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癣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19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肤癣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该皮肤癣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具有如下结构的皮肤癣菌培养系统:混料锅炉、过滤筒、第一输送管、输送泵、第二输送管、支管、试管箱、培养试管及PLC控制器;(2)准备皮肤癣培养基的原料;(3)加热溶解;(4)冷却;(5)分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混料锅炉对各原料溶解、混合、灭菌,制得的皮肤癣培养基经过过滤筒过滤后再通过输送管和输送泵等分装至各培养试剂管中,皮肤癣培养基的生产效率高,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人工操作少,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肤癣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涉及一种皮肤癣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皮肤癣菌是一组可侵犯人和动物皮肤、毛发、甲的真菌,其突出的生物学特点是嗜角质性、引起皮肤的浅部感染。皮肤癣菌是皮肤科真菌实验中最常见的真菌,皮肤癣菌的鉴定主要通过皮肤癣菌的培养获得纯菌落,然后根据其典型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但是现有的皮肤癣菌的培养基在配置过程中需要经过加热溶解及高温灭菌等过程,人工操作繁琐,例如,溶解过程中需要依靠人工操作对培养基的各原料进行搅拌,依靠人操作将灭菌后的培养基一个一个分装至试管内。因此,十分有必要提供一种更便捷快速的皮肤癣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癣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所述的皮肤癣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具有如下结构的皮肤癣菌培养系统:混料锅炉、过滤筒、第一输送管、输送泵、第二输送管、支管、试管箱、培养试管及PLC控制器,其中,所述混料锅炉包括锅炉壳体,所述锅炉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管、进液管、压力表及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料管和进液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锅炉壳体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锅炉壳体且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转轴呈倾斜设置,所述锅炉壳体的侧壁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所述锅炉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出料管与过滤筒的上端连通,所述过滤筒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输送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口端与第二输送管连通,所述支管的数量不少于个且等间距分布,所述支管的上端与第二输送管连通,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支管的下端设置有接头,所述试管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箱体的开口处设置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与所述箱体的开口活动密封配合,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隔板及软垫,所述软垫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底面上,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软垫的上方,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等间距分布的通孔,所述软垫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凹槽,所述通孔和凹槽的尺寸与培养试管的尺寸适配;所述加热电阻丝、输送泵、驱动电机、压力表、温度传感器、控制阀及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2)准备皮肤癣培养基的原料:琼脂、大豆蛋白胨、葡萄糖、苯酚红、氯霉素、放线菌酮和蒸馏水;(3)打开试管箱的活动门,培养试管插入隔板的通孔内,使培养试管的底部容置于软垫的凹槽内,可以较好稳定和保护培养试管,将支管的接头对准培养试管的管口,关上试管箱的活动门,将介质进口与外部介质输送管道连接,将介质出口与外部介质回收管连接,打开进料管和进液管上的阀门,将琼脂、大豆蛋白胨、葡萄糖通过进料管加入混料锅炉内,将蒸馏水通过进液管加入混料锅炉内,然后关闭阀门,通过PLC控制器启动加热电阻丝和驱动电机,通过控制加热电阻丝的输出功率,使混料锅炉内的温度处于80~90℃,待各原料完全溶解于蒸馏水,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关闭,打开进料管的阀门,再通过进料口将苯酚红加入混料锅炉内,再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5.5±0.2,将放线菌酮和氯霉素加入混料锅炉内,关闭阀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的输出功率,使混料锅炉内的温度处于110~115℃保温10~20min;(4)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关闭,冷却至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混料锅炉内的温度不高于50℃;(5)PLC控制器控制控制阀和电磁阀打开并控制输送泵开始工作,皮肤癣培养基从出料管流入过滤筒内,经过滤筒过滤后依次流经第一输送管、输送泵、第二输送管,最后通过支管分装注入培养试管内,分装完成后PLC控制器控制控制阀、输送泵及电磁阀关闭。优选的,所述锅炉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用于接收压力表测得的压力值,当压力值大于预设值时,PLC控制器控制安全阀打开,排出蒸汽,使混料锅炉内的压力不高于预设值。优选的,所述活动门上安装有透明玻璃窗。优选的,所述锅炉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夹套,所述夹套与锅炉壳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夹套上设置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将介质进口与外部介质输送管道连接,将介质出口与外部介质回收管连接,PLC控制器控制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上的控制阀打开,使冷却介质通入夹套内,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混料锅炉内的温度不高于50℃时,PLC控制器控制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上的控制阀关闭。优选的,所述支管上设置有液体流量计,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PLC控制器控制控制阀和电磁阀打开并控制输送泵、液体流量计开始工作,皮肤癣培养基从出料管流入过滤筒内,经过滤筒过滤后依次流经第一输送管、输送泵、第二输送管,最后通过支管分装注入培养试管内,PLC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试管容量和液体流量计测得的流速计算得到分装所需时间,PLC控制器根据分装所需时间关闭控制阀、输送泵、液体流量计及电磁阀。优选的,所述皮肤癣培养基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琼脂1.5~2.5%、大豆蛋白胨0.5~1.5%、葡萄糖0.5~1.5%、苯酚红0.01~0.03%、氯霉素0.005~0.02%、放线菌酮0.005~0.02%、蒸馏水余量。大豆蛋白胨为真菌提供碳源和氮源,氯霉素可以一直其它真菌的生长,葡糖糖可作为皮肤癣菌的发酵糖,琼脂可作为培养基的凝固剂。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皮肤癣培养基为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皮肤癣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制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混料锅炉对各原料溶解、混合、灭菌,制得的皮肤癣培养基经过过滤筒过滤后再通过输送管和输送泵等分装至各培养试剂管中,皮肤癣培养基的生产效率高,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人工操作少,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皮肤癣菌培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皮肤癣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具有如图1所示的皮肤癣菌培养系统:混料锅炉1、过滤筒2、第一输送管3、输送泵4、第二输送管5、支管6、试管箱7、培养试管8及PLC控制器,其中,混料锅炉1包括锅炉壳体11,锅炉壳体1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管15、进液管16、压力表17、安全阀18及温度传感器19,进料管15和进液管16上均设置有阀门,锅炉壳体11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14,转轴14穿过锅炉壳体11且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14,转轴14呈倾斜设置,锅炉壳体11的侧壁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图中未示出),锅炉壳体11的外侧设置有夹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所述的皮肤癣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准备具有如下结构的皮肤癣菌培养系统:混料锅炉、过滤筒、第一输送管、输送泵、第二输送管、支管、试管箱、培养试管及PLC控制器,其中,所述混料锅炉包括锅炉壳体,所述锅炉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管、进液管、压力表及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料管和进液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锅炉壳体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锅炉壳体且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转轴呈倾斜设置,所述锅炉壳体的侧壁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所述锅炉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出料管与过滤筒的上端连通,所述过滤筒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输送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口端与第二输送管连通,所述支管的数量不少于个且等间距分布,所述支管的上端与第二输送管连通,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支管的下端设置有接头,所述试管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箱体的开口处设置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与所述箱体的开口活动密封配合,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隔板及软垫,所述软垫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底面上,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软垫的上方,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等间距分布的通孔,所述软垫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凹槽,所述通孔和凹槽的尺寸与培养试管的尺寸适配;所述加热电阻丝、输送泵、驱动电机、压力表、温度传感器、控制阀及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n(2)准备皮肤癣培养基的原料:琼脂、大豆蛋白胨、葡萄糖、苯酚红、氯霉素、放线菌酮和蒸馏水;/n(3)打开试管箱的活动门,培养试管插入隔板的通孔内,使培养试管的底部容置于软垫的凹槽内,可以较好稳定和保护培养试管,将支管的接头对准培养试管的管口,关上试管箱的活动门,打开进料管和进液管上的阀门,将琼脂、大豆蛋白胨、葡萄糖通过进料管加入混料锅炉内,将蒸馏水通过进液管加入混料锅炉内,然后关闭阀门,通过PLC控制器启动加热电阻丝和驱动电机,通过控制加热电阻丝的输出功率,使混料锅炉内的温度处于80~90℃,待各原料完全溶解于蒸馏水,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关闭,打开进料管的阀门,再通过进料口将苯酚红加入混料锅炉内,再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5.5±0.2,将放线菌酮和氯霉素加入混料锅炉内,关闭阀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的输出功率,使混料锅炉内的温度处于110~115℃保温10~20min;/n(4)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关闭,冷却至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混料锅炉内的温度不高于50℃;/n(5)PLC控制器控制控制阀和电磁阀打开并控制输送泵开始工作,皮肤癣培养基从出料管流入过滤筒内,经过滤筒过滤后依次流经第一输送管、输送泵、第二输送管,最后通过支管分装注入培养试管内,分装完成后PLC控制器控制控制阀、输送泵及电磁阀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所述的皮肤癣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具有如下结构的皮肤癣菌培养系统:混料锅炉、过滤筒、第一输送管、输送泵、第二输送管、支管、试管箱、培养试管及PLC控制器,其中,所述混料锅炉包括锅炉壳体,所述锅炉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管、进液管、压力表及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料管和进液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锅炉壳体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锅炉壳体且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转轴呈倾斜设置,所述锅炉壳体的侧壁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所述锅炉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出料管与过滤筒的上端连通,所述过滤筒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输送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口端与第二输送管连通,所述支管的数量不少于个且等间距分布,所述支管的上端与第二输送管连通,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支管的下端设置有接头,所述试管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箱体的开口处设置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与所述箱体的开口活动密封配合,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隔板及软垫,所述软垫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底面上,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软垫的上方,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等间距分布的通孔,所述软垫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凹槽,所述通孔和凹槽的尺寸与培养试管的尺寸适配;所述加热电阻丝、输送泵、驱动电机、压力表、温度传感器、控制阀及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2)准备皮肤癣培养基的原料:琼脂、大豆蛋白胨、葡萄糖、苯酚红、氯霉素、放线菌酮和蒸馏水;
(3)打开试管箱的活动门,培养试管插入隔板的通孔内,使培养试管的底部容置于软垫的凹槽内,可以较好稳定和保护培养试管,将支管的接头对准培养试管的管口,关上试管箱的活动门,打开进料管和进液管上的阀门,将琼脂、大豆蛋白胨、葡萄糖通过进料管加入混料锅炉内,将蒸馏水通过进液管加入混料锅炉内,然后关闭阀门,通过PLC控制器启动加热电阻丝和驱动电机,通过控制加热电阻丝的输出功率,使混料锅炉内的温度处于80~90℃,待各原料完全溶解于蒸馏水,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关闭,打开进料管的阀门,再通过进料口将苯酚红加入混料锅炉内,再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5.5±0.2,将放线菌酮和氯霉素加入混料锅炉内,关闭阀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的输出功率,使混料锅炉内的温度处于110~115℃保温10~20min;
(4)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关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鹤飞安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