀;双联柱塞泵包括二维脉宽调制机构和二维压力伺服阀;前端盖内设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深沟球轴承,主动齿轮与电机联轴器固连,从动齿轮与二维脉宽调制机构固连;双联柱塞泵包括上联泵芯与下联泵芯;上联泵芯的上联缸体左右两端均固连具有相同等加等减速曲面轨道的上联左导轨、上联右导轨,上联左导轨与上联右导轨的相位差90度;二维脉宽调制机构的传动轴拨叉与滚轮组件配合通过滚轮轴拨动第一阀芯,第一阀芯在第一阀套内做周向转动的同时轴向滑动,第一阀芯转动与轴向滑动相对独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维压力伺服变量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伺服变量泵,尤其涉及一种压力可调式恒压伺服变量泵,属于流体传动及控制领域中的液压泵及液压马达。
技术介绍
柱塞泵在工作过程中,柱塞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使密闭工作容积发生变化,完成吸、排油过程。轴向柱塞泵的每一个柱塞腔均周期性地在吸油口与排油口之间来回切换,油口的切换过程需要通过泵的配流机构来实现。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阀配流和端面配流两种配流方式。阀配流主要是靠单向阀实现配流,但是单向阀有一定的开启压力,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端面配流要求泵的缸体转动使柱塞腔与配流盘上的吸排油窗口交替连通,进行吸排油。柱塞泵缸体有多个柱塞孔,且缸体直径较大,高压力、高转速对缸体与配流盘这对关键摩擦副需要更高的设计要求,加大设计难度。轴向柱塞泵斜盘的倾角一般要求在20度以内,使配流的范围受到限制。传统的伺服泵变量执行机构大多通过伺服阀控制一个液压缸来驱动泵的变量机构实现变排量。变量机构的工作油液由系统直接提供或采用与变量泵同轴的一个小泵提供。这种方式技术成熟,响应性能好,但附加的液压执行机构结构复杂,增加了系统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二维压力伺服变量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泵体、后端盖、双联柱塞泵、压力伺服变量机构;压力伺服变量机构包括二维脉宽调制机构、二维压力伺服阀;/n前端盖与泵体通过螺钉固连;后端盖与泵体通过螺钉固连;双联柱塞泵固定在泵体内;二维脉宽调制机构和二维压力伺服阀通过螺钉与泵体固连;/n前端盖内设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深沟球轴承,主动齿轮与电机联轴器固连,从动齿轮与二维脉宽调制机构固连;/n泵体设有进油孔、出油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盲孔;出油口设在泵体顶部,第一通孔设在泵体下部,与进油口相通,安装有双联柱塞泵;第二通孔设在泵体上部,安装有二维脉宽调制机构;第三盲孔设在泵体上部,安装有二维压力伺...

【技术特征摘要】
1.二维压力伺服变量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泵体、后端盖、双联柱塞泵、压力伺服变量机构;压力伺服变量机构包括二维脉宽调制机构、二维压力伺服阀;
前端盖与泵体通过螺钉固连;后端盖与泵体通过螺钉固连;双联柱塞泵固定在泵体内;二维脉宽调制机构和二维压力伺服阀通过螺钉与泵体固连;
前端盖内设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深沟球轴承,主动齿轮与电机联轴器固连,从动齿轮与二维脉宽调制机构固连;
泵体设有进油孔、出油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盲孔;出油口设在泵体顶部,第一通孔设在泵体下部,与进油口相通,安装有双联柱塞泵;第二通孔设在泵体上部,安装有二维脉宽调制机构;第三盲孔设在泵体上部,安装有二维压力伺服阀;
双联柱塞泵包括上联泵芯与下联泵芯,其中靠近前端盖的是上联泵芯,靠近后端盖的是下联泵芯;
上联泵芯包括上联缸体、上联柱塞、上联左端结构轴、上联右端结构轴、第一同心环、第二同心环、上联左导轨、上联右导轨、定位销;上联柱塞安装在上联缸体中,上联柱塞的左右两端分别用定位销固连了上联左端结构轴、上联右端结构轴,上联柱塞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同心环、第二同心环;上联缸体左右两端均固连具有相同等加等减速曲面轨道的上联左导轨、上联右导轨,上联左导轨与上联右导轨的等加等减速曲面轨道周向相互呈90度错开位置,即上联左导轨等加等减速曲面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与上联右导轨等加等减速曲面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相互对应;
上联柱塞中间有一台肩,表面开有均匀分布的四个矩形配流槽,并且四个矩形配流槽的槽口位置相互错开布置;
上联缸体上均匀分布有四个配流窗口,分别为两个进油口、两个出油口,进油口与出油口交替布置,进油口通低压油,出油口通高压油,进油口与出油口互不沟通;出油口两侧用密封圈密封;配流窗口与上联柱塞上的配流槽对应设置;
上联左端结构轴包含有第一结构轴主体、第一大滚轮、第二大滚轮、第一小滚轮对、第二小滚轮对;第二大滚轮与第一大滚轮的结构完全相同,构成第一大滚轮组;第二小滚轮对与第一小滚轮对的结构完全相同,构成第一小滚轮组;第一大滚轮包括锥形滚轮轴承套、深沟球轴承,轴承套外部为锥面,内部为圆孔,轴承套内孔套在深沟球轴承外圆并固连;第一小滚轮对包括一大一小两个圆柱滚轮,大圆柱滚轮包括圆柱轴承套和深沟球轴承,轴承套外部为圆柱,内部为圆孔,轴承套内孔套在深沟球轴承外圆并固连;小圆柱滚轮包括圆柱滚轮套和铜套,滚轮套外部为圆柱,内部为圆孔,滚轮套内孔套在铜套外圆并固连;第一大滚轮与第二大滚轮用螺帽固连在第一结构轴主体两端,呈轴对称布置;第一小滚轮对和第二小滚轮对用定位销固连在第一结构轴主体两端,呈中心对称布置;
上联右端结构轴与左端结构轴结构上完全相同;
上联左端结构轴、上联右端结构轴的大滚轮组滚动面分别与对应的上联左导轨和上联右导轨适配,上联左端结构轴的小滚轮组滚动面与电机联轴器所带轨道适配;上联右端结构轴的小滚轮组滚动面与第三结构轴主体的拨叉结构所带的轨道适配;
第一同心环、上联柱塞和上联缸体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第一左腔室,第二同心环、上联柱塞和上联缸体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第一右腔室,第一左腔室与第一右腔室的容积随柱塞的往复运动交错变化;
下联泵芯包括下联缸体、下联柱塞、下联左端结构轴、下联右端结构轴、第三同心环、第四同心环、下联左导轨、下联右导轨、定位销;下联柱塞安装在下联缸体中,下联柱塞的左右两端分别用定位销固连了下联左端结构轴和下联右端结构轴,下联柱塞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三同心环、第四同心环;下联缸体左右两端均固连具有相同等加等减速曲面轨道的下联左导轨、下联右导轨;下联左导轨和下联右导轨的布置方式与上联左导轨和上联右导轨相同;
下联缸体与上联缸体结构上完全相同;
下联柱塞与上联柱塞结构上完全相同,上联柱塞与下联柱塞同心放置;
下联左端结构轴包含有第三结构轴主体、第三大滚轮组;第三结构轴主体有拨叉结构,和上联右端结构轴的小滚轮组配合连接,使上联泵芯与下联泵芯在空间上错开45度;下联的右端结构轴包含有第四结构轴主体、第四大滚轮组;第三大滚轮组、第四大滚轮组与上联左端结构轴的第一大滚轮组的结构完全相同,且放置方式也相同;下联左端结构轴、下联右端结构轴的第三大滚轮组和第四大滚轮组的滚动面分别与下联缸体上的下联左导轨和下联右导轨适配;
第三同心环、下联柱塞和下联缸体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第二左腔室,第四同心环、下联柱塞和下联缸体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第二右腔室,第二左腔室与第二右腔室的容积随柱塞的往复运动交错变化;
二维脉宽调制机构包括传动轴、零位弹簧、滚轮轴、左滚轮组件、右滚轮组件、前同心环、第一阀芯、第一阀套、后同心环、第一阀芯螺堵;传动轴拨叉与滚轮组件配合通过滚轮轴拨动第一阀芯,使第一阀芯在第一阀套内做周向转动的同时轴向滑动,第一阀芯转动与轴向滑动相对独立,前同心环和后同心环分别固连在第一阀套两端,零位弹簧安装在第一阀芯与传动轴中间且处于压缩状态;
传动轴一端为圆柱端,连接传动机构;传动轴另一端为门框形,连接两个U形拨叉,拨叉面为轴向的不完整圆柱面轨道,配合左滚轮组件、右滚轮组件,使第一阀芯做周向旋转的同时轴向滑动;传动轴轴向中间端面有一圆形凹槽,用于固定零位弹簧;
零位弹簧两平端面分别固定在传动轴圆形凹槽和第一阀芯左端阶梯轴处,零位弹簧初始和工作过程中均处于压缩状态,保证初始状态第一阀芯处于最右端,保持第一阀芯零位;
滚轮轴为一阶梯圆柱轴,中间有一台肩,中间圆柱直径大于两边圆柱直径;中间台肩轴插入第一阀芯左端圆柱孔并固连,两端轴分别插入左滚轮组件、右滚轮组件中心圆孔并固连;
右滚轮组件与左滚轮组件结构完全相同,包括轴承套、深沟球轴承,轴承套外部为球面,内部为圆孔,两端为平端面,轴承套内孔套在深沟球轴承外圆并固连,轴承套球面与传动轴U形拨叉圆柱面配合;
前同心环为圆环形,两端面为平面,前同心环外圆与第一阀套固连,内孔套在第一阀芯左端轴上;
后同心环为圆环形,两端面为平面,内孔有一阶梯孔为第一阀芯的第二圆形通孔提供避让空间,后同心环外圆与第一阀套固连,内孔套在第一阀芯右端轴上;
第一阀套内孔为中心通孔,和第一阀芯配合,两端分别有前阶梯孔和后阶梯孔,分别与前同心环、后同心环固连;第一阀套的外圆设有四个环形槽,自左到右分别是控制油槽、出油槽、进油槽和回油槽,控制油槽上均匀设有若干相同的径向的控制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健郑飞侠王熙宋占凯赵建涛吴圣孟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