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断电状态下的中频炉应急降温处理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断电状态下的中频炉应急降温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拉丝塔在拉丝作业过程中,需要利用中频炉融化玻璃预制棒进行拉丝作业,玻璃预制棒融化温度约2200℃左右,中频炉产生的热量大部分用于玻璃预制棒的融化作业,部分不能被玻璃预制棒吸收的热量会散发至保温层、炉体和上下盖板中,通过在炉体和上下盖板中设置工艺冷却循环水将热量吸收带走,工艺循环水会与冷却水进行一个热交换,为保证良好的工艺参数,要求中频炉内温度必须保证一个恒温,使得生产能够持续的运行,工艺循环水往往动力源为电机带动的水泵。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在拉丝作业过程中出现突然断电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工艺水循环,中频炉中的残留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容易导致炉体、线圈和盖板的损坏,给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断电状态下的中频炉应急降温处理装置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断电状态下的中频炉应急降温处理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断电状态下的中频炉应急降温处理装置,包括中频炉本体(1)、水箱(2)和板式换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与板式换热器(3)之间设置有电动水泵,所述电动水泵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4)分别与水箱(2)和板式换热器(3)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3)与中频炉本体(1)底端通过第二管道(5)连通,所述中频炉本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6),所述第三管道(6)输出端与水箱(2)顶端固定连接;/n所述第二管道(5)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底端固定连接有应急进水管道,所述应急进水管道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应急水箱(8),所述应急水箱(8)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断电状态下的中频炉应急降温处理装置,包括中频炉本体(1)、水箱(2)和板式换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与板式换热器(3)之间设置有电动水泵,所述电动水泵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4)分别与水箱(2)和板式换热器(3)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3)与中频炉本体(1)底端通过第二管道(5)连通,所述中频炉本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6),所述第三管道(6)输出端与水箱(2)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5)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底端固定连接有应急进水管道,所述应急进水管道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应急水箱(8),所述应急水箱(8)竖直高度大于中频炉本体(1)的竖直高度,所述第三管道(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应急排水管道(9),所述应急排水管道(9)输入端安装有双向三通阀(10),所述双向三通阀(10)与第三管道(6)输出端相匹配;
所述连接管(7)由直管(701)和固定管(702)组成,所述直管(701)底端一侧与固定管(70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702)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侧壁滑动连接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内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侧壁滑动连接有推杆(12),所述推杆(12)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3),所述活动板(13)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远离活动板(13)一端与固定管(70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推杆(12)远离活动板(13)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22),所述固定管(702)靠近活动板(13)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15),所述保护壳(15)顶端与直管(701)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15)内壁与活动板(13)滑动连接,所述直管(701)远离活动板(13)一端底侧开设有进水口(16),所述直管(701)通过进水口(16)与保护壳(15)内部连通,所述固定管(702)远离保护壳(15)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漏机构(17),所述直管(701)顶壁靠近活动板(13)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靠近防漏机构(17)一侧设置有三个挡板(18),三个所述挡板(18)靠近连接块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9),其中一个所述转动块(19)与连接块转动连接,另外两个所述转动块(19)分别与相邻挡板(18)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挡板(18)远离连接块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挡板(18)一侧设置有抵块,所述抵块顶端与直管(701)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抵块与挡板(18)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断电状态下的中频炉应急降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701)两端和固定管(702)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法兰,所述第二管道(5)靠近板式换热器(3)一端安装有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断电状态下的中频炉应急降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3)远离隔板(11)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0),所述伸缩杆(20)远离活动板(13)一端与保护壳(15)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何晨程,陆晓明,张飞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和泰光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