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82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盘、外壳盖、两主动轮、两从动轮、两电机、两传动机构、供电装置、主控器以及安全行驶模块;外壳盖活动安装于底盘顶部上,且与底盘之间形成安装腔室,外壳盖的前端部与底盘可拆卸连接,后端部与底盘转动连接;两主动轮、两从动轮均对称安装于底盘上;两电机均安装于底盘上,且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轮以及从动轮连接,以使得位于同一侧的主动轮以及从动轮同步转动;供电装置用于供电;安全行驶模块用于检测并反馈安全行驶所需环境信息;主控器分别与供电装置、两电机以及安全行驶模块电连接。整体结构简洁,维护方便,且越障能力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轮式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比如变电站、火车站、商场和办公楼等场所,可实现智能巡检、智能识别、智能服务、智能清洁等功能。轮式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底盘结构的设计决定着机器人特定的行走特性:能否越障、能否正常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能否有效检测悬崖、行走是否稳定等等。现有的轮式机器人底盘结构整体较为复杂,维护不便;而且,由于驱动模块设计的局限性,整体越障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结构简洁,维护方便,且越障能力好。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盘、外壳盖、两主动轮、两从动轮、两电机、两传动机构、供电装置、主控器以及安全行驶模块;所述外壳盖活动安装于所述底盘顶部上,且与所述底盘之间形成安装腔室,所述外壳盖的前端部与所述底盘可拆卸连接,后端部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两所述主动轮、两所述从动轮均对称安装于所述底盘上;两所述电机均安装于所述底盘上,且分别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主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连接,以使得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主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同步转动;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供电;所述安全行驶模块用于检测并反馈安全行驶所需环境信息;所述主控器分别与所述供电装置、两所述电机以及所述安全行驶模块电连接。进一步地,两所述电机通过分别通过电机固定座安装于所述底盘后端部上,且上下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地,两所述传动机构均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第一同步带以及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一同步轮以及所述第二同步轮均套固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同步轮套固于所述主动轮的转轴上;所述第四同步轮套固于所述从动轮的转轴上;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与所述第三同步轮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与所述第四同步轮同步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张紧器;所述张紧器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用于张紧所述第二同步带。进一步地,两所述电机固定座底部安装孔均为腰圆孔,所述腰圆孔沿所述第一同步带水平张紧方向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两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安装于所述底盘上,且在所述第一同步带水平张紧方向分别与所述电机固定座具有限位间隙;两所述限位块上沿所述第一同步带水平张紧方向均穿设有螺栓;两所述电机固定座上均设有供所述螺栓一端伸入的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盖包括盖板以及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主动轮的主动轮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盖板后端部与所述固定架顶部连接,前端部与所述从动轮的从动轮固定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电池以及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底盘底部;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仓内。进一步地,所述安全行驶模块具体为激光雷达以及悬崖传感器;所述激光雷达安装于所述外壳盖顶部上;所述悬崖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底盘前端部位置。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进风风扇以及出风风扇;所述进风风扇安装于所述底盘前端部的进风口上,且与所述安装腔室连通;所述出风风扇安装于所述底盘后端部的出风口上,且与所述安装腔室连通。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设置底盘、外壳盖、两主动轮、两从动轮、两电机、两传动机构、供电装置、主控器以及安全行驶模块以构建能够自主行驶的机器人底盘结构;其中利用两电机分别区别位于同一侧的主动轮以及从动轮同步转动,实现四驱驱动,提高越障能力,而且能够节约动力源,使得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简洁。再者,外壳盖采用可翻转设计,以方便打开外壳盖进行维护检修工作,提高维护便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的左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的右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于外壳盖翻转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的仰视图。图中:1-激光雷达,2-云台架,3-盖板,4-防水格兰头,5-固定架,6-主动轮固定座,7-光轴,8-底盘,9-电机,10-出风风扇,11-螺栓,12-限位块,13-电机固定座,14-紧固螺钉,15-主动轮,16-张紧器,17-从动轮,18-从动轮固定座,19-第二同步带,20-第四同步轮,21-悬崖传感器,22-传感器固定座,23-进风风扇,24-音频模块,25-主控器,26-电池仓,27-第一同步带,28-电池出线口,29-进风口,30-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底盘8、外壳盖、两主动轮15、两从动轮17、两电机9、两传动机构、供电装置、主控器25以及安全行驶模块;外壳盖活动安装于底盘8顶部上,且与底盘8之间形成安装腔室,外壳盖的前端部与底盘8可拆卸连接,后端部与底盘8转动连接;两主动轮15、两从动轮17均对称安装于底盘8上;两电机9均安装于底盘8上,且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轮15以及从动轮17连接,以使得位于同一侧的主动轮15以及从动轮17同步转动;供电装置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外壳盖、两主动轮、两从动轮、两电机、两传动机构、供电装置、主控器以及安全行驶模块;/n所述外壳盖活动安装于所述底盘顶部上,且与所述底盘之间形成安装腔室,所述外壳盖的前端部与所述底盘可拆卸连接,后端部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n两所述主动轮、两所述从动轮均对称安装于所述底盘上;/n两所述电机均安装于所述底盘上,且分别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主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连接,以使得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主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同步转动;/n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供电;/n所述安全行驶模块用于检测并反馈安全行驶所需环境信息;/n所述主控器分别与所述供电装置、两所述电机以及所述安全行驶模块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外壳盖、两主动轮、两从动轮、两电机、两传动机构、供电装置、主控器以及安全行驶模块;
所述外壳盖活动安装于所述底盘顶部上,且与所述底盘之间形成安装腔室,所述外壳盖的前端部与所述底盘可拆卸连接,后端部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
两所述主动轮、两所述从动轮均对称安装于所述底盘上;
两所述电机均安装于所述底盘上,且分别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主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连接,以使得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主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同步转动;
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供电;
所述安全行驶模块用于检测并反馈安全行驶所需环境信息;
所述主控器分别与所述供电装置、两所述电机以及所述安全行驶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电机通过分别通过电机固定座安装于所述底盘后端部上,且上下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传动机构均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第一同步带以及第二同步带;
所述第一同步轮以及所述第二同步轮均套固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第三同步轮套固于所述主动轮的转轴上;
所述第四同步轮套固于所述从动轮的转轴上;
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与所述第三同步轮同步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同步轮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与所述第四同步轮同步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张紧器;
所述张紧器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用于张紧所述第二同步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