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钰莹专利>正文

一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的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19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肠杆菌培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的培养系统,包括底座、安置框、培养机构、支座、第一培养基套筒、第二培养基套筒、挡片、扣盖、封口机构、把手、连杆、抵块和卡合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一定量的细菌原液滴入至第一培养基套筒和第二培养基套筒上,接着令挡片移动至合适的部位,进行细菌的培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手动握住两个把手并进行转动,当把手转动时,会带动连杆同时转动,连杆转动带动抵块转动,抵块转动会不断的对挡片进行挤压抵触,当挡片受压挤压抵触后,会逐渐的在第一培养基套筒和第二培养基套筒的内部移动,方便对第一培养基套筒和第二培养基套筒的暴露面积进行控制,使得能够便于控制细菌的生长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的培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肠杆菌培养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的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大肠杆菌,又叫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生胃肠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种局部组织器官感染。而细菌感染一直以来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且对全球医疗系统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抗生素的滥用引起的微生物变异,对治疗它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进而演化为耐药菌,增加了抗菌的难度,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就是此类细菌,因而对其的研究十分重要。然而,实验室中传统的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的培养系统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通常都是将培养基片安置于密封的培养皿中进行培养,但在试验过程中,培养基片的暴露面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细菌的生长,而传统装置中却不便于对培养皿内部培养基片的暴露面积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的培养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的培养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中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的培养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中部固定有安置框(2),所述安置框(2)的内部设有培养机构(3),所述培养机构(3)包括支座(31)、第一培养基套筒(33)、第二培养基套筒(34)和挡片(35),所述安置框(2)内部底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座(31),两个所述支座(31)相背的一侧分别卡合于所述安置框(2)的侧壁,且两个所述支座(31)的内部分别卡合有所述第一培养基套筒(33)和所述第二培养基套筒(34),所述第一培养基套筒(33)和所述第二培养基套筒(34)的内部分别卡合有一块所述挡片(35),所述安置框(2)的侧壁卡合有扣盖(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的培养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中部固定有安置框(2),所述安置框(2)的内部设有培养机构(3),所述培养机构(3)包括支座(31)、第一培养基套筒(33)、第二培养基套筒(34)和挡片(35),所述安置框(2)内部底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座(31),两个所述支座(31)相背的一侧分别卡合于所述安置框(2)的侧壁,且两个所述支座(31)的内部分别卡合有所述第一培养基套筒(33)和所述第二培养基套筒(34),所述第一培养基套筒(33)和所述第二培养基套筒(34)的内部分别卡合有一块所述挡片(35),所述安置框(2)的侧壁卡合有扣盖(4),所述扣盖(4)上设有封口机构(5),所述封口机构(5)包括把手(51)、连杆(52)和抵块(53),所述扣盖(4)一侧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所述把手(51),所述把手(51)的底部连接有所述连杆(52),所述连杆(52)贯通所述扣盖(4),且所述连杆(52)的底部连接有所述抵块(53),所述培养机构(3)内部设有卡合机构(6);
所述培养机构(3)还包括螺杆(32),所述安置框(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所述螺杆(32),两个所述螺杆(32)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支座(3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的培养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钰莹洪昊刘振
申请(专利权)人:杨钰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