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定VOC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辅助测试装置,包括多个VOC发生器、混合气体用的第一气瓶、用于承载吸附剂的第二气瓶。多个VOC发生器的输出口经输送气管与第一气瓶的进气口分别相连,第一气瓶的出气口经由控制流速用的气阀连接第二气瓶的下进气口,在第二气瓶的上出气口处设置有尾气吸收装置。其中,下进气口位于第二气瓶的侧面靠下位置,而上出气口位于第二气瓶的侧面靠上位置,在第二气瓶内位于其底部设置有多个承载盘,每个承载盘可分别放置不同的吸附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于不同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单独测试或竞争性测试,便于后续产品研发工作的进行,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定VOC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辅助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试器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测定VOC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辅助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材料的VOC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健康的重大问题。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是指材料中挥发出的一些酸类、醛类、苯类等小分子,这些VOC分子往往对人体是有害的。同时,有些VOC分子也是气味分子,会产生异味,让人有不适感,带来气味问题。为了改善材料的气味和VOC,一个可行的方案即在原材料配方中加入一定的气味分子和VOC分子吸附剂。然而,对于不同的产品而言,并非任何的吸附剂都是有效的。这就需要筛选针对特定产品的特异性吸附剂。目前,对吸附剂的筛选往往是通过配方改进后逐个测试,这不但导致实验周期长,而且会产生高额花费。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模拟VOC分子的装置并用于快速鉴别不同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测定VOC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辅助测试装置,能够辅助实现对于VOC吸附剂的吸附能力的测试,以及不同吸附剂间的竞争性测试,便于后续产品研发工作的进行,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定VOC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辅助测试装置,包括多个VOC发生器、混合气体用的第一气瓶、用于承载吸附剂的第二气瓶。所述多个VOC发生器的输出口经由控制流速用的第一气阀与所述第一气瓶的进气口分别相连,所述第一气瓶的出气口经由控制流速用的第二气阀连接所述第二气瓶的下进气口,在所述第二气瓶的上出气口处设置有习题吸附装置,用于处理尾气;其中,下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气瓶的侧面靠下位置,而所述上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气瓶的侧面靠上位置,在所述第二气瓶内位于其底部设置有多个承载盘,每个承载盘中分别放置有不同的VOC吸附剂。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申请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第一气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加热温度可在40-80℃范围内调节。可选地,所述第二气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加热温度可在60-100℃范围内调节。进一步地,第二气瓶顶部有可打开的密闭气瓶盖,底部可拆卸地固定有承载盘基座;所述承载盘基座上放置有多个承载盘,承载盘中可放置用于测定的不同种类吸附剂。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测定VOC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辅助测试装置,能够实现对于不同的VOC气体情况的模拟,进而将其应用于VOC吸附剂的竞争测试中,多种VOC吸附剂在同一VOC气体环境下进行吸附能力的仿真模拟,从而为理论分析提供更为直接的实验依据,便于对于搪塑材料配方的调整和开发,有效地提高产品良品率。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测定VOC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辅助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第一VOC发生器,12、第二VOC发生器,13、第三VOC发生器;21、第一气瓶,22,第一加热装置;31、第二气瓶,32、第二加热装置,33、气瓶盖;4、尾气吸附装置;51、第一气阀,52、第二气阀;61、承载盘基座,62、承载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测定VOC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辅助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VOC发生器11、第二VOC发生器12、第三VOC发生器13、混合气体用的第一气瓶21、用于承载吸附剂的第二气瓶31,所述第一VOC发生器11、第二VOC发生器12、第三VOC发生器13的输出口分别经输送气管经由控制流速用的第一气阀51与所述第一气瓶21的进气口分别相连,从而在第一气瓶21中完成不同VOC气体的混合。VOC发生器是一款能精确控制VOC分子发生量的气体发生装置,浓度可控,温度可调,如甲醛发生器、甲苯发生器、气态污染物发生器等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器。本实施例中,第一VOC发生器11用于产生辛醇,第二VOC发生器12用于产生甲苯,第三VOC发生器13用于产生二甲苯。所述第一气瓶21的出气口经由输送管路及控制流速用的第二气阀52连接所述第二气瓶31的下进气口,在所述第二气瓶31的上出气口处设置有尾气吸附装置4。在所述第二气瓶31内位于其底部设置有多个承载盘,每个承载盘中分别放置有不同的VOC吸附剂。其中,下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气瓶31的侧面靠下位置,而所述上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气瓶31的侧面靠上位置,也就是说,通入第二气瓶31中的VOC混合气体采用的是下进上出的进气形式,如此能够保证VOC混合气体与承载盘中VOC吸附剂的充分接触,从而保证吸附的充分性与一致性,保证测试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事先可以通过仪器测试当前需要模拟的VOC状况,进而控制不同的VOC发生器产生出不同浓度不同类别的VOC气体组合,进而满足不同工况的模拟要求。为了能够保证更好更准确地测试结果,可分别对第一气瓶21和第二气瓶31进行加热,贴合不同VOC测试标准中的温度参数要求。具体说来,在所述第一气瓶2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22,加热温度在40-80℃内可调,在所述第二气瓶3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32,温度在60-100℃内可调。需要注意的是,应保证第二加热装置32的温度不低于第一加热装置,这样可以确保VOC分子在实验装置内不会凝结。可选的,第二气瓶顶部有可打开的密闭瓶体用的气瓶盖33,底部有固定位置的承载盘基座61。实验前,先将气瓶盖33打开,然后将载有特定重量的不同吸附剂的承载盘62放入承载盘基座61,然后密闭气瓶盖33,再后打开第一气瓶21至第二气瓶22处的流量控制阀,进而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不同吸附剂会对VOC分子进行竞争性吸附。实验结束后,将放置有吸附剂的承载盘62取出,进而通过称重法,热失重法,或者色谱法对不同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进一步分析。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定VOC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辅助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VOC发生器、混合气体用的第一气瓶、用于承载吸附剂的第二气瓶,所述多个VOC发生器的输出口经由控制流速用的第一气阀与所述第一气瓶的进气口分别相连,所述第一气瓶的出气口经由控制流速用的第二气阀连接所述第二气瓶的下进气口,在所述第二气瓶的上出气口处设置有吸附装置,其中,下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气瓶的侧面靠下位置,而所述上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气瓶的侧面靠上位置,在所述第二气瓶内位于其底部设置有多个承载盘,每个承载盘中可分别放置不同的VOC吸附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定VOC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辅助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VOC发生器、混合气体用的第一气瓶、用于承载吸附剂的第二气瓶,所述多个VOC发生器的输出口经由控制流速用的第一气阀与所述第一气瓶的进气口分别相连,所述第一气瓶的出气口经由控制流速用的第二气阀连接所述第二气瓶的下进气口,在所述第二气瓶的上出气口处设置有吸附装置,其中,下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气瓶的侧面靠下位置,而所述上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气瓶的侧面靠上位置,在所述第二气瓶内位于其底部设置有多个承载盘,每个承载盘中可分别放置不同的VOC吸附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涛,黄可,
申请(专利权)人:华美工程塑料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