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多孔聚乳酸基质中培养小肠类器官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211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多孔聚乳酸基质中培养小肠类器官的方法,旨在为类器官生长提供合适的立体空间微环境,促进类器官在立体空间内的延伸生长,并增强其应用灵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培养体系中多孔聚乳酸支架的中的孔径范围均一可控,孔隙间相互贯通,对小肠类器官的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够促使类器官在其中保持完整的生长形态以及较好的增殖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3D多孔聚乳酸生物材料基质中培养类器官的方法可望应用于生物医药、再生医学及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多孔聚乳酸基质中培养小肠类器官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3D多孔聚乳酸基质中培养小肠类器官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阶段科学研究大多使用细胞模型与动物模型,然而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上述两种模型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细胞模型无法模拟机体内多种细胞复杂的相关作用,另一方面动物模型与人存在物种差异不能完全直观地反映人类机体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医学的发展。类器官(organoid)模型的出现为弥补上述不足带来了可能,类器官是将组织干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保持原始干细胞功能并不断分裂分化形成在空间和结构与来源器官组织、基因、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微组织。与现有二维(two-dimensions,2-D)和三维(three-dimensions,3D)细胞培养相比,类器官是不同类型和功能细胞的有机结合体,更接近体内细胞生存空间、生长状态及功能。与动物模型相比,其不存在物种隔离并且能够在体外提供一个可长期大规模培养的“可视化”平台。这使得类器官模型在药物筛选与评价、个体遗传与发育、疾病发生与发展、生物医学材料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多孔聚乳酸基质中培养小肠类器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3D多孔聚乳酸呈立体多孔结构,孔径分布范围可以为300-1300µm,孔径范围可控,孔隙间相互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多孔聚乳酸基质中培养小肠类器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3D多孔聚乳酸呈立体多孔结构,孔径分布范围可以为300-1300µm,孔径范围可控,孔隙间相互贯通。


2.一种在3D多孔聚乳酸生物材料中培养小肠类器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150-180℃温度下,将融化蔗糖加入至二甲基硅油中,以300-500rpm均匀搅拌20-30min,再倒入冷冻二甲基硅油,并将混合物于冰水混合物中充分冷却,后在正己烷中经筛网分选出糖球作为致孔剂;
(2)将糖球填充于聚四氟乙烯模具凹槽中,于40-100℃下加热数分钟以获得致孔剂模板;
(3)将聚乳酸溶解于1,4-二氧六环中,溶解完全后将其倒入致孔模板中,在真空干燥器中保持抽真空15-30min后冷冻干燥,待干燥完全后,利用超纯水溶解致孔剂获得多孔聚乳酸支架;
(4)取小肠组织用磷酸缓冲液清洗后剪碎,经乙二胺四乙酸消化分离出隐窝,清洗后离心,去除上清后加入适量基质胶并混匀,置于细胞培养板中,待基质胶凝固后添加小肠类器官完全培养基并培养3-5天;
(5)使用移液枪吸去步骤(4)中的小肠类器官完全培养基,加入预冷的磷酸缓冲液吹打收集类器官悬液,吹打并清洗;
(6)将上述类器官悬液离心后,向其中加入混合液并使其混合均匀;
(7)使用注射器将步骤(6)中所得悬液接种于多孔聚乳酸支架内,凝固后加入小肠类器官完全培养基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多孔聚乳酸基质中培养小肠类器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经筛网分选出的糖球的粒径尺寸为300-1300µ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多孔聚乳酸基质中培养小肠类器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以质量百分比5-50%的比例将融化蔗糖加入二甲基硅油中进行乳化;步骤(1)中冷冻二甲基硅油与乳化二甲基硅油的体积比为0.5-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多孔聚乳酸基质中培养小肠类器官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东李甜瑞赵瑞波张权祖柏尔罗丹丹胡烨婷李军张瑞张培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