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组合物及疫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09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衍生于SART3、p56和p14的多肽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多肽组合物的药物组合物、肿瘤疫苗、负载该多肽组合物的细胞、该细胞的制备方法、包含该多肽组合物的DC疫苗、一种激活的T细胞与前述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在制备预防核/或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肽组合物负载DC后呈递并激活特异性的CD8+CTL,从而达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毒性作用。其衍生的肿瘤疫苗、DC疫苗、药物组合物等能够显著激活免疫效应细胞并提高其激活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水平,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肽组合物及疫苗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免疫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肽组合物及疫苗。
技术介绍
近年来,通过外科手术结合放化疗治疗癌症取得了一些进展,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尤其是乳腺、肺、前列腺和肾脏扩散性癌症病人的生存率得以提高。然而,大多数这类治疗都具有显著的毒副作用,易伤害到正常的细胞。肿瘤在机体内能引发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肿瘤抗原在细胞内加工成肽段后与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结合并呈递给CD8+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或先从肿瘤细胞上脱落,再由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加工成肽段后与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分子结合并呈递给CD4+辅助性淋巴细胞,进而诱发机体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对抗肿瘤免疫及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遗传改变的认识的加深,使得人类能够开发更有选择性的安全治疗方法,采用通过激活免疫系统的方法以攻击正在发生的肿瘤,即肿瘤疫苗。根据肿瘤疫苗的具体用途,可以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类。预防性疫苗的主要功能为控制肿瘤的发生;治疗性疫苗以肿瘤相关抗原为基础,主要用于化疗后的辅助治疗。肿瘤疫苗中的一种为基于树突状细胞(DC)的疫苗。由于DC大量表达共刺激分子,并且具有既可有效地致敏CD4+辅助T细胞(Thelper,Th)又可致敏CD8+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的能力,故DC细胞与B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不同。DC通过负载肿瘤抗原并诱导为成熟的DC,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基于此,已经用DC开发出多种抗肿瘤疫苗,包括肿瘤抗原肽负载DC、肿瘤全细胞抗原负载DC、肿瘤细胞RNA负载DC、肿瘤细胞DNA负载DC、外泌体(exosome)负载DC、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基因修饰DC。目前DC疫苗已经在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肾癌等癌种当中进行了尝试,并部分取得了成功。各种形式的DC疫苗已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开始尝试并在初步临床试用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其中由美国Dendreon公司生产的DC疫苗Provenge在2010年被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晚期尤其是对激素疗法失效的前列腺癌病人,疗效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其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超过4个月(NatureMedicine,2010,16(6):615.)。当前大多数临床试验中仍然采用自体全肿瘤裂解液来负载DC,具体操作是将病人自身的肿瘤组织通过多次循环冻融进行裂解,以裂解液对DC细胞进行刺激(CancerImmunolImmunother,2006,55:819;medicaloncology,2006,23:273.)。冻融循环会诱导产生肿瘤细胞坏死,但冻融诱导的肿瘤细胞坏死并不具有免疫源性,甚至会抑制Toll样受体(TLR)诱导的DC细胞成熟及正常功能(HatfeldP,MerrickAE,WestE,O’DonnellD,SelbyP,VileR,etal.Optimizationofdendriticcellloadingwithtumorcelllysatesforcancerimmunotherapy.JImmunother(2008)31(7):620–32),并且病人的肿瘤组织并非总是容易获得。肿瘤细胞裂解液,纯化的肿瘤相关抗原和肿瘤衍生mRNA也被证明可以用作负载DC的抗原来源。肿瘤细胞裂解液能够提供多种抗原供DC加载,并能诱导CD4+和CD8+T细胞应答和赋予DC不同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DAMP)以确保DC的成熟,但也会向DC提供免疫调节型细胞因子,诱导DC细胞发生耐受转化(GuidaM,PisconteS,ColucciG.Metastaticmelanoma:theneweraoftargetedtherapy.ExpertOpinTherTargets2012;16Suppl2:S61-70);纯化的肿瘤相关抗原负载DC能够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并诱导CD4+和CD8+T细胞应答,但单次使用的不同的抗原种类数量有限。肿瘤衍生mRNA可以转入肿瘤相关抗原和共刺激分子,保证I型MHC的抗原呈递,并且不需要交叉呈递(RobbinsPF,MorganRA,FeldmanSA,YangJC,SherryRM,DudleyME,WunderlichJR,NahviAV,HelmanLJ,MackallCL,etal.TumorregressioninpatientswithmetastaticsynovialcellsarcomaandmelanomausinggeneticallyengineeredlymphocytesreactivewithNY-ESO-1.JClinOncol2011;29:917-24),但不能诱导DC细胞成熟,也不能诱导有效的CD4+免疫应答,同时单次使用的不同的抗原种类数量也有限。当使用肿瘤相关抗原中的短肽片段作为负载DC的抗原时,可以有效地增加单次使用时能够涉及到的抗原种类的数量,提高CD4+和CD8+T细胞的免疫应答水平,但需要先测定受试者的HLA单倍型,并在选定的肿瘤相关抗原中选取适当的肽段验证其是否能够与该HLA单倍型结合。HLA等位基因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具有高度的多态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18年4月,I型HLA等位基因的数量已超过13000个,其中HLA-A等位基因4200个,HLA-B等位基因5091个,HLA-C等位基因3854个(http://www.hla.alleles.org/nomenclature/stats.html)。其中,亚洲人群常见的HLA分型多为HLA-A2、A3和A24(ExperimentalandTherapeuticMedicine,2011,2:109-117.)。HLA-A2、A11和A24三种分型能够覆盖超过中国人口的90%(ImmunolToday,1996;17:261.)。HLA-A2属于HLA-A2超型,在中国人群中频率最高为45.9%,HLA-A11属于HLA-A3超型,在白种人(Caucasian)中频率最低,为37.5%,在中国人中频率最高,达52.7%;HLA-A24属于HLA-A24超型,在白种人中频率最低,为23.9%,在中国人中频率为40.1%,在日本人中频率最高,为58.6%(CurrOpinionInImmunol,1998,10:478-482;Immunogenetics,1999,50(3-4):201-212.)。目前针对各HLA分型都缺少包含能够有效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免疫源性多肽组合物及包含这类多肽组合物的肿瘤疫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对于在中国人群中频率最高的HLA-A11分型还缺少包含能够有效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免疫源性多肽组合物及包含这类多肽组合物的DC疫苗这一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多肽组合物及包含所述多肽组合物的肿瘤疫苗。本专利技术的多肽组合物和包含该多肽组合物的肿瘤疫苗能够有效诱导DC成熟,并能激活T细胞产生较高的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具有较大的抗肿瘤潜力。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肽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序列为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的分离的多肽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肽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序列为SEQIDNO:1、SEQIDNO:2和SEQIDNO:3所示的分离的多肽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为SEQIDNO:1、SEQIDNO:2和SEQIDNO:3所示的分离的多肽的质量比为1︰1︰1。


3.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多肽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辅剂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5.一种肿瘤疫苗,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多肽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肿瘤疫苗,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佐剂。


7.负载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多肽组合物的细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细胞,其特征在于,其为抗原呈递细胞;优选地,所述抗原呈递细胞表达的HLA分型为HLA-A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呈递细胞为树突状细胞,所述树突状细胞来源于血液中PBMC中的单核细胞。


10.一种制备权利要求8或9所述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与细胞因子接触,使所述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2)使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多肽组合物与(1)中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接触,进行抗原负载,获得树突状细胞-多肽混合物;
(3)使(2)中所述树突状细胞-多肽混合物与树突状细胞促成熟因子接触,进一步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获得负载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多肽组合物的细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为血液中PBMC中的单核细胞;和/或,
(1)中所述细胞因子包括IL-4和GM-CSF,所述IL-4的工作浓度为50ng/mL,所述GM-CSF因子的工作浓度为100ng/mL;和/或,
(1)中所述接触为向包含所述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所述细胞因子,共同孵育,所述共同孵育的时间为2-5天;和/或,
所述共同孵育的温度为37℃;和/或,
所述共同孵育的CO2浓度为5%,所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和/或,
(2)中所述多肽组合物中的多肽各自分别加入或混合均匀后加入(1)中所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和/或,
(2)中所述接触为向包含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华君杨欢郝方元彭元锴钱其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