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沥青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生产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改性沥青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但是现有沥青生产装置在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沥青与改性剂混合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烟尘直接排放在空气中,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对工作人员身体造成伤害,烟尘由于受沥青的高温影响会含有大量的热量,直接排放造成热量的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混合过程中的加热机构之间安装于混合罐的外表面,导致加热机构产生的大量热量会向外排,造成大量的热量浪费,使混合罐的加热效果不佳,同时混合罐内下侧沥青易凝结,导致沥青难以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沥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基质沥青经过热交换器加热至150-180℃,然后加入到混合装置内的混合罐中,并在800-1200r/min和温度为180-220℃的状态下搅拌50-100min;/nS2:将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乳、聚-1丁烯橡胶、聚乙烯基醋酸脂和聚苯乙烯—丁二烯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将这些混合物分批次加入到混合罐中,加入完成后持续搅拌1-2h,搅拌速率保持在125±10r/min;/nS3:然后再将炭黑、石灰放入碾磨机中进行碾碎,将碾碎后的混合粉末以及海泡石纤维的混合物通过气力输送均匀喷洒在混合罐内的沥青的表面,此时将搅拌速度改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沥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基质沥青经过热交换器加热至150-180℃,然后加入到混合装置内的混合罐中,并在800-1200r/min和温度为180-220℃的状态下搅拌50-100min;
S2:将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乳、聚-1丁烯橡胶、聚乙烯基醋酸脂和聚苯乙烯—丁二烯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将这些混合物分批次加入到混合罐中,加入完成后持续搅拌1-2h,搅拌速率保持在125±10r/min;
S3:然后再将炭黑、石灰放入碾磨机中进行碾碎,将碾碎后的混合粉末以及海泡石纤维的混合物通过气力输送均匀喷洒在混合罐内的沥青的表面,此时将搅拌速度改为80-95r/min,搅拌120-180min即可;
其中,S1中所述的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所述混合罐(1)包括第一外罐(101)和第一内罐(102),所述第一内罐(102)固定安装于第一外罐(101)的上下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外罐(101)内壁与第一内罐(102)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加热腔(2),所述第一外罐(10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保温板(3),所述混合罐(1)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沥青进料管(4),所述混合罐(1)的左侧面靠近上侧固定安装有改性剂进料管(5),所述混合罐(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机构(6),所述混合罐(1)的左侧面靠近上侧固定安装有为第一内罐(102)加热的加热机构(7),所述混合罐(1)的左侧面靠近下侧固定安装有传递机构(8),且传递机构(8)相对应的混合罐(1)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料阀(9),所述第一排料阀(9)通过输送机构(10)与储存罐(11)相连通,所述储存罐(11)包括第二外罐(111)和第二内罐(112),所述第二内罐(112)固定安装于第二外罐(111)的上下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外罐(111)外表面与第二内罐(112)内壁之间形成有储液室(12),所述储液室(12)内设置有加热液(22),所述储存罐(1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机构(13),所述混合罐(1)的上表面通过吸烟机构(14)与储液室(12)相连通,所述储存罐(11)的右侧面靠近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排料阀(15),所述储存罐(11)的上表面通过导流管(16)使储液室(12)与净化机构(17)相连通,所述导流管(16)上固定安装有止回阀(18),所述储液室(12)相对应的第二外罐(111)左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液阀(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01)、转轴(602)和搅拌叶(603),所述第一电机(601)固定安装于混合罐(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601)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