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162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面保护膜,其为无隔片型的、被卷成辊状的辊体的表面保护膜,所述基材的背面层的印字性优异,即使不具备含有硅酮的剥离层,也能够降低所述基材的背面层与所述粘着剂层的剥离力,且能够降低对被粘物的污染性。丙烯酸类聚合物由(A)烷基的碳原子数为C5~C14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B)含聚亚烷基二醇链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不含有羧基而含有羟基作为官能团的共聚性乙烯基单体共聚而成,所述基材的背面层为不含硅酮化合物而层叠的剥离层,且对水的接触角为110°以下。

Surface protectiv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保护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使用隔片(脱模膜)的无隔片型的表面保护膜。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无隔片型的、被卷成辊状的辊体的表面保护膜,其中,所述基材的背面层的印字性优异,即使不具备含有硅酮的剥离层,也能够降低所述基材的背面层与所述粘着剂层的剥离力,且能够降低对被粘物污染性。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取得低速度剥离区域与高速度剥离区域中的粘着力平衡,即使从被粘物上高速剥离时,也能够以较小的力进行再剥离的无隔片型的表面保护膜。
技术介绍
在制造被用作液晶显示面板的构成构件的偏振片或相位差板等光学膜的工序中,会在该光学膜的表面粘贴表面保护膜,从而防止对光学膜的表面造成污染或损伤。此外,有时会不剥离所粘贴的表面保护膜而对偏振片或相位差板等光学膜进行外观检查。因此,在制造表面保护膜的工序中,要求以确保高度清洁度的方式进行管理,防止污染物的混入及附着。有时,表面保护膜具有典型的在基材膜的单面上设有微粘着性的粘着剂层的构成。粘着剂层为用于将表面保护膜粘贴在偏振片或相位差板等光学膜上的层。将粘着剂层设为微粘着性是为了在从偏振片或相位差板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保护膜,其为将由粘着剂组合物交联而成的粘着剂层层叠在聚酯膜的基材的单面上而形成的表面保护膜,所述粘着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与(D)交联剂,所述表面保护膜的特征在于,/n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由(A)烷基的碳原子数为C5~C14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B)含聚亚烷基二醇链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C)不含有羧基而含有羟基作为官能团的共聚性乙烯基单体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n在所述基材的与层叠有所述粘着剂层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上,层叠有基材的背面层,/n所述基材的背面层为不含硅酮化合物而层叠的剥离层,且对水的接触角为110°以下,/n所述表面保护膜为不使用脱模膜而进行卷绕,...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6 JP 2019-0866961.一种表面保护膜,其为将由粘着剂组合物交联而成的粘着剂层层叠在聚酯膜的基材的单面上而形成的表面保护膜,所述粘着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与(D)交联剂,所述表面保护膜的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由(A)烷基的碳原子数为C5~C14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B)含聚亚烷基二醇链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C)不含有羧基而含有羟基作为官能团的共聚性乙烯基单体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在所述基材的与层叠有所述粘着剂层的面为相反侧的面上,层叠有基材的背面层,
所述基材的背面层为不含硅酮化合物而层叠的剥离层,且对水的接触角为110°以下,
所述表面保护膜为不使用脱模膜而进行卷绕,且所述基材的背面层与所述粘着剂层相接而成的辊体,
对所述辊体进行放卷,以0.3m/min的剥离速度从所述粘着剂层上剥离所述基材的背面层时的剥离力为0.1N/25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基材的背面层,将不含硅酮化合物而含有长链烷基侧链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制成剥离层而进行层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相对于合计100重量份的作为(A)烷基的碳原子数为C5~C14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选自由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壬酯、丙烯酸异壬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组成的化合物组中的至少一种以上,
共聚合计1.0~20重量份的作为(B)含聚亚烷基二醇链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构成聚环氧烷的环氧烷的平均重复数为4~14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仓毅春日充
申请(专利权)人: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