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94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涉及吊装工具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耳片、吊杆、支撑平台、第一固定件、液压伸缩杆、液压缸、圆盘、第二固定件、第二耳片、第一转轴、支撑横梁、通槽、第二转轴、第一连接杆、转杆、第二连接杆、夹爪、圆环、连接螺栓、限位杆、环套和支撑架;支撑横梁、转杆和液压伸缩杆之间形成三角结构,转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曲柄摇杆结构;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吊装装置能够实现在对外罩的吊装过程中保持外罩重心稳定,不易产生晃动,从而更加安全高效的进行吊装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装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化设备在各行各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外罩的生产过程中,各种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由于外罩的体积庞大,在生产搬运转移过程中,通常采用吊装装置辅助转移,这极大提高了转移效率,降低了人为劳动强度;但受到现有的外罩吊装装置的结构限制,在吊装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外罩重心不稳而产生晃动,这种晃动的发生对吊装过程不利,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故。因此,为避免外罩吊装过程中发生晃动,提供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以解决在对外罩的吊装过程中外罩重心不稳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包括: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耳片,两个第一耳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用于与外部吊钩配合;在两个第一耳片的底部下方水平固定设置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一耳片的所在平面,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支撑第一耳片;在所述支撑平台的下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方设置液压伸缩系统;所述液压伸缩系统包括液压缸和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缸的上端与液压伸缩杆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固定件;在所述液压缸的下方固定设置圆盘,在所述圆盘的上方固定设置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内部竖直方向中空,所述液压缸位于第二固定件内;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侧均匀设置若干对第二耳片,每对第二耳片包括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二耳片,每对第二耳片之间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垂直于第二耳片;在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若干对支撑横梁,每对支撑横梁包括两根相对平行的支撑横梁;每对支撑横梁的一端均与第二固定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每对支撑横梁的另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支撑横梁的数量与第二耳片的数量相等;分别在每根支撑横梁的侧面水平设置贯穿的通槽,所述通槽的贯通方向与支撑横梁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每对支撑横梁中两条通槽相对平行;分别在相对平行的两条通槽内设置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根支撑横梁的通槽内,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分别垂直于两根支撑横梁;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连接转杆,转杆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转杆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以使支撑横梁、转杆和液压伸缩杆之间形成三角结构;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位于两根支撑横梁之间且与支撑横梁平行,以使转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曲柄摇杆结构;分别在每根第一连接杆的下方固定设置夹爪,以使第一连接杆沿通槽滑动时带动夹爪水平移动;在圆盘的外侧设置圆环,圆环的内径大于圆盘的外径,圆环位于支撑横梁的下方,所述圆环利用连接螺栓分别与每对支撑横梁固定连接;圆环的圆心位置、圆盘的圆心位置、第二固定件的中心位置、液压伸缩杆的中轴线位置、第一固定件的中心位置以及支撑平台的中心位置均在竖直方向处于共轴;吊杆的中轴线与液压伸缩杆的中轴线垂直且共面;每对支撑横梁的中轴线、每根转杆的中轴线以及每根第二连接杆的中轴线均与液压伸缩杆的中轴线相交;在圆盘的上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固定设置限位杆,限位杆垂直于所述圆盘;在限位杆的外侧滑动套接环套,在第一固定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两对第二耳片之间;所述支撑架与环套外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耳片的数量为3对。优选的,所述吊杆的直径小于第一耳片的高度;所述吊杆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一耳片所在平面。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侧为正六边形,第二固定件的内径大于液压缸的最大外径,第二固定件的外径小于圆盘的外径。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高度小于第一固定件与圆盘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的,在所述限位杆的底部与圆盘连接处设置支撑底座,用于加强限位杆与圆盘之间的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长度大于液压伸缩杆的最大伸长长度。优选的,所述通槽的最内端竖直方向所在平面位于圆环的边缘外侧。优选的,所述通槽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优选的,分别在所述第一耳片的外侧垂直设置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支撑平台的上表面连接,用于提高第一耳片的强度。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利用在两个第一耳片之间设置吊杆,在吊杆下依次设置支撑平台、第一固定件、液压伸缩杆、液压缸和圆盘,在液压缸外侧设置第二固定件,在第一固定件外侧设置第二耳片,第二耳片之间连接第一转轴,第二固定件外侧设置支撑横梁,支撑横梁上开设通槽,支撑横梁之间连接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连接转杆,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下设置夹爪,支撑横梁下方利用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圆环,在圆盘表面设置限位杆,限位杆外侧套接环套,环套利用支撑架与第一固定件连接;利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吊装装置能够实现在对外罩的吊装过程中保持外罩重心稳定,不易产生晃动,从而更加安全高效的进行吊装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中A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中位于圆盘上方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图中:1、第一耳片;2、吊杆;3、支撑平台;4、第一固定件;5、液压缸;6、液压伸缩杆;7、圆盘;8、第二固定件;9、第二耳片;10、第一转轴;11、支撑横梁;12、通槽;13、第二转轴;14、第一连接杆;15、转杆;16、第二连接杆;17、夹爪;18、圆环;19、连接螺栓;20、限位杆;21、环套;22、支撑架;23、支撑底座;24、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包括:/n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耳片,两个第一耳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用于与外部吊钩配合;/n在两个第一耳片的底部下方水平固定设置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一耳片的所在平面,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支撑第一耳片;/n在所述支撑平台的下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方设置液压伸缩系统;/n所述液压伸缩系统包括液压缸和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缸的上端与液压伸缩杆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固定件;/n在所述液压缸的下方固定设置圆盘,在所述圆盘的上方固定设置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内部竖直方向中空,所述液压缸位于第二固定件内;/n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侧均匀设置若干对第二耳片,每对第二耳片包括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二耳片,每对第二耳片之间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垂直于第二耳片;/n在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若干对支撑横梁,每对支撑横梁包括两根相对平行的支撑横梁;每对支撑横梁的一端均与第二固定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每对支撑横梁的另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支撑横梁的数量与第二耳片的数量相等;/n分别在每根支撑横梁的侧面水平设置贯穿的通槽,所述通槽的贯通方向与支撑横梁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每对支撑横梁中两条通槽相对平行;/n分别在相对平行的两条通槽内设置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根支撑横梁的通槽内,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分别垂直于两根支撑横梁;/n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连接转杆,转杆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转杆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以使支撑横梁、转杆和液压伸缩杆之间形成三角结构;/n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位于两根支撑横梁之间且与支撑横梁平行,以使转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曲柄摇杆结构;/n分别在每根第一连接杆的下方固定设置夹爪,以使第一连接杆沿通槽滑动时带动夹爪水平移动;/n在圆盘的外侧设置圆环,圆环的内径大于圆盘的外径,圆环位于支撑横梁的下方,所述圆环利用连接螺栓分别与每对支撑横梁固定连接;/n圆环的圆心位置、圆盘的圆心位置、第二固定件的中心位置、液压伸缩杆的中轴线位置、第一固定件的中心位置以及支撑平台的中心位置均在竖直方向处于共轴;/n吊杆的中轴线与液压伸缩杆的中轴线垂直且共面;每对支撑横梁的中轴线、每根转杆的中轴线以及每根第二连接杆的中轴线均与液压伸缩杆的中轴线相交;/n在圆盘的上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固定设置限位杆,限位杆垂直于所述圆盘;在限位杆的外侧滑动套接环套,在第一固定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两对第二耳片之间;所述支撑架与环套外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带退火外罩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包括:
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耳片,两个第一耳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用于与外部吊钩配合;
在两个第一耳片的底部下方水平固定设置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一耳片的所在平面,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支撑第一耳片;
在所述支撑平台的下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方设置液压伸缩系统;
所述液压伸缩系统包括液压缸和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缸的上端与液压伸缩杆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固定件;
在所述液压缸的下方固定设置圆盘,在所述圆盘的上方固定设置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内部竖直方向中空,所述液压缸位于第二固定件内;
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侧均匀设置若干对第二耳片,每对第二耳片包括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二耳片,每对第二耳片之间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垂直于第二耳片;
在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若干对支撑横梁,每对支撑横梁包括两根相对平行的支撑横梁;每对支撑横梁的一端均与第二固定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每对支撑横梁的另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支撑横梁的数量与第二耳片的数量相等;
分别在每根支撑横梁的侧面水平设置贯穿的通槽,所述通槽的贯通方向与支撑横梁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每对支撑横梁中两条通槽相对平行;
分别在相对平行的两条通槽内设置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根支撑横梁的通槽内,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分别垂直于两根支撑横梁;
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连接转杆,转杆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转杆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以使支撑横梁、转杆和液压伸缩杆之间形成三角结构;
第二转轴和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位于两根支撑横梁之间且与支撑横梁平行,以使转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曲柄摇杆结构;
分别在每根第一连接杆的下方固定设置夹爪,以使第一连接杆沿通槽滑动时带动夹爪水平移动;
在圆盘的外侧设置圆环,圆环的内径大于圆盘的外径,圆环位于支撑横梁的下方,所述圆环利用连接螺栓分别与每对支撑横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刚孙宝军褚成林胡勇周明马子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