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弹性填塞补偿结构的导丝,其包括:内芯、绕丝还有弹性充填补偿物料。所述内芯呈带条状,从近端方向往远端方向延伸。所述绕丝沿着所述内芯的外表面,从近端方向往远端方向延伸,所述绕丝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内芯表面处若干位置,分别形成为位于所述内芯远端方向一末端的第一焊接部,形成靠近近端的第二焊接部,以及形成连接在所述绕丝中部与所述内芯中部之间的第三焊接部。所述弹性充填补偿物料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的外侧端,用于包覆绕丝与第三焊接部交汇的位置,以及用于填塞所述绕丝与所述内芯之间靠近第三焊接部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以避免绕丝与中间的焊接部发生张开缺陷,为提供较大扭转力打通血管闭塞区域提供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弹性填塞补偿结构的导丝
本专利技术属于介入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弹性填塞补偿结构的导丝。
技术介绍
介入术是利用导丝建立输送路径,通过导管将器械或诊断仪器运送至人体内对病灶进行诊断和/或治疗。在建立上述输送路径时,可使用导丝进行导引,直至导丝远端到达血管中的期望位置。如果是颅内血管发生栓塞,例如发生CTO(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就需要采取措施对闭塞区域进行穿刺打通。导丝产品一般都需要穿过窄弯和闭塞区域,此时,绕丝(也有的文献会称其弹簧)与中部焊接部之间有可能会应力集中,容易发生过度张开,形成险情。前述所谈到的应力集中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操作时,已钙化的病变位置或者是出现斑块状栓塞的位置硬度往往会比较大,需要外部所提供的扭转力要足够大,导丝的远端才有可能将血管打通。在手术实施者在近端进行扭转操作时,往往在打通前,绕丝可能已经积累了不少扭转形变,这种情况容易使得靠近中部焊接部的交汇位置抵受不住积累的扭转形变力而张开。导丝产品亟待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提到的不足。另外,研究本领域相关的企业、医院、科研院所、高校和学者个人,也曾提出过有类似改进点的专利。例如CN201210570427.6,其具有一护套,位于导丝的外层并且覆盖绕丝的大部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经桡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手术过程中超滑导丝支撑性差、触觉反馈欠佳、容易导致血管损伤、无法便捷地反复进入导管等问题,全面提高了造影导丝的综合性能。又例如,CN201911094298.6公开了一种造影导丝及其制备方法,造影导丝包括内部芯丝,外部远端弹簧圈护套,外部近端聚合物护套,表面设有亲水涂层。头端弹簧护套设计,提高术者触觉反馈;表面的亲水涂层可以提高润滑性,易于到达血管目标部位。再例如,CN201520433651.X,公开了一种造影导丝,所述造影导丝包括:芯丝、安全丝、绕丝和亲水涂层;其中,所述绕丝包裹所述芯丝和安全丝,所述安全丝的头端和绕丝的头端连接在一起,所述芯丝的尾端、安全丝的尾端和绕丝的尾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亲水涂层覆盖在所述绕丝表面。在本技术提供的造影导丝中,通过芯丝、安全丝和绕丝的配合,使得造影导丝具有较佳的支撑性;而通过覆盖在绕丝表面的亲水涂层,又使得造影导丝具有较佳的爽滑性,在血管中易于推进,即同时满足了易于推进和较佳的支撑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反映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弹性填塞补偿结构的导丝,用以避免绕丝与中间的焊接部发生张开缺陷,以及为提供较大扭转力打通血管闭塞区域提供支持。具体方案如下:具有弹性填塞补偿结构的导丝,其包括:内芯,呈带条状,从近端方向往远端方向延伸;绕丝,沿着所述内芯的外表面,从近端方向往远端方向延伸,所述绕丝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内芯表面处若干位置,分别形成为位于所述内芯远端方向一末端的第一焊接部,形成靠近近端的第二焊接部,以及形成连接在所述绕丝中部与所述内芯中部之间的第三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外侧端的弹性充填补偿物料,用于包覆绕丝与第三焊接部交汇的位置,以及用于填塞所述绕丝与所述内芯之间靠近第三焊接部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充填补偿物料采取浸涂、扭变的方式上料,最终附着到位至绕丝与第三焊接部交汇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导丝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绕丝外表面、内芯外表面的一功能涂层。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涂层为疏水涂层、亲水涂层或两者分区域共存的混合涂层。进一步地,所述内芯包括若干不同直径的分段。进一步地,所述不同直径的分段分别为靠近远端的第一直径分段、靠近近端的第二直径分段以及位于第一直径分段与第二直径分段之间的渐变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部为光滑的半球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绕丝分为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位于第一焊接部与第三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分段位于第三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绕丝的绕卷直径为等径的或者非等径的。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充填补偿物料的材质为PU、PEBAX或TPU结合选用或择一选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充填补偿物料凸出于所述绕丝外表面的部分呈扁平的圆弧状;所述弹性充填补偿物料位于所述间隙内且远离第三焊接部的部分呈往轴向凸起的弯曲形状。相较于现有技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包覆绕丝(或弹簧)与内芯之间的焊接部交汇位置,避免绕丝因应力集中发生张开缺陷,可缓解部分因为应力集中所带来的应变,避免险情过早地发生。简言之,即便绕丝有机会发生“扯开”的形变,所述弹性充填补偿物料也可以有效将前述“扯开”形变后的危险区域给予临时的包裹,使危险区域不至于外露;(2)由于手术操作者(一般为医生),会对病灶所在的血管闭塞区域发力打通,其采取扭转的操作,也需要在旋转力传递方面述获得支持,因此,利用所述弹性充填补偿物料,也可以保障旋转力的传递效果;(3)所充填材料为PU、PEBAX或TPU,可以择一应用,也可以是混合应用,所使用材料属于现有的常规的材料,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实施起来也方便;(4)弹性充填补偿物料在轴向延伸的长度可以为导丝产品直径的1.5至2倍;(5)另外,需要提到的是,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功能涂层一般是待弹性充填补偿物料充填到位后,再由外部喷涂或涂抹上去的。并且,功能涂层究竟是涂疏水涂层还是亲水涂层,或者是两者共存,则可以由制作者因应需求把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产品的第一种情形的缺陷示意图;图3为现有产品的第二种情形的缺陷示意图;图4为现有产品的第三种情形的缺陷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遇到第一种情形的缺陷时所述弹性补偿结构包裹着缺陷区域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遇到第二种情形的缺陷时所述弹性补偿结构包裹着缺陷区域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遇到第三种情形的缺陷时所述弹性补偿结构包裹着缺陷区域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内芯、绕丝与功能涂层之间的设置关系说明图;图10为图9中A-A处的截面图;图11为图9中B处的局部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内芯、绕丝与功能涂层三者部分尺寸参数的说明图。其中,100、内芯;101、第二焊接部;110、渐变段;120、远端分段;121、第一焊接部;130、第三焊接部;131、第一位置张开缺陷;132、第二位置张开缺陷;133、远端方向张开缺陷;134、近端方向张开缺陷;200、绕丝;201、第一分段;202、第二分段;210、第一补偿延伸部;211、第二补偿延伸部;300、功能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变型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此处限定“远端”和“近端”两个概念的意思,上述概念为介入医疗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弹性填塞补偿结构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芯,呈带条状,从近端方向往远端方向延伸;/n绕丝,沿着所述内芯的外表面,从近端方向往远端方向延伸,所述绕丝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内芯表面处若干位置,分别形成为位于所述内芯远端方向一末端的第一焊接部,形成靠近近端的第二焊接部,以及形成连接在所述绕丝中部与所述内芯中部之间的第三焊接部;/n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外侧端的弹性充填补偿物料,用于包覆绕丝与第三焊接部交汇的位置,以及用于填塞所述绕丝与所述内芯之间靠近第三焊接部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弹性填塞补偿结构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芯,呈带条状,从近端方向往远端方向延伸;
绕丝,沿着所述内芯的外表面,从近端方向往远端方向延伸,所述绕丝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内芯表面处若干位置,分别形成为位于所述内芯远端方向一末端的第一焊接部,形成靠近近端的第二焊接部,以及形成连接在所述绕丝中部与所述内芯中部之间的第三焊接部;
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外侧端的弹性充填补偿物料,用于包覆绕丝与第三焊接部交汇的位置,以及用于填塞所述绕丝与所述内芯之间靠近第三焊接部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填塞补偿结构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充填补偿物料采取浸涂、扭变的方式上料,最终附着到位至绕丝与第三焊接部交汇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填塞补偿结构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绕丝外表面、内芯外表面的一功能涂层;所述功能涂层为疏水涂层、亲水涂层或两者分区域共存的混合涂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填塞补偿结构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包括若干不同直径的分段。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昂,刘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创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