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酸扩增方法及其应用
本公开涉及核酸扩增方法,尤其是利用切刻内切酶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本公开还涉及该核酸扩增方法在细菌或病毒检测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核酸扩增技术在生化分析、分子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核酸扩增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由Dr.Mullis于1983年专利技术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已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核酸扩增技术。PCR技术有三个基本步骤,即:变性、退火和延伸,这使得PCR扩增需要反复升降温过程,从而对仪器设备要求十分严苛,同时PCR技术也需要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这些都限制了PCR技术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新开发出的恒温核酸扩增技术克服了PCR技术的一些缺陷,例如其不需要反复升降温,降低了对仪器设备的要求,缩短了反应时间。目前,国内外已报道了多种恒温核酸扩增技术,其中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PolymeraseAmplification,RPA)、解旋酶依赖性恒温DNA扩增(Helicase-dependentIsothermalDNAAmplification,HDA)、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滚环扩增(RollingCircleAmplification,RCA)和指数扩增反应(ExponentialAmplificationReaction,EXPAR)等为代表。但是,这些恒温核酸扩增技术也还存在扩增速度慢、扩增片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酸扩增方法,包括向扩增反应体系中加入以下组分:/n1)包括待扩增靶片段的靶核酸,所述待扩增靶片段从5’端至3’端依次包括5’端序列、中间序列和3’端序列;/n2)切刻内切酶;/n3)DNA聚合酶,其具有链置换活性,缺乏5’→3’外切酶活性;以及/n4)核心引物对,所述核心引物对包括:/na)正向核心引物,其从5’端至3’端依次包括正向核心引物第一序列、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和正向核心引物第三序列,其中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一序列和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的连接处被设计为所述切刻内切酶的切割位点;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三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与所述待扩增片段的5’端序列相同;和/nb)反向核心引物,其从5’端至3’端依次包括反向核心引物第一序列和反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所述反向核心引物第一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与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相同或者为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的3’端序列的一部分;所述反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与所述待扩增片段的3’端序列反向互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酸扩增方法,包括向扩增反应体系中加入以下组分:
1)包括待扩增靶片段的靶核酸,所述待扩增靶片段从5’端至3’端依次包括5’端序列、中间序列和3’端序列;
2)切刻内切酶;
3)DNA聚合酶,其具有链置换活性,缺乏5’→3’外切酶活性;以及
4)核心引物对,所述核心引物对包括:
a)正向核心引物,其从5’端至3’端依次包括正向核心引物第一序列、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和正向核心引物第三序列,其中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一序列和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的连接处被设计为所述切刻内切酶的切割位点;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三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与所述待扩增片段的5’端序列相同;和
b)反向核心引物,其从5’端至3’端依次包括反向核心引物第一序列和反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所述反向核心引物第一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与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相同或者为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的3’端序列的一部分;所述反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与所述待扩增片段的3’端序列反向互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酸扩增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扩增反应体系中加入置换引物对,所述置换引物对包括:
a)正向置换引物,其核苷酸序列与所述靶核酸中所述待扩增靶片段的上游序列的一部分相同;和
b)反向置换引物,其核苷酸序列与所述靶核酸中所述待扩增靶片段的下游序列的一部分反向互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酸扩增方法,其在恒温情况下进行。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核酸扩增方法,其中所述待扩增靶片段的长度为20至1000个碱基。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核酸扩增方法,其中所述待扩增靶片段的长度为40至400个碱基。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核酸扩增方法,其扩增产物包括双链DNA分子和茎环结构DNA分子。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核酸扩增方法,其中所述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从5’端到3’端依次包括:
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
所述待扩增靶片段;以及
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核酸扩增方法,其中所述茎环结构DNA分子包括:
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
所述待扩增靶片段或其互补序列;以及
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
其中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和所述正向核心引物第二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形成茎部,所述待扩增靶片段或其互补序列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凡,梁振伟,蒲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艾克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