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603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雷达支架装置,包括一支架本体,其具有平台、自平台向上延伸的多个雷达后限位部、雷达侧限位部和雷达上限位部,以及自平台沿横向向外延伸的卡扣,雷达侧限位部设置为用于限制雷达的左右方向的自由度,卡扣与雷达后限位部设置为限制雷达的前后方向的自由度,雷达上限位部与平台配合形成供雷达滑入的滑道,以限制雷达的上下方向的自由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雷达支架装置,通过卡扣的抵压对雷达进行固定,安装方便且稳定可靠,并且雷达支架装置通过雷达后限位部、雷达侧限位部和雷达上限位部的设置,能够兼容用于道路数据采集的雷达的安装,避免了后期重新开发新的支架,节省了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达支架装置
本技术属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达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毫米波雷达作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领域的一种重要设置,其一般通过雷达支架固定在车辆上。在雷达量产之前,其需要进行大量的道路测试。而用于道路测试的雷达与量产状态的雷达在结构上是有差别的,其PCBA(装配印刷电路板)会多出一部分用于采集数据,导致现有的支架无法安装用于道路测试的雷达。因此在汽车毫米波雷达路试阶段,为了保证雷达雷达安装的稳定,需要重新开发用于路试的支架。然而,重新开发用于路试的支架会增加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兼容汽车毫米波雷达道路数据采集的雷达支架装置,以兼容用于道路数据采集的雷达的安装,节省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雷达支架装置,其用于安装一雷达,包括一支架本体,该支架本体具有一左右对称分布的平台、自所述平台向上延伸的多个雷达后限位部、多个雷达侧限位部和多个雷达上限位部,以及自所述平台沿横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卡扣,所述雷达侧限位部设置为用于限制所述雷达的左右方向的自由度,所述卡扣与所述雷达后限位部设置为限制所述雷达的前后方向的自由度,所述雷达上限位部与平台配合形成供雷达滑入的滑道,以限制所述雷达的上下方向的自由度。所述雷达侧限位部左右对称设置,且左右对称设置的雷达侧限位部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雷达的宽度。所述雷达侧限位部为与所述雷达的左、右侧面相匹配的筋条结构。所述卡扣包括自所述平台沿横向向外延伸的悬臂以及设置于该悬臂的自由端上且与所述雷达的前侧面相匹配的扣爪,该扣爪的内端面与所述雷达后限位部的间距为所述雷达的长度。所述扣爪的外端为斜面,所述雷达后限位部左右对称设置,为与所述雷达的后侧面相匹配的筋条结构。所述雷达上限位部为直角扣,所述直角扣包括自所述平台向上延伸的支撑部以及相对于所述支撑部水平延伸且与所述平台相对设置的上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与所述平台的间距为所述雷达的高度。所述雷达的侧面设有一数据采集卡,所述雷达上限位部左右相对设置,左右相对设置的雷达上限位部的支撑部之间的间距至少为所述雷达及所述数据采集卡的总宽度,且所述雷达侧限位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数据采集卡的高度。其中一个雷达上限位部上设有用于贴合所述雷达的侧面的内陷结构,与其左右相对设置的雷达上限位部的支撑部与该内陷结构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雷达的宽度。所述雷达上限位部的数量为4个,分别位于所述雷达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三个贯穿的通孔,以及贯穿所述平台的开窗。本技术的雷达支架装置,通过卡扣的抵压对雷达进行固定,安装方便且稳定可靠,并且雷达支架装置通过雷达后限位部、雷达侧限位部和雷达上限位部的设置,能够兼容用于道路数据采集的雷达的安装,避免了后期重新开发新的支架,节省了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雷达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雷达支架装置在安装用于道路数据采集的雷达时的安装方向示意图;图3为如图1所示的雷达支架装置在安装完成用于道路数据采集的雷达后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如图1所示的雷达支架装置在安装完成量产时的雷达后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雷达支架装置,其用于安装一雷达,包括一支架本体10,该支架本体10上设有三个贯穿的通孔1、2、3,用于雷达支架装置的安装,该支架本体10具有一左右对称分布的平台4、自所述平台4向上延伸的多个雷达后限位部5、多个雷达侧限位部6和多个雷达上限位部8、以及自所述平台4沿横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卡扣7以及贯穿所述平台4的开窗9,平台4用于所述雷达的下限位,开窗9用于标签可视和散热,多个雷达后限位部5、多个雷达侧限位部6和多个卡扣7均左右对称设置,且雷达上限位部8左右相对设置。该雷达支架装置的整体材料为改性塑料PP+GF20。其中,雷达后限位部5为与所述雷达的后侧面相匹配的筋条结构。雷达侧限位部6为与所述雷达的左、右侧面相匹配的筋条结构,且左右对称设置的雷达侧限位部6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雷达的宽度,用于限制所述雷达的左右方向100的自由度。所述卡扣7包括自所述平台4沿横向向外延伸的悬臂71以及设置于该悬臂71的自由端上且与所述雷达的前侧面相匹配的扣爪72,所述扣爪72的外端为斜面,并且其内端面与所述雷达后限位部5的间距为所述雷达的长度,使得卡扣7与所述雷达后限位部5用于限制所述雷达的前后方向200的自由度。所述雷达上限位部8为直角扣,直角扣包括自所述平台4向上延伸的支撑部81以及相对于支撑部81水平延伸且与所述平台4相对设置的上限位板82,所述上限位板82与所述平台4的间距为所述雷达的高度,由此雷达上限位部8与平台4配合形成供雷达滑入的滑道,以限制所述雷达的上下方向300的自由度。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雷达上限位部8的数量为4个,分别位于雷达的左右两侧。所述雷达的侧面可以设有一数据采集卡201(用于道路数据采集的雷达20的侧面设有数据采集卡201),左右相对设置的雷达上限位部8的支撑部81之间的间距至少为所述雷达及所述数据采集卡201的总宽度,且所述雷达侧限位部6的高度低于所述数据采集卡201的高度,以保证本技术的雷达支架装置能够兼容设有数据采集卡201的用于道路数据采集的雷达的安装。其中一个雷达上限位部8上还设有用于贴合所述雷达的侧面的内陷结构83,与其左右相对设置的雷达上限位部8的支撑部81与该内陷结构83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雷达的宽度,从而进一步限制所述雷达的左右方向100的自由度。如图2所示,箭头所示的前后方向200为安装方向,雷达上限位部8和平台4组成供雷达滑入的滑道,卡扣7的扣爪72上的斜面在插入过程中能起到导引作用,在用于道路数据采集的雷达20导入滑道后,雷达20在上下方向300与卡扣7的干涉会压迫卡扣,使卡扣7的悬臂71发生弹性变形,至雷达20顶到所述雷达后限位部5,卡扣7会回复原有形状并抵压住雷达的前部,如图3所示,此时雷达安装完成,平台4和雷达上限位部8限制雷达上下方向300的自由度,卡扣7和雷达后限位部5限制雷达的前后方向200的自由度,雷达侧限位部6限制雷达的左右方向100的自由度,使得雷达被固定在支架上。在雷达安装完成后,所述雷达支架装置通过所述三个通孔1、2、3安装在汽车车身上,稳定可靠。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雷达支架装置亦可以安装量产状态的雷达30,所述量产状态的雷达30相对于上文的道路数据采集的雷达10,其区别仅仅在于少了设置于其侧面上的数据采集卡,雷达安装完成时的安装效果与上文类似,平台4和雷达上限位部8限制雷达上下方向300的自由度,卡扣7和雷达后限位部5限制雷达的前后方向200的自由度,雷达侧限位部6限制雷达的左右方向100的自由度,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达支架装置,其用于安装一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本体(10),该支架本体(10)具有一左右对称分布的平台(4)、自所述平台(4)向上延伸的多个雷达后限位部(5)、多个雷达侧限位部(6)和多个雷达上限位部(8),以及自所述平台(4)沿横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卡扣(7),所述雷达侧限位部(6)设置为用于限制所述雷达的左右方向(100)的自由度,所述卡扣(7)与所述雷达后限位部(5)设置为限制所述雷达的前后方向(200)的自由度,所述雷达上限位部(8)与平台(4)配合形成供雷达滑入的滑道,以限制所述雷达的上下方向(300)的自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支架装置,其用于安装一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本体(10),该支架本体(10)具有一左右对称分布的平台(4)、自所述平台(4)向上延伸的多个雷达后限位部(5)、多个雷达侧限位部(6)和多个雷达上限位部(8),以及自所述平台(4)沿横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卡扣(7),所述雷达侧限位部(6)设置为用于限制所述雷达的左右方向(100)的自由度,所述卡扣(7)与所述雷达后限位部(5)设置为限制所述雷达的前后方向(200)的自由度,所述雷达上限位部(8)与平台(4)配合形成供雷达滑入的滑道,以限制所述雷达的上下方向(300)的自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侧限位部(6)左右对称设置,且左右对称设置的雷达侧限位部(6)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雷达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侧限位部(6)为与所述雷达的左、右侧面相匹配的筋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7)包括自所述平台(4)沿横向向外延伸的悬臂(71)以及设置于该悬臂(71)的自由端上且与所述雷达的前侧面相匹配的扣爪(72),该扣爪(72)的内端面与所述雷达后限位部(5)的间距为所述雷达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爪(72)的外端为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施翔齐兴善郭颂丁学如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