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苄基-3-哌啶醇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无载体固定的R-杏仁醇腈酶的制备;1-苄基-3-哌啶醇中间体合成;1-苄基-3-哌啶醇的合成。与现有方法相比,该合成方法不仅立体选择较高,同时产率较高。
Synthesis of 1-benzyl-3-piperidin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苄基-3-哌啶醇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原料合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1-苄基-3-哌啶醇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1-苄基-3-哌啶醇是贝尼地平(Benidipine)的关键中间体,后者可由其通过一步酯化反应得到。贝尼地平具有降低血压、抗心绞痛、保护肾脏的功效,此外,贝尼地平对骨骼代谢也具有一定影响。贝尼地平是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物,作用效果强于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在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体1-苄基-3-哌啶醇为(R)-1-苄基-3-哌啶醇。1-苄基-3-哌啶醇的合成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以3-羟基吡啶为原料,先在高压条件下加氢反应得到3-羟基哌啶;后者进一步与苄基氯或苄基溴反应得到1-苄基-3-哌啶醇。例如美国专利US2802007A等公开了使用铑、钯或铂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催化加氢反应。然而,上述合成工艺对设备要求较高,且反应条件严苛,操作危险性高,不适合连续化生产。第二种,以3-羟基吡啶为原料,先通过季铵化反应得到3-羟基吡啶季铵盐;后者进一步还原得到1-苄基-3-哌啶醇。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1817779A公开了使用硅藻土负载的新镍基催化剂在中等氢气压力(3~5atm)下催化还原3-羟基吡啶季铵盐的合成工艺。该合成工艺有效降低了加氢压力,提高了产物纯度;然而,该合成工艺的立体选择性不高,产物实际上是(R)-1-苄基-3-哌啶醇和(S)-1-苄基-3-哌啶醇的外消旋混合物。第三种,以γ-叠氮基甲基-γ-丁内酯为原料,先经过钯碳在高压条件下催化扩环反应,并经氢化锂铝或硼烷-四氢呋喃还原得到3-羟基哌啶;后者进一步与苄基氯或苄基溴反应得到1-苄基-3-哌啶醇。例如,ThompsonC.M.等人使用上述工艺路线得到了哌啶结构的类似物。然而,该工艺路线同样存在与第一种工艺路线类似的缺点;而且,所得产物的立体选择性同样不高。第四种,以苄基四氢糠胺为原料,先使用氢卤酸成盐并且开环,然后再关环得到1-苄基-3-哌啶醇;或者,以四氢糠胺为原料,先使用氢卤酸成盐,然后在碱作用下与苄基氯或苄基溴反应得到1-苄基-3-哌啶醇。前者的实例参见日本专利申请JP特开平5-168493A;后者的实例参见中国专利申请CN106432059A。然而,该工艺路线的原料不容易得到;此外,反应的转化率和立体选择性较低。第五种,以4-溴丁醛为原料,先使用氢氰酸在R-杏仁醇腈酶作用下进行氰基转移反应,得到(R)-1-羟基-4-溴-1-丁腈。后者在硼烷-四氢呋喃还原条件下进行氰基还原反应,随后在碱性条件下通过亲核反应成环得到哌啶结构的类似物。该工艺路线中氰基转移反应的立体选择较高(ee90%),但产率不高(约40%)。因而,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需要寻找一种1-苄基-3-哌啶醇的合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苄基-3-哌啶醇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不仅立体选择较高,同时产率较高。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1-苄基-3-哌啶醇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R-杏仁醇腈酶粗品水溶液加入至叔丁醇水溶液中,在0-10℃下缓慢搅拌混合液,使其充分产生沉淀,静置0.5-3h;然后加入戊二醛对沉淀进行固定反应;使用柠檬酸缓冲液洗涤沉淀,离心,再使用乙腈、乙酸乙酯、乙醚分别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无载体固定的R-杏仁醇腈酶;(2)以4-溴丁醛为原料,在R-杏仁醇腈酶催化剂作用下与外消旋的氢氰酸供体进行氰基转移反应,得到1-苄基-3-哌啶醇中间体,即(R)-1-羟基-4-溴-1-丁腈;(3)(R)-1-羟基-4-溴-1-丁腈与BH3·THF反应,减压蒸馏后加无机碱并使用有机溶剂萃取,过滤,减压蒸馏;加入无机碱和苄基卤化物反应;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干燥,过滤,减压蒸馏,收集101-104℃的馏分;馏分通过快速柱色谱纯化,最终得到(R)-1-苄基-3-哌啶醇。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R-杏仁醇腈酶粗品水溶液的浓度为50-150g/L。优选地,所述步骤(1)的R-杏仁醇腈酶粗品水溶液的浓度为75-125g/L。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的R-杏仁醇腈酶粗品水溶液的浓度为100g/L。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1)的R-杏仁醇腈酶粗品由苦杏仁粉碎后经乙酸乙酯脱脂制得。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本专利技术随后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按照刘森林等人的方法(《催化学报》,2001,22(1),P67)进行制备。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叔丁醇水溶液的浓度为80-100%(v/v)。优选地,所述步骤(1)的叔丁醇水溶液的浓度为85-95%(v/v)。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的叔丁醇水溶液的浓度为90%(v/v)。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戊二醛与所述R-杏仁醇腈酶粗品的重量比为(1.2-2.0):1。优选地,所述步骤(1)的戊二醛与所述R-杏仁醇腈酶粗品的重量比为(1.4-1.8):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的戊二醛与所述R-杏仁醇腈酶粗品的重量比为1.6: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固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10℃,反应时间为12-48h。优选地,所述步骤(1)的固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6℃,反应时间为18-36h。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的固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4℃,反应时间为24h。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柠檬酸缓冲液的pH值为4-5。优选地,所述步骤(1)的柠檬酸缓冲液的pH值为4.2-4.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的柠檬酸缓冲液的pH值为4.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的氢氰酸供体选自式I的化合物,其中,m=0-5的整数。优选地,m=1-4的整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m=2。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m=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的氢氰酸供体与4-溴丁醛的摩尔比为(1.2-1.8):1。优选地,所述步骤(2)的氢氰酸供体与4-溴丁醛的摩尔比为(1.4-1.6):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的氢氰酸供体与4-溴丁醛的摩尔比为1.5: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的无载体固定的R-杏仁醇腈酶与4-溴丁醛的用量比为(15-25):1g/mol。优选地,所述步骤(2)的无载体固定的R-杏仁醇腈酶与4-溴丁醛的用量比为(18-22):1g/mol。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的无载体固定的R-杏仁醇腈酶与4-溴丁醛的用量比为20:1g/mol。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苄基-3-哌啶醇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将R-杏仁醇腈酶粗品水溶液加入至叔丁醇水溶液中,在0-10℃下缓慢搅拌混合液,使其充分产生沉淀,静置0.5-3h;然后加入戊二醛对沉淀进行固定反应;使用柠檬酸缓冲液洗涤沉淀,离心,再使用乙腈、乙酸乙酯、乙醚分别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无载体固定的R-杏仁醇腈酶;/n(2)以4-溴丁醛为原料,在R-杏仁醇腈酶催化剂作用下与外消旋的氢氰酸供体进行氰基转移反应,得到1-苄基-3-哌啶醇中间体,即(R)-1-羟基-4-溴-1-丁腈;/n(3)(R)-1-羟基-4-溴-1-丁腈与B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苄基-3-哌啶醇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R-杏仁醇腈酶粗品水溶液加入至叔丁醇水溶液中,在0-10℃下缓慢搅拌混合液,使其充分产生沉淀,静置0.5-3h;然后加入戊二醛对沉淀进行固定反应;使用柠檬酸缓冲液洗涤沉淀,离心,再使用乙腈、乙酸乙酯、乙醚分别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无载体固定的R-杏仁醇腈酶;
(2)以4-溴丁醛为原料,在R-杏仁醇腈酶催化剂作用下与外消旋的氢氰酸供体进行氰基转移反应,得到1-苄基-3-哌啶醇中间体,即(R)-1-羟基-4-溴-1-丁腈;
(3)(R)-1-羟基-4-溴-1-丁腈与BH3·THF反应,减压蒸馏后加无机碱并使用有机溶剂萃取,过滤,减压蒸馏;加入无机碱和苄基卤化物反应;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干燥,过滤,减压蒸馏,收集101-104℃的馏分;馏分通过快速柱色谱纯化,最终得到(R)-1-苄基-3-哌啶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R-杏仁醇腈酶粗品水溶液的浓度为50-150g/L;和/或,
叔丁醇水溶液的浓度为80-100%(v/v);和/或,
戊二醛与所述R-杏仁醇腈酶粗品的重量比为(1.2-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固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10℃,反应时间为12-4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的氢氰酸供体选自式I的化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世涛,王熙红,杨淑萍,郑海轩,薛春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素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