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装置以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01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7
技术问题:使划线装置的控制高速化。解决方案:划线装置(100)具备:切割部件(37)、第一移动机构(11)、第二移动机构(5)、第三移动机构(33)、转动机构(35)、第一控制装置(6)以及第二控制装置(7)。切割部件(37)在基板上形成划分线。第一移动机构(11)使基板沿Y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5)使切割部件(37)沿X方向移动。第三移动机构(33)使切割部件(37)沿Z方向移动。转动机构(35)使切割部件(37)绕Z轴转动。第一控制装置(6)计算切割部件(37)的预定加工轨迹,并基于预定加工轨迹控制第一移动机构(11)。第二控制装置(7)基于预定加工轨迹控制第二移动机构(5)、第三移动机构(33)、以及转动机构(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划线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玻璃基板等基板进行加工的划线装置以及该划线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已知用于切出玻璃基板的划线装置。例如,已知一种使金刚石笔等固定刀片相对于基板移动,而在该基板上形成划分线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7-652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使固定刀片相对于基板移动的现有的装置中,关于形成划分线时的固定刀片的朝向未做任何控制。但是,近年来,为了进行更先进的加工,正在研究不仅对固定刀片的移动进行控制,也对朝向进行控制的方案。在对固定刀片的移动和朝向双方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用于控制划线装置(尤其是固定刀片)所需要的计算量变多,有可能无法进行高速划线装置的控制。其结果为,有可能无法对基板适当地形成划分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控制固定刀片的移动及朝向的划线装置中,能够使划线装置的控制高速化。(二)技术方案下文说明多个方式作为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这些方式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组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划线装置具备:切割部件、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三移动机构、转动机构、第一控制装置以及第二控制装置。切割部件在作为加工对象的基板上形成划分线。第一移动机构使基板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使切割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第三移动机构使切割部件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三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方向。转动机构使切割部件绕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轴转动。第一控制装置计算切割部件的预定加工轨迹,并基于加工轨迹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第二控制装置基于预定加工轨迹控制第二移动机构、第三移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在上述划线装置中,第一控制装置执行预定加工轨迹的计算及第一移动机构的控制,第二控制装置执行基于预定加工轨迹的第二移动机构、第三移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的控制。这样,通过使划线装置的控制分散到多个控制装置,而能够降低各控制装置的计算负载,因此能够高速地控制划线装置。第一控制装置可以计算预定加工轨迹作为假想坐标中的切割部件的位置及旋转角。假想坐标是至少具有与第一方向对应的第一假想轴、和与第二方向对应的第二假想轴的坐标系。由此,能够更高速地计算切割部件的实际位置及旋转角。第一控制装置在第一假想轴的坐标值上加上假想坐标的原点与基板的原点在第一方向上的偏移量,而计算第一方向上的切割部件的实际的位置。另外,第二控制装置在第二假想轴的坐标值上加上假想坐标的原点与基板的原点在第二方向上的偏移量,而计算第二方向上的切割部件的实际的位置。而且,第二控制装置可以将假想坐标中的切割部件的旋转角作为实际的旋转角。由此,第一控制装置及第二控制装置能够更高速地计算自身控制的机构的控制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控制方法是划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划线装置具备:切割部件、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三移动机构、转动机构、第一控制装置以及第二控制装置。切割部件在作为加工对象的基板上形成划分线。第一移动机构使基板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使切割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三移动机构使切割部件沿第三方向移动。转动机构使切割部件绕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轴转动。该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具备以下的步骤:◎第一控制装置计算切割部件的预定加工轨迹。◎第一控制装置基于预定加工轨迹控制第一移动机构。◎第二控制装置基于预定加工轨迹控制第二移动机构、第三移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在上述的划线装置的控制方法中,第一控制装置执行预定加工轨迹的计算及第一移动机构的控制,第二控制装置执行基于预定加工轨迹的第二移动机构、第三移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的控制。这样,通过使划线装置的控制分散到多个控制装置,从而能够降低各控制装置的计算负载,因此能够高速地控制划线装置。(三)有益效果通过使划线装置的控制分散到多个控制装置而降低各控制装置的计算负载,从而能够高速地控制划线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划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头部的详细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划线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划线装置的整体动作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划线装置的划线形成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划线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0、100’-划线装置;1-工作台;11-第一移动机构;2-基座;3-头部;31-主体;33-第三移动机构;34-固定部件;35-转动机构;36-联接器部;37-切割部件;37a-保持部件;37b-固定刀片;4-架桥部件;5-第二移动机构;6-第一控制装置;7-第二控制装置;8-交换集线器;9-上位计算机;O、O’-原点;θ、θ’-旋转角;21-第四移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1.第一实施方式(1)划线装置下文使用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划线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划线装置的立体图。划线装置100是对玻璃基板等基板利用金刚石笔等固定刀片形成划分线的装置。划线装置100主要具备工作台1、头部3。工作台1是载置形成划分线的加工对象即基板的部件。工作台1能够利用第一移动机构11沿Y方向(图1)(第一方向的一例)移动。第一移动机构11例如是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电动机。此外,第一移动机构11设置于基座2上。头部3以能够沿X方向(图1)(第二方向的一例)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架桥部件4(图1)。头部3能够通过设置于架桥部件4的第二移动机构5而沿X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5例如是沿X方向延伸的直线电动机。(2)头部下文使用图2对上述的头部3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图2是表示头部的详细结构的图。头部3具有主体31、第三移动机构33、转动机构35、切割部件37。主体31是形成头部3的主体的框体。第三移动机构33是沿着主体31的宽度方向(X方向)并列配置且在Z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电动机。在第三移动机构33上固定有固定部件34。也就是说,固定部件34能够通过第三移动机构33沿Z方向(第三方向的一例)移动。转动机构35是固定于联接器部36的上部、并且其驱动轴插入角轴承(固定于联接器部36的上部)的电动机。联接器部36通过联接器将上述转动机构35的驱动轴与保持部件37a(后述)的从动轴连结,该保持部件37a插入固定于联接器部36的下部的角轴承。利用上述结构,联接器部36能够将转动机构35与保持部件37a的从动轴牢固地连结。即,本实施方式的联接器部36能够在没有“游隙”的状态下将上述驱动轴与从动轴连结。由此,能够没有损失、延迟地向保持部件37a传递转动机构35的驱动轴的旋转。切割部件37具有保持部件37a、固定刀片37b。保持部件37a是对固定刀片37b进行保持的部件。如上所述,保持部件37a经由联接器部36与转动机构35的驱动轴连结。保持部件37a随着转动机构35的驱动轴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划线装置,其具备:/n切割部件,其在作为加工对象的基板上形成划分线;/n第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基板沿第一方向移动;/n第二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切割部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n第三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切割部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移动;/n转动机构,其使所述切割部件绕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轴转动;/n第一控制装置,其计算所述切割部件的预定加工轨迹,并基于所述预定加工轨迹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以及/n第二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预定加工轨迹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以及所述转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6 JP 2019-0866761.一种划线装置,其具备:
切割部件,其在作为加工对象的基板上形成划分线;
第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基板沿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切割部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
第三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切割部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移动;
转动机构,其使所述切割部件绕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轴转动;
第一控制装置,其计算所述切割部件的预定加工轨迹,并基于所述预定加工轨迹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以及
第二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预定加工轨迹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以及所述转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计算所述预定加工轨迹作为假想坐标上的所述切割部件的位置及旋转角,其中,所述假想坐标至少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对应的第一假想轴、以及与第二方向对应的第二假想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假想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村淳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