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式充电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03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1
一种磁吸式充电插头,包括第一壳体、磁铁座、绝缘本体、弹簧顶针、电路板、线缆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形成磁铁座、绝缘本体、弹簧顶针、电路板的收容空间。所述弹簧顶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以及线缆均与电路板连接且线缆自收容空间穿出。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体部以及沿第二方向凸出于主体部外的基部,所述主体部收容第二端部。所述磁铁座环设主体部外且在第一方向上夹持于第一壳体和基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磁吸式充电插头避免了磁铁座对电路板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吸式充电插头
本技术涉及手表充电领域,尤其是一种结构稳定且吸力强的磁吸式充电插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表磁性充电头,包括:外壳、电路板和磁铁。所述外壳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连接开口。所述电路板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路板对应所述连接开口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外露于所述连接开口处。所述磁铁设于所述电路板并环绕所述连接头设置,所述磁铁位于所述连接开口的内壁和所述连接头之间。在连接头对接的过程中,磁铁也会受到来自对接插座的冲击力,因为磁铁比较硬,磁铁和电路板直接接触,可能会对电路板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磁吸式充电插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式充电插头,其避免了磁铁座对电路板的损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吸式充电插头,包括第一壳体、磁铁座、绝缘本体、弹簧顶针、电路板、线缆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形成磁铁座、绝缘本体、弹簧顶针、电路板的收容空间,所述弹簧顶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以及线缆均与电路板连接且线缆自收容空间穿出,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体部以及沿第二方向凸出于主体部外的基部,所述主体部收容第二端部,所述磁铁座环设主体部外且在第一方向上夹持于第一壳体和基部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基部包括底面以及与底面相对的顶面,所述顶面与磁铁座抵靠,所述底面与电路板抵靠。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底面的一部分朝向顶面凹陷形成切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所述底面抵靠的顶表面以及与顶表面相对且面向第二壳体的底表面,所述电路板设有自顶表面延伸至底表面且定位第一端部的穿孔,所述顶表面设有焊锡部,所述底表面设有电子元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基部形成内部腔体,所述内部腔体设有注胶形成的胶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胶板和焊锡部于第一方向上下叠置地位于内部腔体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主体部设有收容第二端部的端子槽,所述第一端部设有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凸伸部,所述凸伸部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端子槽的孔径且抵挡于端子槽的末端,所述防水胶板至少包覆部分凸伸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顶壁和自顶壁弯折朝向第二壳体延伸的侧壁,所述顶壁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磁铁座上,所述磁铁座具有自该开口露出于第一壳体的吸合端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侧壁设有通孔,所述线缆穿过所述通孔且与所述电路板焊接,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卡持于侧壁末端的棘抓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磁铁座的外表面设有挂台,所述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与挂台相互搭接的卡合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磁吸式充电插头的磁铁座与电路板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而与通过绝缘本体相隔开,因此,避免了磁铁座对电路板的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磁吸式充电插头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磁吸式充电插头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3为图2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3中除去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后其他部分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2的俯视图。图8为沿图7中A-A线且将线缆示出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与其他部分分离的侧视图。图10为沿图9中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10,一种磁吸式充电插头100,包括第一壳体1、磁铁座2、绝缘本体3、弹簧顶针4、电路板5、线缆6和第二壳体7。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7相互扣合形成磁铁座2、绝缘本体3、弹簧顶针4、电路板5的收容空间。所述弹簧顶针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所述第一端部41以及线缆6均与电路板5连接且线缆6自收容空间穿出。请参考图3、图5、图6和图10,所述绝缘本体3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体部31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凸露于主体部31外的基部32。所述主体部31收容第二端部42,所述磁铁座2环设主体部31外且在第一方向上夹持于第一壳体1和基部32之间。具体的,所述磁铁座2内具有磁铁。所述基部32形成内部腔体320,所述基部32包括底面321以及与底面321相对的顶面322,所述顶面322与磁铁座2抵靠,所述底面321与电路板5抵靠。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是指上下方向,第二方向是指水平方向。请参考图5、图6、图8和图10,所述电路板5包括与所述底面321抵靠的顶表面51以及与顶表面51相对且面向第二壳体7的底表面52,所述电路板5设有自顶表面51延伸至底表面52且定位第一端部41的穿孔50。所述顶表面51设有焊锡部8,所述底表面52设有电子元件521。请参考图6和图8,所述内部腔体320内嵌设有注胶形成的胶板9和自穿孔50注入焊锡形成的所述焊锡部8。所述胶板9和焊锡部8上下叠置地位于内部腔体320内。请参考图4和图6,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面321的一部分朝向顶面322凹陷形成切口3211。切口3211的作用是:在自穿孔50注入焊锡形成上述焊锡部8的过程中,允许热气流进入,以达到焊接效果。请参考图5和图8,所述主体部31设有端子槽310,所述第二端部42位于端子槽310内且干涉配合于主体部31形成端子槽310的内表面。所述第一端部41设有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凸伸部411,所述凸伸部411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端子槽310的孔径而抵挡于端子槽310的末端。藉此,所述凸伸部411搭接在主体部31上,弹簧顶针4与绝缘本体3组装成整体且倒置后,弹簧顶针4也不会从绝缘本体3中掉落,注胶得以施行。注胶后,所述胶板9至少包覆部分凸伸部411。胶板9的作用是:一方面,使得弹簧顶针4和绝缘本体3之间形成进一步的稳定固持;另一方面,封堵住端子槽310,从而防止水等液体或者灰尘等微小颗粒不能够从端子槽310进入到磁吸式充电插头100的内部而侵蚀电路板5或是使电路板5短路。请参考图5、图6、图8和图10,在胶板9将弹簧顶针4和绝缘本体3结合为一体后,将所述电路板5的顶表面51贴合至基部32的底面321上,自底表面52所在的那一侧向穿孔50注焊锡。焊锡通过穿孔50到达与底表面52相对的顶表面51而形成上述焊锡部8。因为焊锡部8位于顶表面51上,电子元件521位于底表面52上,因此,不会有短路的风险。优选的,绝缘本体3和电路板5亦是倒置的,会比较方便焊锡的注入。请参考图3、图6和图8,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顶壁11和自顶壁11弯折朝向第二壳体7延伸的侧壁12,所述侧壁12设有允许线缆6穿过的通孔120,所述第二壳体7卡持于侧壁12的末端。所述线缆6与电路板5焊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路板5的顶表面51贴合至基部32的底面321,因此,所述线缆6是与电路板5的底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吸式充电插头(100),包括第一壳体(1)、磁铁座(2)、绝缘本体(3)、弹簧顶针(4)、电路板(5)、线缆(6)和第二壳体(7),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7)相互扣合形成所述磁铁座(2)、所述绝缘本体(3)、所述弹簧顶针(4)、所述电路板(5)的收容空间,所述弹簧顶针(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所述第一端部(41)以及所述线缆(6)均与所述电路板(5)连接且所述线缆(6)自所述收容空间穿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3)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体部(31)以及沿第二方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31)外的基部(32),所述主体部(31)收容所述第二端部(42),所述磁铁座(2)环设所述主体部(31)外且在第一方向上夹持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基部(3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式充电插头(100),包括第一壳体(1)、磁铁座(2)、绝缘本体(3)、弹簧顶针(4)、电路板(5)、线缆(6)和第二壳体(7),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7)相互扣合形成所述磁铁座(2)、所述绝缘本体(3)、所述弹簧顶针(4)、所述电路板(5)的收容空间,所述弹簧顶针(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所述第一端部(41)以及所述线缆(6)均与所述电路板(5)连接且所述线缆(6)自所述收容空间穿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3)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体部(31)以及沿第二方向凸出于所述主体部(31)外的基部(32),所述主体部(31)收容所述第二端部(42),所述磁铁座(2)环设所述主体部(31)外且在第一方向上夹持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基部(3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充电插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32)包括底面(321)以及与所述底面(321)相对的顶面(322),所述顶面(322)与所述磁铁座(2)抵靠,所述底面(321)与所述电路板(5)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式充电插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321)的一部分朝向所述顶面(322)凹陷形成切口(321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磁吸式充电插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5)包括与所述底面(321)抵靠的顶表面(51)以及与所述顶表面(51)相对且面向所述第二壳体(7)的底表面(52),所述电路板(5)设有自所述顶表面(51)延伸至所述底表面(52)且定位所述第一端部(41)的穿孔(50),所述顶表面(51)设有焊锡部(8),所述底表面(52)设有电子元件(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立杨海滨练宝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