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处理的方法及其在甘露聚糖肽合成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1621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细胞处理的方法及其在甘露聚糖肽合成中的应用,通过加入不同种类的试剂,同时采用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处理细胞的方式转化合成甘露聚糖肽。将试剂的浓度控制在57 mg/L~398 mg/L范围内,并于发酵后的第0~40个小时加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处理,结合控制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处理过程中的处理时间、中间间隔次数、间隔时间、功率等参数获得细胞,随后将处理后的细胞应用于发酵合成甘露聚糖肽,对提取所得的甘露聚糖肽利用萘酚‑硫酸法检测其产量。相比于未经处理的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在发酵合成甘露聚糖肽的过程可显著将其产量提升至少8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处理的方法及其在甘露聚糖肽合成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胞处理的方法及其在甘露聚糖肽合成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甘露聚糖肽(曾用名:多抗甲素)是由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深层发酵、分离纯化所得糖肽类物质。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免疫增强剂,甘露聚糖肽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障碍性疾病,以及肿瘤的辅助治疗。目前,甘露聚糖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酵过程的调控以及临床应用。专利号CN104404114B公开了一种甘露聚糖肽的发酵工艺及其应用,通过改进菌种的接种、浓缩和活性炭处理等过程,可显著降低了甘露聚糖肽中内毒素的含量。《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2报道了发酵温度和pH对甘露聚糖肽合成的影响,发现两段式组合调控发酵比恒定温度和pH模式下产量可提升35.9%。CN101186941B公开了一种高纯度甘露聚糖肽的制备方法,经过对提取的粗品甘露聚糖肽进行分离、水解以及超滤等可获得纯度高达90~98%的甘露聚糖肽产品。申请号03117579.1公开了一种甘露聚糖肽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通过调控发酵过程中的pH和提取过程中乙醇的浓度,可将甘露聚糖肽的重均分子量和比旋光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食品工业科技》,2015,36(05):185-188+197指出酵母膏添加量的调控不仅能够缩短菌株生长的延滞期,还可以影响其对甘露聚糖肽的代谢合成。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在于先将细胞进行处理,随后应用于发酵生产甘露聚糖肽,相比于未经处理的细胞,不同种类的处理试剂的使用在不影响细胞内活性物质甚至提升细胞内酶活性的条件下,进一步结合采用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处理的手段,不仅能够加剧细胞内的分子运动,还能增强试剂对细胞的处理程度,更加有效的实现生物催化的效率以及甘露聚糖肽的提取效率的显著提升,最终将甘露聚糖肽的产量提升至少85%以上,进而在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减少损失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细胞处理的方法及其在甘露聚糖肽合成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摇瓶种子培养基中先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进行高密度培养,提高菌株的转化活力,所述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H1S-33和/或甲型溶血性链球菌CMCC32205,随后将菌株转接入发酵培养基进行细胞处理。进一步,处理所用的试剂为洋地黄皂苷、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新吉尔灭、β-环糊精、桃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并采用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处理细胞。进一步,试剂对于细胞的处理时间为0.5~50h,浓度为57mg/L~398mg/L;采用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处理细胞的时间为0~300秒,中间间隔0~10次,每次间隔时间0~30秒,功率为200~800W。进一步,细胞处理时添加试剂的时间为发酵开始后的第0~40个小时。进一步,细胞经上述处理后,甘露聚糖肽的产量能提升至少85%以上。进一步,经此处理的细胞能够应用于发酵制备甘露聚糖肽。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细胞进行处理并应用于发酵转化甘露聚糖肽,操作过程简便快捷,细胞处理得效率更高且效果更佳。经处理后,细胞结构仍能保持完整,在确保处理过程对细胞内活性物质无损伤的情况下,细胞内积累的甘露聚糖肽能高效分泌到胞外,不仅有助于提取效率的增强,而且提升了甘露聚糖肽的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而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及所做的修改,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实施例1:将甲型溶血性链球菌H1S-33在适宜条件下于摇瓶种子培养基中活化培养一定时间,随后转接2次进一步进行高密度培养,在确保细胞对甘露聚糖肽的合成效率较高后,将菌液转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在发酵的第22个小时加入浓度为60mg/L的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继续发酵培养24h。发酵结束后,采用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继续处理细胞,条件为:处理时间为156秒,中间间隔3次,每次间隔14秒,功率为300W。随后,离心获取上清液,经反复乙醇沉淀获取甘露聚糖肽,利用萘酚-硫酸法检测并计算甘露聚糖肽产量。相比于未经处理的细胞,经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以及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处理后的细胞中甘露聚糖肽的产量提升了87%。实施例2:将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在适宜条件下于摇瓶种子培养基中活化培养一定时间,随后转接3次进一步进行高密度培养,在确保细胞对甘露聚糖肽的合成效率较高后,将菌液转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在发酵的第28个小时加入浓度为78mg/L的β-环糊精,继续发酵培养20h。自此期间结合采用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继续处理细胞,条件为:处理时间为212秒,中间间隔5次,每次间隔26秒,功率为500W。随后离心获取上清液,经反复乙醇沉淀获取甘露聚糖肽,利用萘酚-硫酸法检测并计算甘露聚糖肽产量。相比于未经处理的细胞,经β-环糊精以及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处理后的细胞中甘露聚糖肽的产量提升了96%。实施例3:将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在适宜条件下于摇瓶种子培养基中活化培养一定时间,随后转接1次进一步进行高密度培养,在确保细胞对甘露聚糖肽的合成效率较高后,将菌液转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在发酵的第19个小时加入浓度为256mg/L的洋地黄皂苷,继续发酵培养23h。发酵结束后,采用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继续处理细胞,条件为:处理时间为200秒,中间间隔8次,每次间隔25秒,功率为540W。随后离心获取上清液,经反复乙醇沉淀获取甘露聚糖肽,利用萘酚-硫酸法检测并计算甘露聚糖肽产量。相比于未经处理的细胞,经洋地黄皂苷以及微波协同超声波辅助处理后的细胞中甘露聚糖肽的产量提升了9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处理的方法及其在甘露聚糖肽合成中的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在摇瓶种子培养基中先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进行高密度培养,提高菌株的转化活力,所述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H1S-33和/或甲型溶血性链球菌CMCC32205,随后将菌株转接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18 CN 20201005652331.一种细胞处理的方法及其在甘露聚糖肽合成中的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摇瓶种子培养基中先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进行高密度培养,提高菌株的转化活力,所述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H1S-33和/或甲型溶血性链球菌CMCC32205,随后将菌株转接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发酵所用的细胞是由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处理而生成,能够用于发酵生产甘露聚糖肽,并且在甘露聚糖肽的生产和提取过程中更加高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其特征在于处理试剂为洋地黄皂苷、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沙宇袁其朋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