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442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试验装置在检测时安装混凝土试块比较费力的问题。其包括底座、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的导柱、滑动套设于导柱上的升降块,升降块上沿竖直方向转动穿设有丝杆,丝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底座,丝杆的顶端连接有电机,升降块的下表面设置有电磁吸盘,电磁吸盘下表面吸附有铁球。底座上设有样品车,样品车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下表面一侧两端的外轮、设置于底板下表面另一侧中部的内轮以及设置于底板上表面一端的推杆,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外轮以及内轮一一配合的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测试时直接将试块放置到样品车上进行测试,免去了混凝土试块搬取安装的操作,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测试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凝土抗冲压冲击性能的高低是评价混凝土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机场跑道、公路路面、桥面甚至是抗冲、抗爆、抗地震的现代防护结构工程中,对混凝土的抗冲压冲击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所有的浇筑工作开始之前,都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抗冲击试验,并以试验数据来检测混凝土的抗冲击力是否达标,所以通过试验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目前采用的试验方法多为使用撞击球进行自由落体,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8921573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部表面的左侧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源固定箱,所述电源固定箱的上表面嵌套有电源,所述电源固定箱的右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左侧表面设置有开关,所述支撑杆的上部表面的右侧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表面的中部焊接有滑杆,所述顶板的中部的左右两侧均嵌套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下方设置有铁球,所述铁球的内部设置有贯穿整个铁球的第二通孔,所述底板的上部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混凝土试块。该技术使得铁球每次下落时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保证了铁球下落时的初速度一致,提高了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但是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在安装混凝土试块时需要人工将混凝土试块搬到底板上,检测后还需人工将混凝土试块搬下,比较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其优势在于:在测试时免去了混凝土试块搬取的操作,节省人力,方便测试。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竖直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外侧滑动套设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上沿竖直方向转动穿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丝杆的顶端设置有电机,所述丝杆的顶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升降块远离所述丝杆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电磁吸盘,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导柱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箱,所述电磁吸盘与所述电源箱电连接,所述电磁吸盘下表面吸附有铁球,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混凝土试块的样品车,所述样品车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下表面一侧两端的外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下表面另一侧中部的内轮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一端的推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外轮以及所述内轮一一配合的轮槽,当所述外轮以及所述内轮嵌设于所述轮槽内时,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所述外轮以及所述内轮均与所述轮槽的底部相间隔,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导柱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沿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和丝杆用于控制升降块的升降,电磁吸盘用于对铁球进行吸附,以便于根据测试需求调整铁球自由下落的高度,测试前通过样品车将混凝土试块运输至测试点,然后将样品车推至底座上并使外轮和内轮嵌设到轮槽内,此时外轮和内轮均与轮槽的底部相间隔且底板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相抵接,避免铁球自由下落撞击混凝土试块时对外轮和内轮造成较大冲击而导致外轮和内轮损坏,轮槽能够在测试时对样品车进行定位,避免样品车错位而导致铁球与混凝土试块的撞击点出现偏差,同时也能够防止外轮和内轮对撞击进行缓冲而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偏差,通过将混凝土试块放置在样品车上直接进行测试,免去了混凝土试块的搬取安装,测试后也方便直接拉动样品车将混凝土试块取下,节省人力,引导斜面的设置便于将样品车推到底座上,节省人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轮槽一一对应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轮槽,所述引导槽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引导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槽的设置能够对样品车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使样品车的外轮和内轮更容易嵌设到轮槽内,方便对样品车进行定位,同时也使外轮以及内轮更容易从轮槽内滑出,方便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槽与所述轮槽的连通处进行圆角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槽与轮槽连通处的圆角处理能够减小外轮以及内轮与轮槽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在测试结束后将样品车拉出,节省人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限位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框的设置用于对混凝土试块进行限位,防止运输时混凝土试块从样品车上滑落,同时也能够防止测试时混凝土试块因铁球撞击产生的碎块飞溅,避免给测试环境的清理带来不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框的一侧设置有框门,所述框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框转动连接,所述框门的另一端设置有搭扣,所述框门与所述限位框通过所述搭扣进行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门的设置便于混凝土试块的安装,避免安装混凝土试块时需要将混凝土试块抬至超过限位框的高度,节省人力,搭扣用于对框门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中心与所述铁球的球心沿竖直方向共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用于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定位,使铁球与混凝土试块保持正对,进而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槽口的边缘处设置为斜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槽口边缘处的斜角处理能够对混凝土试块的安装起到引导作用,方便将混凝土试块的底部嵌设到定位槽内,避免混凝土试块安装时定位槽的槽口与混凝土试块的底部相抵触而给安装带来不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柱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线的设置便于精准的控制升降块的高度,进而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将混凝土试块放置在样品车上直接进行测试,免去了混凝土试块的搬取安装,测试后也方便直接拉动样品车将混凝土试块取下,节省人力,轮槽的设置能够在测试时对样品车进行定位,避免样品车错位而导致铁球与混凝土试块的撞击点出现偏差,同时也能够防止外轮和内轮对撞击进行缓冲而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偏差;引导槽的设置能够对样品车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使样品车的外轮和内轮更容易嵌设到轮槽内,方便对样品车进行定位,同时也使外轮以及内轮更容易从轮槽内滑出,方便使用;限位框的设置用于对混凝土试块进行限位,防止运输时混凝土试块从样品车上滑落,同时也能够防止测试时混凝土试块因铁球撞击产生的碎块飞溅,避免给测试环境的清理带来不便;定位槽的设置能够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定位,使铁球与混凝土试块保持正对,进而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样品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导柱;111、刻度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导柱(11),所述导柱(11)的外侧滑动套设有升降块(2),所述升降块(2)上沿竖直方向转动穿设有丝杆(21),所述丝杆(21)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所述丝杆(21)的顶端设置有电机(22),所述丝杆(21)的顶端与所述电机(22)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升降块(2)远离所述丝杆(21)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电磁吸盘(23),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导柱(11)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箱(12),所述电磁吸盘(23)与所述电源箱(12)电连接,所述电磁吸盘(23)下表面吸附有铁球(2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混凝土试块的样品车(3),所述样品车(3)包括底板(31)、设置于所述底板(31)下表面一侧两端的外轮(32)、设置于所述底板(31)下表面另一侧中部的内轮(33)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31)上表面一端的推杆(3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外轮(32)以及所述内轮(33)一一配合的轮槽(13),当所述外轮(32)以及所述内轮(33)嵌设于所述轮槽(13)内时,所述底板(31)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且所述外轮(32)以及所述内轮(33)均与所述轮槽(13)的底部相间隔,所述底座(1)远离所述导柱(11)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斜面(14),所述引导斜面(14)沿远离所述底座(1)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导柱(11),所述导柱(11)的外侧滑动套设有升降块(2),所述升降块(2)上沿竖直方向转动穿设有丝杆(21),所述丝杆(21)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所述丝杆(21)的顶端设置有电机(22),所述丝杆(21)的顶端与所述电机(22)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升降块(2)远离所述丝杆(21)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电磁吸盘(23),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导柱(11)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箱(12),所述电磁吸盘(23)与所述电源箱(12)电连接,所述电磁吸盘(23)下表面吸附有铁球(2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混凝土试块的样品车(3),所述样品车(3)包括底板(31)、设置于所述底板(31)下表面一侧两端的外轮(32)、设置于所述底板(31)下表面另一侧中部的内轮(33)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31)上表面一端的推杆(3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外轮(32)以及所述内轮(33)一一配合的轮槽(13),当所述外轮(32)以及所述内轮(33)嵌设于所述轮槽(13)内时,所述底板(31)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且所述外轮(32)以及所述内轮(33)均与所述轮槽(13)的底部相间隔,所述底座(1)远离所述导柱(11)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斜面(14),所述引导斜面(14)沿远离所述底座(1)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秀华孔志鹏黄秀莲胡贵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盐田港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