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向立体停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停车装置
,具体是一种侧向立体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市政道路建设的不断完善,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增长,私家车消费能力激增,我国开始进入私家车消费时代。拥有汽车对于许多中国家庭来说已经不再是奢望。汽车大规模步入寻常百姓家,街头巷尾,多姿多彩的私家车已成为都市靓丽的风景线。随着家用汽车的日益增加,其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首先是日益紧张的停车位问题:由于场地和空间限制,停车位不足已经成为城市通病,停车难成了一个社会热点难题,尤其是住宅小区,随着小区的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停车位越来越无法满足有车业主的停车需求,现在小区周边越来越多的道路开始采取分时段停车方式,来缓解小区的停车压力,但是随着车辆数量的大幅增加,道路停车位也日趋紧张。其次是机动车驾驶员停车技术问题,侧方位停车是很多人的心头之痛,容易碰到前后方停放的车辆,有时还会因为停不进车位而影响其它车辆的通行,造成人为的交通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停车便捷的侧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向立体停车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4个支撑立柱和上边框组件;上边框组件呈矩形框架结构;支撑立柱有4个,4个支撑立柱均竖直设置,且呈矩形分布,上边框组件固定设置在4个支撑立柱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层承载平台、升降机构、升降驱动机构、行走机构和下层承载平台;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框架上,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机构使上层承载平台上下运动;由行走机构驱动支撑框架沿与道路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由行走机构驱动下层承载平台沿与道路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向立体停车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4个支撑立柱和上边框组件;上边框组件呈矩形框架结构;支撑立柱有4个,4个支撑立柱均竖直设置,且呈矩形分布,上边框组件固定设置在4个支撑立柱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层承载平台、升降机构、升降驱动机构、行走机构和下层承载平台;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框架上,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机构使上层承载平台上下运动;由行走机构驱动支撑框架沿与道路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由行走机构驱动下层承载平台沿与道路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承载平台上表面采用波浪板;下层承载平台上表面采用波浪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动行走机构有4个,4个主动行走机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安装座、行走电机、行走减速箱、第一行走链轮、第二行走链轮、行走链条和主动行走轮;
行走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座上,行走电机的电机轴与行走减速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行走减速箱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座上,第一行走链轮传动设置在行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行走减速箱的输出轴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第二行走链轮和主动行走轮同轴传动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座上,第二行走链轮和主动行走轮的转动轴线与行走减速箱的输出轴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行走链条围绕第一行走链轮和第二行走链轮设置;从而由行走电机驱动主动行走轮转动;2个主动行走机构的第一安装座分别固定设置在位于前方的两个支撑立柱的下端上,另外2个主动行走机构的第一安装座分别固定设置在下层承载平台的前部左右两侧;
被动行走机构包括4个从动轮;4个从动轮分别转动设置在位于后方的两个支撑立柱的下端上以及下层承载平台的后部左右两侧,其转动轴线沿左右向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向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4个限位导轨;4个限位导轨相互平行设置,4个限位导轨从右至左依次设置;限位导轨为开口向上的U型导轨;主动行走机构的主动行走轮可沿相应的限位导轨直线运动,走出或走回限位导轨中;被动行走机构的从动轮滚动设置在相应的限位导轨的U形槽中,且始终位于限位导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侧向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包括4个卷线盘,卷线盘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上层承载平台上,4个卷线盘呈矩形的四个顶点分布设置;通过卷线盘收放钢丝绳带动上层承载平台上下运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渭锋,
申请(专利权)人:水滴智汇停车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