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22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包括沥青闪蒸塔、管式炉、聚合塔和换热器,所述沥青闪蒸塔包括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所述管式炉包括管式炉中部出口和管式炉底部入口,所述聚合塔包括聚合塔中部入口和聚合塔底部出口,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第一入口、换热器第一出口、换热器第二入口和换热器第二出口,所述换热器的内部布设第二换热管,所述换热器第一入口通过第二换热管与换热器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与换热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与管式炉底部入口连通,所述管式炉中部出口与聚合塔中部入口连通,所述聚合塔底部出口与换热器第二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装置利用管式炉加热,加热时间短、加热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
本技术涉及沥青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沥青是生产碳素的主要原料,可加工成阳极、电极棒、耐火材料粘合剂等,进一步加工可生产多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如浸渍剂沥青、煤系针状焦、碳纤维、中间碳微球等。目前国内生产改质沥青采用的是釜式热缩聚工艺,该工艺存在质量低、难操作、反应釜数量多、处理能力小、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该制备装置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包括沥青闪蒸塔、管式炉、聚合塔和换热器,所述沥青闪蒸塔包括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所述管式炉包括管式炉中部出口和管式炉底部入口,所述聚合塔包括聚合塔中部入口和聚合塔底部出口,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第一入口、换热器第一出口、换热器第二入口和换热器第二出口,所述换热器的内部布设第二换热管,所述换热器第一入口通过第二换热管与换热器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与换热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与管式炉底部入口连通,所述管式炉中部出口与聚合塔中部入口连通,所述聚合塔底部出口与换热器第二入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器进水口、第一冷却器出水口、第一冷却器进气口和第一冷却器出液口,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内部布设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冷却器进水口连通外部循环水,所述第一冷却器进水口通过第一换热管与第一冷却器出水口连通,所述沥青闪蒸塔还包括沥青闪蒸塔顶部出口,所述沥青闪蒸塔顶部出口与第一冷却器进气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二冷却器包括第二冷却器进水口、第二冷却器出水口、第二冷却器进气口和第二冷却器出液口,所述第二冷却器进水口连通外部循环水,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内部布设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二冷却器进水口通过第三换热管与第二冷却器出水口连通,所述聚合塔还包括聚合塔顶部出口,所述聚合塔顶部出口与第二冷却器进气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冷却器,所述第三冷却器包括第三冷却器进水口、第三冷却器出水口、第三冷却器入口和第三冷却器出液口,所述第三冷却器的内部布设第四换热管,所述第三冷却器进水口连通外部循环水,所述第三冷却器进水口通过第四换热管与第三冷却器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却器入口与换热器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却器出液口连通沥青槽,所述沥青槽储存改质沥青。进一步地,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包括循环泵入口和循环泵出口,所述循环泵入口与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连通,所述循环泵出口与换热器第一入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抽出泵,所述抽出泵包括抽出泵入口和抽出泵出口,所述抽出泵入口与聚合塔底部出口连通,所述抽出泵出口与换热器第二入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沥青闪蒸塔包括沥青闪蒸塔中部入口,所述沥青闪蒸塔中部入口与管式炉中部出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聚合塔的下方设置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底部入口和燃烧器中部入口,所述燃烧器底部入口连通煤气主管,所述管式炉还包括管式炉顶部出口。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制备装置利用管式炉加热,加热时间短、加热均匀、热效率高;本技术提供的制备装置设置换热器,使得完成聚合反应的高温改质沥青与未加热的中温沥青发生换热,降低改质沥青的温度的同时,对中温沥青进行预热,有效利用了高温改质沥青的热量;本技术提供的制备装置将沥青闪蒸塔中部入口与管式炉中部出口连通,使加热后的一部分沥青返回沥青闪蒸塔提供热量;利用本技术提供的制备装置制得的改质沥青软化点为105-130℃,甲苯不溶物、喹啉不溶物符合GB-2013标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包括沥青闪蒸塔1、循环泵2、第一冷却器3、沥青槽4、管式炉5、聚合塔6、抽出泵7、换热器8、第二冷却器9、第三冷却器10、燃烧器11、闪蒸油槽12;沥青闪蒸塔1、管式炉5、聚合塔6的塔体材质为不锈钢S30408。沥青闪蒸塔1包括沥青闪蒸塔顶部出口101、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102和沥青闪蒸塔中部入口103。循环泵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循环泵2并联设置,两个循环泵2均包括循环泵入口201和循环泵出口202。第一冷却器3包括第一冷却器进水口301、第一冷却器出水口302、第一冷却器进气口303、第一冷却器出液口304,第一冷却器3的内部布设第一换热管305,第一冷却器进水口301通过第一换热管305与第一冷却器出水口302连通。管式炉5包括管式炉顶部出口501、管式炉中部出口502、管式炉底部入口503和管式炉顶部入口504。聚合塔6包括聚合塔中部入口601、聚合塔顶部出口602、聚合塔底部出口603和聚合塔底部入口604。抽出泵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抽出泵7并联设置,两个抽出泵7均包括抽出泵入口701和抽出泵出口702。换热器8包括换热器第一入口801、换热器第一出口802、换热器第二入口803和换热器第二出口804,换热器8的内部布设第二换热管805,换热器第一入口801通过第二换热管805与换热器第一出口802连通。第二冷却器9包括第二冷却器进水口901、第二冷却器出水口902、第二冷却器进气口903和第二冷却器出液口904,第二冷却器9的内部布设第三换热管905,第二冷却器进水口901通过第三换热管905与第二冷却器出水口902连通。第三冷却器10包括第三冷却器进水口1001、第三冷却器出水口1002、第三冷却器入口1003和第三冷却器出液口1004,第三冷却器10的内部布设第四换热管1005,第三冷却器进水口1001通过第四换热管1005与第三冷却器出水口1002连通。燃烧器11设置在管式炉5的下方,用来加热管式炉5,燃烧器11包括燃烧器底部入口1101和燃烧器中部入口1102,燃烧器中部入口1102连通外部空气,空气经预热后通过燃烧器中部入口1102进入燃烧器11。闪蒸油槽12通过管路与第一冷却器出液口304、第二冷却器出液口904连通,用来存放闪蒸油。沥青槽4通过管路与第三冷却器出液口1004连通,用来储存改质沥青。沥青闪蒸塔顶部出口101通过管路与第一冷却器进气口303连通,第一冷却器进水口301连通外部循环水,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器进水口301流入第一换热管305内,然后从第一冷却器出水口302流出。两个循环泵2的循环泵入口201分别通过管路与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102连通,两个循环泵2的循环泵出口202通过管路汇合后与换热器第一入口801连通。换热器第一出口802通过管路与管式炉底部入口503连通,管式炉中部出口502通过管路与沥青闪蒸塔中部入口103、聚合塔中部入口601连通,聚合塔顶部出口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闪蒸塔、管式炉、聚合塔和换热器,所述沥青闪蒸塔包括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所述管式炉包括管式炉中部出口和管式炉底部入口,所述聚合塔包括聚合塔中部入口和聚合塔底部出口,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第一入口、换热器第一出口、换热器第二入口和换热器第二出口,所述换热器的内部布设第二换热管,所述换热器第一入口通过第二换热管与换热器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与换热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与管式炉底部入口连通,所述管式炉中部出口与聚合塔中部入口连通,所述聚合塔底部出口与换热器第二入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闪蒸塔、管式炉、聚合塔和换热器,所述沥青闪蒸塔包括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所述管式炉包括管式炉中部出口和管式炉底部入口,所述聚合塔包括聚合塔中部入口和聚合塔底部出口,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第一入口、换热器第一出口、换热器第二入口和换热器第二出口,所述换热器的内部布设第二换热管,所述换热器第一入口通过第二换热管与换热器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沥青闪蒸塔底部出口与换热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第一出口与管式炉底部入口连通,所述管式炉中部出口与聚合塔中部入口连通,所述聚合塔底部出口与换热器第二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器进水口、第一冷却器出水口、第一冷却器进气口和第一冷却器出液口,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内部布设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冷却器进水口连通外部循环水,所述第一冷却器进水口通过第一换热管与第一冷却器出水口连通,所述沥青闪蒸塔还包括沥青闪蒸塔顶部出口,所述沥青闪蒸塔顶部出口与第一冷却器进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质沥青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二冷却器包括第二冷却器进水口、第二冷却器出水口、第二冷却器进气口和第二冷却器出液口,所述第二冷却器进水口连通外部循环水,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内部布设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二冷却器进水口通过第三换热管与第二冷却器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福恒李从宇崔东风叶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楚宇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